马基雅维里在16世纪写就的《君主论》,在历史上曾被多位政客视为经典,据说:拿破仑曾随身携带这本书,希特勒宣称《君主论》是他的床头读物,墨索里尼也认为是政治家的最高指导原则。一直到当今,这本书对于迷恋并精于权术之人,仍有高度吸引力。
带着希望“了解之后再批判”的态度,我阅读了这本书。尽管有些表述太赤裸裸,如“一个称职的君王,必须拥有狮子般的凶猛,和狐狸般的狡诈”;“只拥有世俗美德的君王,常常反而让国家毁灭,所以做君王的人,还要有做坏事的能力”等,但著者对人性尤其是人性局限性、劣根性的洞察,仍让我吃惊。这也让我想到,前些年曾非常流行的“厚黑学”一类书籍和观念。
该怎样看待著者的观点?这个问题,是我阅读时反复思考的。首先应当承认,从著者的写作时代背景和个人生存环境来看,是属于“忧心天下”的使命感;同时具有高度现实感——见解是基于对人性、社会局限性的“次优”对策。更深层次看,很多事都涉及到人类和人类社会的终极意义——是做一名现世的“强者”?还是思想和内在的黄金更有价值?或者,在不同层面运用不同的价值观?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著者写作此书,离不开所处时代的政治纷争格局;但时隔四五百年,这本书合近似理念仍大行其道,再次验证人类道德进化,远远滞后于器物层面的进步!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人如何选择?或许,悲观者随波逐流;“自大狂”决心独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