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化的趋势

访知名财经作家、IT专家、《山寨革命》作者 孟庆祥先生

孟庆祥:我写《山寨革命》已经将近一年了,山寨即没有衰退的迹象,也没有所谓“长大”的迹象,还是前赴后继的景象。所以,我觉得这次跟行业发展初期的自由竞争情况确实是不一样,山寨模式充分发挥了小型化的优势,这可能是未来生产方式的趋势。

  价值中国:2008年“山寨”一词进入人们的视野,2009年山寨的规模继续扩大。那么您怎么看山寨产品的低质量与形象恶劣等问题?

  孟庆祥:
质量问题是山寨产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质量是如何保证的。从消费者一端来看,主要是市场选择决定的,最简单的道理是质量能够达到要求我就买,否则就不买,这个机制会刷掉很多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比如自由的农贸市场的土豆、白菜之类的主要通过这个办法保证质量。第二,很多产品,消费者从表面上无法鉴别质量,市场主要通过“重购约束”来保证质量,如果某个厂商出产的产品质量不行,消费者不会再重购产品,或者传播坏的口碑,厂商自然就会进行自我约束。品牌之于质量的意义主要就是重购约束。假如生产者连名字都无法传递给消费者,也不指望重购之类的,就丧失了这种质量约束机制。对于无法鉴别质量的部分还有一种官方的机制,即质量强制检验机构。但是,产品种类非常多,生产者非常多,发展非常快,质监机构根本无法跟得上市场的步伐,所以,这种机制在山寨手机领域也失效了。

  从生产的一方来说,质量往往和成本有关。对于手机而言,我用差的电池价格只有优质电池的一半,元器件也是能将就可以了,成本最低才是最重要的。手机的功能和软件质量虽然跟硬性的成本关系不大,但是要想把质量做的比较好,就要推迟上市时间。很多山寨产品为了追求速度连最基本的测试都不做就第一时间拿到市场上去销售,如果销售的好,接下来再改正错误,销售不好就销声匿迹。质量当然和生产者的能力也有关,有些行业或者厂商虽然很想把产品做好,但是能力不济,质量也搞不好,这就是工业能力。手机基本上不存在能力的问题,主要是消费者选择环节来讲缺乏约束机制,从生产者的角度看,也缺乏质量约束。这些产品也没有什么标记和品牌,一旦消费者发现产品质量不好,就会讲“山寨机质量不行”,市场上就出现了“劣质驱逐优质”效应。

  这只是粗略的概括山寨产品的质量问题,实际情况是市场的多样性犹如产品的多样性一样,也有人追求质量,做出来很不错的山寨机,并且获得了利益。比如,追求声音效果的手机,不加额外的芯片也是可以的,加上了音效就好一些,有的人能听出来,有的人听不出来。对于产生而言,你加上了这个额外的成本,怎么样能让消费者掏钱买单,就存在产品设计、销售、渠道等很多环节最佳配合问题,搞的好了,就能赚更多的钱,这种情况也有不少。

  山寨产品有质量较差的问题,但是,基本上已经火了三、四年了,从时间上来说,基本上可以看出市场包容了山寨手机的质量,因为它持续便宜,出让的利益比较多。

  另外一方面,市场也在不断的发明新的体制保证质量。例如,电池是一个最容易用劣质替代的零件,比亚迪生产的手机正尝试在电池上打上“比亚迪”的商标,这样的话,用户起码信任电池了。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用户买一个山寨手机干脆不要电池或者拆下来扔掉,自己装一个“飞毛腿”的电池。

  总之,我在观察山寨机时,越发感到市场机制的奇妙,在市场面前,要谦虚、谨慎、深入的观察分析,切不可武断的下结论。



  价值中国:山寨产物的一大特点是自由,相对与品牌手机而言,山寨手机的生产与组织都更加的自由。在一个产业发展的初期市场上也是自由竞争的公司组成。您怎么看山寨的自由与一个产业发展初期的自由之间的不同?

  孟庆祥:
从过往的历史上看,一个产业发展的初期一般都会有很多公司参与,就像现在的山寨手机一样。然后就是大鱼吃小鱼,最后形成寡头模式,汽车行业在很多国家如此,家电行业也是,很多行业在很多地区都遵循这个规律。

  山寨手机的不同在于,它是在寡头垄断事情,又杀了个回马枪。按常理,这个时候不太可能出现小公司了。假如手机这个行业的山寨现象不是现实存在的,任何人都很难想象这个可能性,书读的越多越不可能干这个事情,因为教科书、杂志告诉我们这不符合行业发展的规律。好在有些人不读书,他们是山寨的主力军。

  我写《山寨革命》已经将近一年了,山寨即没有衰退的迹象,也没有所谓“长大”的迹象,还是前赴后继的景象。所以,我觉得这次山寨革命所引发混乱跟行业发展初期的情况确实是不一样,山寨模式充分发挥了小型化的优势,这可能是未来生产方式的趋势。

  价值中国:山寨的兴起源于模仿与整合,那么山寨的后续发展将会如何?

  孟庆祥:
作为一个行业,可能越来越大,我预言起码首先在手机行业,大公司会被打垮,而不是山寨。作为个体公司,总是不断的倒闭,不断有新的面孔出现,就是前赴后继,市场不断的变化,不适应者被淘汰。这正是山寨手机强大生命力。

  我们估计,今年山寨手机的出口可能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占总产量的70%左右。我们看得到中国多少大公司搞国际化都遇到了重大挫折。大公司没有做到的事,山寨做到了。所以我认为山寨现象绝对不能小视,它有诸多内在的优势。



  价值中国:山寨一词给人的印象是乱哄哄的,无序的。而互联网的出现也打破了许多原有的秩序,比如博客、电子图书,让出版变得更加自由,因此有观点说无序是未来的一种趋势,那么您怎么看这种无序的发展?

  孟庆祥:
最近西方是出来一些书讲这个问题,例如《混序》、《部落》、《众包》、《海星模式》、《大教堂与市集》等等。

  而我觉得西方人有擅长理论总结的传统,但是,所有这些书,除了《混序》讲Visa组织以外,都是讲的互联网,这是不具备普遍性的一个行业,或者是一个小样本行业。

  而我的《山寨革命》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是最全面的,因为它超越了互联网一个行业,它代表了工业可能出现的一个新型模式,要琢磨这个问题,我觉得看看《山寨革命》是必须的,不信拉倒。

  价值中国:相对与精英文化闻言,山寨文化更加平民,更加草根。那么您怎么看山寨和精英对社会的作用?

  孟庆祥:
在我看来,“精英”这个词基本上就是骗人的谎言,它的形成和发展有复杂的历史原因。我觉得我已经看到了伪精英社会迅速衰败的明显征兆。

  价值中国:您在书中说到新产业革命,透过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历次的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提升了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您如何解释您所提到的山寨革命?

  孟庆祥:
山寨革命从生产上说是对集权化、集中化、大型化的否定,生活方式的变化可能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比如我断言将来大学这种虚伪无用的机构会纷纷倒闭,但是,这需要很长的历史过程,并非像生产方式变化一样快。

  价值中国:您在《山寨革命》一书中提到了金字塔结构与人类的天性的问题,那么山寨式的组织形态对人类的天性解放有什么作用?解放人类的天性之后对现有的社会生产会带来那些改变?

  孟庆祥:
多年前,《经济学人》曾经有一篇文章分析过这个问题,作者发现公司最佳规模是7到17个人,他们说这样的公司规模最和谐。这个正好符合从生物进化角度的推理,从纯粹的生物角度上看,人是群居动物,并且需要组织和次序,就像很多灵长类一样,但是绝不需要如此复杂的组织,如此悬殊的收入差距。

  表面上看,人的所有决策都是文化因素支持的,就是所谓的理性。实际上不是这样,理性只管战术层面的东西,比如今天我该不该买股票等。但是动物本性决定你的战略,如惶恐和贪婪。

  多少智者对人的认识都是肤浅和错误的,例如,孟子所说的性善,论据就是儿童是性善的。这就错了,儿童性善成人不一定性善。你看老虎小时候就没有攻击性,长大了自然会有。人也是这样,在各个阶段,都会进化出他最佳生存策略和本性。只要我们把人真正的看成是一种动物,很多现象就自然明白。

  「记者:李锋锋」
   2009/10/28

 


人物介绍

孟庆祥,财经作家、IT专家,《周末画报》、《中国商业评论》等媒体专栏作家,曾著有《巅峰过后——通信产业的革命》、《赔钱时代——是谁创造了利润》、《达尔文密码》。




更多行业人物专访
京ICP证041343号 京ICP备12005815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0565号
Copyright 2004-2024 版权所有 价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