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专访]
 
 

未来所有产业都是IT“转基因”产业

——访IDC大中华区总裁 郭昕

 
   
未来的经济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以虚拟经济为核心,实体经济围绕着虚拟经济去转。现在已经到了“需求决定供给”的时代,信息管理的能力就在生产能力过剩中体现出来了,所有的出路都在于信息化。进入了信息化后,产生了一种普遍的服务化倾向。信息会变成未来价值链中最重要的一环,未来的商品价值不在于你提供了多少物质,而是你满足了多少需求。
价值中国:您总结到,“全球金融危机后重新整合的下一代经济大概会呈现三大特点:全球化、信息化、服务化”。您怎么定义“服务化”?这三个特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郭昕:服务化是中国流行的一个说法,在国外有个术语叫XAAS(everything as a service),指所有的事都可以作为服务来提供。这类概念刚开始是软件领域提出来的,他们提出了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后来又有人提出来不仅软件,硬件也可以是一种服务,就是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硬件即服务);接着又提出服务器平台也可以是一种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根据这些结论,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所有的行业都可以提供服务,所有的解决方案里都有一种服务化的倾向。 我们第一次提出“服务化”的概念是在2008年年底,关于深圳市政建设规划的问题,当时在讲科学发展观的时候,我们将“服务化倾向”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提出来。 在整个IT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经济环境下,服务化的发展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点,过去为什么IT服务化发展的比较早,是因为IT行业进入了所有行业的底层。21世纪的经济是以信息为中心的,我们讲“两化融合”,即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实际上是把这两化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而从IT的角度来看,我们更偏向于看重一个行业的潜力,作为产业发展的优势。所以我们提出一个观点,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不是同等重要,下一代的经济应该是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工业化,更多的是信息化,而不是把两化融合起来,是一个虚拟的信息化为中心的工业化。 上一代的经济,基本上实体经济是核心,虚拟经济如信息技术、知识经济是辅助的。未来的经济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以虚拟经济为核心,实体经济围绕着虚拟经济去转。所有的管理是以经济管理为核心,未来的管理不是管理实体经济而是虚拟经济。那么,管理经济就得考虑重点发展哪个产业的问题,比如要解决交通问题,修更多的路,生产更多的汽车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创造物理产品的边际效用已经降到很低了。唯一的出路在于提升道路和交通工具的效用,通过对交通信息的处理、分析提高硬件设备和生产要素的效用,通过虚拟经济带动实体解决的发展,即智能交通。所以,不论是哪个产业都应该提高信息化水平,以信息为核心。

信息包括所有的东西,包括原料采购、库存、员工、成本,这些所有的实体方面都已高度抽象成信息,那么对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就远远超出对实体的管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信息为中心背景下的特点。以信息为中心,使所有产业都变成了信息实名产业的一部分,无论是农业、工业、金融、制造业,都是在这样一个平台之上。由于有这样一个平台, IT行业服务化的倾向的出现,带动了所有产业的服务化倾向的出现。

第二点、以信息技术为中心,信息是核心。进入了信息化后,信息高度的分工,高度的抽象,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作为一种服务,产生了一种普遍的服务化倾向,逻辑上是这样的。

价值中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IT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产业了,更是所有产业的基础。信息要素在投入生产中的重要性会越来越高,投入产出比是否也会越来越重要?
郭昕:未来经济的虚拟化程度会越来越高,信息要素按照现有的理解,它是虚拟的,但是我甚至这样预测,未来经济学基础的、第一性的,不是物质,而是信息。物质的东西是可以满足的,是有边界的,但是精神始终是没有边界的。信息和物质之间的关系可能会改变。高度的虚拟之后,电子商务的发展可能会超过实体的商务。

未来所有的产业都是IT的“转基因”产业,不管你喜不喜欢,信息都是你的核心管理业务,都是你的基础平台,都是你重要的运营部分。

现在服务业并不一定服务化,比如酒店、餐馆,虽然是服务业,但并不一定服务化。服务也并不一定是服务化的企业,服务化的企业一定是信息化的企业,而信息化的企业一定是IT“转基因”的企业,所有IT行业最显著的特点都必须具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纯粹的IT企业,所有的企业都是五年前的IT企业。

当然,IT本身也有看似负面的作用,比如说高度的动荡。我们做了一个IT产业表,从中可以看出,IT产业的波动幅度是非常大的。2000年互联网行业泡沫破灭的时候,当时流传一个“IT无用论”的说法,但这恰好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IT已经进入了所有行业,成为了各行业的基因。我们所有的行业都有IT基因,所以就没必要成立单独的IT公司,但这并不是说企业不需要IT,而是说IT已经普遍化了。

IT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服务化的倾向。IT是所有行业中最早把生产、制造和服务剥离出来的,比如IBM、苹果,他们都是最早用技术来完善自己的,现在IBM的营业收入中已经有60%来自服务。

企业现在的组织架构已经不是物理的架构,而应该是IT的架构。无边界组织应该是一种IT 架构引起的改变,就是说信息管理为核心已经深入到企业的各个层面,组织的架构都要按照IT的架构,按照IT服务器的分布去做。

目前信息化已经深入到了企业的核心,那么信息化的下一步就是打破企业的形态和界限。“无边界企业”就是说企业的物理形态很快就会不存在,不需要大门、大院、保安之类的,这些完全是虚拟的。在虚拟的基础上,企业的所有运作和组织都以信息为中心,这样就可以变成不同的模块。不同的模块就可以打散,打散之后互相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一种服务关系。

这样,所有的企业都面临一个问题,在高度信息化的基础上,怎么去盈利。服务化趋势转变的是整个企业的价值链,例如: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造一辆好车,而应该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选择一种绿色的、环保的、节能的方式,这样的好处是让每一辆车不再走冤枉路。这是一场企业之间、个人之间、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价值链的改革。所以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有功课要做。

那么,怎样让它能使商品和服务在恰当的时间、地点送到,实现价值最大化?

营销学的高度发展使我们忘记了一个根本,NEEDS和DEMANDS之间的区别。营销学第一课就讲什么是MARKETING,人们需要水,这叫DEMAND。DEMAND后面是因为他有NEED,即口渴。IT能直接注意到口渴问题,而不是物流或其他什么。过去实际上我们是本末倒置的,为了生产水而生产水,我们所有的管理都是围绕着生产来做的,实际上需求才是背后根本的东西。只是,因为信息技术、计算技术的局限,我们不能去处理人最基本的需求。按照一个学者的讲法,信息技术不断的提升,使我们有一天可以直接去管理我们最终的需求,这也有利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这两者是并行不悖的。现在已经到了“需求决定供给”的时代,信息管理的能力就在生产能力过剩中体现出来了,所有的出路都在于信息化。

有一本书叫做《创新新时代》,其中讲到了产业分工的特点,使服务化成为可能;还有一本书《免费》里说,未来企业的价值不是物理价值,而是比特。就是说下一代经济的价值是用比特的价值去衡量的,而不是以物理的价值去衡量的。一瓶水的价值不在于水和瓶子值多少钱,而在于你在恰当的时候、恰当的地点送到恰当的人的手里。这是从价值回归的角度去讲的。IT的价值就在于能通过对信息的管理实现资源最合理的分配,这样才能使价值最大化。这样才是IT对整个产业的提升,对服务化的提升。

未来云计算、物联网,让信息高度的连接起来,物与物、人与人、人与物之间都可以沟通,他带来的是整个价值链生产模式的改变,而不是说技术的提升,它只是一个量变,质变是所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第一、它带来的重大的改变是,我们拥有的东西会大量减少,但是我们会使用的物会大量的增加。比如说,我们可能没有人去买车,你可以有一辆车,但这个车不一定是你的,产生的费用以服务费的形式去收。

郭昕
简介

郭昕

IDC大中华区总裁

郭昕先生拥有超过30年的管理经验,他曾在多家行业领先的跨国公司负责业务拓展、管理咨询、以及整体运营管理工作。郭先生对中国企业现状和市场状况具有深刻了解和准确把握,并拥有丰富的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管理咨询的实战经验。郭先生曾经领导并参与实施的咨询项目多达二百余项,涉及IT、电信、金融、保险、医药、汽车工业、连锁经营、物流及大众消费品等行业。

郭昕先生现任IDC大中华区总裁,负责IDC在大中华区市场的整体运营与业务发展。

在加入IDC之前,郭昕先生曾任盖洛普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全面负责构建企业战略、管理咨询团队、为中外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商业和管理咨询。在他的领导下,盖洛普公司在中国管理咨询行业享有突出声誉。

郭昕先生是中国美国商会会员、美国管理协会会员、美国营销协会会员及 ESOMAR会员,1998年他还曾参与组建中国市场研究协会,目前已经正式注册成立。

郭昕先生完成了哈佛商学院短期经理课程,并拥有北京外国语学院的社会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

价值中国:“服务化”趋势下,“服务”的市场价值怎么评估?
郭昕:现在,产品的价值都是按照一个新的价值链、价值取向在转变,经济学也从过去的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这也是其中的转变之一。在产品经济时代是规模经济,靠扩大生产量去摊薄成本,而现在要靠你在不同时期去满足不同的需求。

目前的定价模式很难去衡量未来的经济社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要摒弃一些东西,当然我们还要创新一些东西,这当中最难的也是换脑子。人的欲望在精神上总是很难满足的,最重要的是他是一种趋势。企业需要转变经营方式,所以,个人需要转变知识结构竞争的方式,国家要转变在世界中的定位,这个更重要。有些趋势已经很明显了,根据有关预测,到2018年时,现在的收费模式就到顶峰了,以后就是以收服务费的模式为主了。更多的我们提供产品的模式,都可以在网上去做,后台的系统可能都没有了,但前台的系统是很必要的。

价值中国:从SAAS(软件即服务)到XAAS(一切即服务)这之间的差别在哪里?
郭昕:物理上的差别就是可以从IT业进入其他行业,把IT行业的概念变成了所有行业的概念;从组织形式上,你的组织肯定不是生产所有的东西,只生产一种或几种东西,你得去整合所有的资源,你可能用一个平台去整合了不同的平台;收费模式是按使用去收费,可能未来都是一种变化的需求。表面上看是一种形态的变化,深层次看是一种经济模式的转变。科技带来了需求的转变,满足经济需求带来了经济模式的转变,经济模式的转变带来了经济规律的转变,经济规律的改变带来了企业形态的改变,企业形态的改变带来了企业产品和价值链的改变,产品和价值链的改变又带来了整个全球之间、互相之间的价值改变,我们未来绝大多数的企业,都应该是一种收付费的形式。
价值中国: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当时有观点说到很多经济都应归实体化,但是您也提到IT的“转基因”化是个必然的趋势,所有的出路都在于信息化。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什么样的途径是更有效的?
郭昕:人终归是物理的,马克思总说,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我看未必。但是人有两重属性,物质的东西只能用物质去满足,但同时物质生产是可以满足的。人有一个东西是永远满足不了的,就是他的精神世界。市场跟人一样,有两个概念,一个是物质的,一个是虚拟的,市场的需求是人的需求创造出来的。在生产中,成本、要素的管理已经不能简单的围绕实体来生产了,需要考虑为谁生产,生产什么,这些更多的不是为了满足一种技术标准,而要把需求放在第一位。2000年时我读过一本书《下一个社会的管理》,现在十年后来看,很多东西都是朝着他预测的方向在发展,他说所有的东西都会是没有牌子的,未来的社会会高度的分工,会有一部分人,专门去生产,生产只是非常简单的一个过程,只需要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很短的时间就可以生产出来你需要的所有东西。但是大部分时间是用在管理品牌,这个品牌只有在对人的时候才有,但是这个工厂是在同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是没有牌子的。
价值中国:您对中国未来的知识密集型企业的业态怎么看?
郭昕:中国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在未来肯定是高度发展的,但是你肯定得对产权很尊重,才能把这个东西真正做成价值,这种价值是可度量的,是可以在价值链里体现出来的,那么这样知识产权保护就比较容易,未来的知识经济才能发展。其实,有了更多的精神上的享受需求之后,可能像教育、知识等精神文化产品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美国,好莱坞、大学教育都是知识产权做得很好;日本的动漫也是一个好的精神产品的雏形。我觉得,现阶段教育要得到尊重,不得不在现实当中相对实体化,跟现在主流的价值链要挂钩才能卖钱,要跟未来的价值链去挂钩,现在卖钱就很困难,还是要回归到现实价值链。
价值中国:您对服务的电子商务有什么看法?
郭昕:未来,电子商务肯定是主流。电子商务肯定会超过实体的商务,淘宝的营业额可能不小于沃尔玛。服务业的电子商务在趋向上也是这样,可能会在更晚的时代会有大的发展。 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在中国现在所有的电子商务价值链是不全的,很多人只重视自己的产品本身。现在实体经济的价值链比较全,但是网络往往是断裂的,尤其是支付系统。像淘宝把这个支付系统打通了,所以相对比较成功。

还有现在中国电子商务的客户链是断的,你不知道是谁在上,你也不知道怎样去管理他,淘宝有被动的,又有主动的。在网上的知识经济,东西是非常好,但是你的链并不全,怎么管理客户端,他用了你的东西,怎么去收钱,要把这个价值链闭上才行。

价值中国网记者 李春雨 实习记者 万非非

京ICP证041343号 京ICP备12005815号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0565号
Copyright 2004-2024 版权所有 价值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