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确立的经营目标,就是要让F1的影响力变成效益。围绕影响力的持续提升来开展工作,让影响力逐步产生价值。
从2004年上赛场响起第一声赛场引擎至今,F1上海大奖赛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这期间有过疯狂,也有过低谷,更伴随着不少质疑之声。赛事主办方一直承受着各方压力,仅盈利问题就被追问了十年。
如今,十年过去了。对于能否办好F1的质疑已渐渐褪去,这与久事赛事公司成立后这些年来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用久事赛事公司总经理姜澜的话来说,我们经营的是影响力,未来不仅要进一步办好F1赛事,还要培养出开发赛事价值的能力,为上海引进更多、更高质量、更具影响力的比赛,以此提高上海的影响力,拉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让比赛盘活经济
《上海国资》:当初是出于什么考虑,要引进F1赛事?
姜澜:当时引进这个赛事,从决策者的角度来说,不是引进一项让大家喜闻乐见的运动,而是一项有着世界范围影响的大型活动,我们应当关注的是它的影响力,能够帮助传播中国的形象,传播中国的综合实力、城市品牌,给我们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上海国资》:当初成立久事赛事公司,制订了什么目标吗?
姜澜:2008年久事赛事公司成立时,我考虑的是怎么能为上海办更多的比赛,更要为赛事解决一些问题。这个问题并不是简单的经营问题,也不仅仅是减亏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一个机制问题,就是真正承接大型赛事的机制。只要有了消化大型赛事的能力,就能够从容应对并获得收益;如果没有这个能力,即便能通过政府补贴和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援手勉强解决F1赛事问题,但你绝对办不了第二个大型赛事。
举办大型赛事的能力,对于上海产生全球影响力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应该有理由月月都办这样的赛事,以体现上海这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活力。
创造可持续赛事机制
《上海国资》:过去很长一段时间,F1赛事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是什么让我们坚持走下去的?
姜澜:实际上很多赛事都有政府补贴,但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因为它不会带来某种机制的出现,以焕发活力。所以我们一直说,不需要政府给予财政支持,但希望政府用行政力量去推动、引导、鼓励、分享赛事创造的巨大价值。
现实情况是,赛事创造的巨大价值浪费极其严重。如果只是喜欢看网球的就看大师赛、喜欢看赛车的就看F1,一场赛事只能创造10%—20%的价值,其余 80%都浪费掉了,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
实际上重大赛事的价值体现在各个方面。如,品牌推广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F1国际赞助商每年的投入约有四到五个亿美元,其中仅仅整个赛事的冠名赞助就达几千万美元。他们之所以舍得这样巨大的投入,就因为他们看中这个平台的品牌推广价值。但在F1上海站,竟然没有一个是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
《上海国资》:我们都知道,国际汽联是非常强势的机构,很多方面利益都无法保证。在如此艰难环境下,我们是如何实现扭亏的?
姜澜:2008年久事公司成立后,我们就与国际汽联展开了新一轮谈判,最终使赛事举办权费用下降了近一半,这是F1能够继续办下去的重要条件。如果当初不去做这个工作,现在直接付出的成本就要增加50%。
也是从2008年开始,我们确立了经营目标,就是要让F1的影响力变成效益。总的来讲,就是围绕影响力的持续提升来开展工作,让影响力逐步产生价值;而不是钻在经营怪圈里,天天盯着那些小东西。这就带来了我们经营理念的根本变化。
原来总以为赛事越大规格越高、成本就越高,我们花大钱引进这个赛事,再花大钱组织供应商为我们提供服务,一直到医疗服务、物流服务、保障服务,所有的服务都是按照最高标准来授权的。那个时候,我们经营确实陷入了困境,一方面要以巨额费用来获得举办权,另一方面要支付大量的费用来运营服务。
新公司成立后,我们觉得这个怪圈要打破,既然是为极具影响力的国际赛事提供服务,就应该把它作为品牌提升的契机;对于无形当中获得的这项权利,你要学会充分利用。而获得F1供应商或服务商资格的红利,就是提升品牌价值,为今后进入市场提升竞争力而降低成本。所以,作为提供F1服务的供应商,你就不应该收我的钱,相反倒是你不投钱就没有资格获取“准入证”。按照这样的新思维,我们摆脱了购买第三方提供服务的运作模式,改变为授权经营招标制,F1相关的供应商、服务提供商需要购买特许权才能获得相应的权利。这一改,整个经营就全盘激活了。比如,原来我们的物流成本很高,运营一次赛事需要好几百万,现在是物流商反过来出钱来获取这个提供服务的权利了。
实现影响力经济
《上海国资》:近两年F1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此我们做了哪些努力?
姜澜:首先是从赛事的推广上做了很多工作。我们不断地把F1积极正面的内涵,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给公众,包括一些公关活动和能够影响社会观众判断的商务和文化类活动。
以前我们最多会公布哪年哪月哪日办F1,现在则是全方位的宣传推介赛事。我们跟大的银行赞助商合作搞推广活动,我们跟媒体保持互动,我们去组织第三方的调查,评估赛事给这个城市带来的效益。2010年世博会期间,我们还与各个国家馆合作,结合推广所在国的文化活动。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在维护F1积极正面健康的形象。
这个也是无形资产,是影响力开发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思路。对F1供应商、服务提供商的吸引力亦是很大的。
《上海国资》:就目前来看,F1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姜澜:影响力、口碑、观众,这是我认为的F1最大财富。一场F1将全世界四、五亿人次电视观众的目光吸引到了中国,他们在关注中国并提到中国、提到上海。当比赛举行时,大家都在预测上海站的赛道会发生什么故事,会有什么悬念,谁有可能夺冠,这种被提及、被议论、被关注就是影响力。怎么让影响力产生效益,这就是我们办赛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上海国资》:从过去十年来看,您觉得F1对上海的转型、提升起到了什么作用?
姜澜:像F1这样的大型国际赛事对服务业的带动作用非常充分,如宾馆、餐饮、金融、航空运输、第三方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服务等行业,会给机场、航空公司及陆上物流公司带来巨大收益。从深层次来说,它还是带动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产品。
很多从外地或海外来上海观看比赛的人群,尤其是来观赛的大量大腕明星,借助他们来做各种各样的品牌发布和代言,亦将给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带来很多广告收益。
可见,F1这样的国际赛事对于整个产业的带动非常全面,我们非常有理由要把这样的活动赛事更多更好地发展起来。我认为,我们不仅要把国资委系统的相关资源归集起来,同时要有一个好的行业政策,下决心去发展这块产业,帮助我们在结构转型中寻找到新的亮点。
未来以咨询、服务为主
《上海国资》:未来,久事赛事将如何发展?除了ATP和F1,还会引进哪些重大赛事?
姜澜:下一步我们主要是集中培养能力并放大效应。将来久事可能会一个赛事项目都没有,而成为天下所有赛事的打理经营平台,从前期的咨询、可行性评估、预评估,到产品规划招商、推广服务,整个产业链上我们都能提供全过程或部分专业的服务。
现在我们已经成立了专业的平台,还想再做一个交易的平台。届时,所有的体育资源、产权资源都可到我们这边来交易,可以给你梳理实际产品,进行统一招商,我们只收取服务代理费。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说现在主办F1所付出的代价和学费完全是值得的。不从能力的角度入手,你就不会有这样的意识,也不可能走到这一步。
「记者:陈金艳 」
201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