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红松博士纵论欧洲银行业的兴衰(4)

蔡律 原创 | 2008-12-17 23:08 | 投票
  

  秦红松博士纵论欧洲银行业的兴衰

  (三)银行业转折的前瞻

  1、欧洲过于放任的银行业监管模式或将出现改变

  目前,欧洲银行业已经陷于一定程度的混乱,通过这次金融危机,已经使监管部门明白,私有部门依靠自身约束是难以抵御系统性风险的,需要建立适应能力极强的监管部门行使公共利益监管职能。以英国为例,英格兰银行和金融服务监管局将加强合作和联系,赋予金融服务局更多的社会监管职能,强化对自律监管的外部监督;欧盟也将着手建立趋于严格的统一监管标准,以监督在欧洲范围内的金融业投资,使银行业的市场经营规范化、透明化,避免在危机中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再次出现。

  2、世界范围内的资产证券化深度将受到限制

  本次金融危机来源于次级贷款产生的一系列衍生金融产品,由于将最初的金融产品信用放大为高出自身价值几倍或十几倍的金融衍生品,极大地拉长了交易链条,而实质并未将风险降低。金融衍生品是一把双刃剑,它虽拥有活跃交易,分散风险的功能,但监管机构如不能有效监管,凭借杠杆效应掀起金融波澜的能力便会显现。一旦危机爆发,金融衍生品的这种杠杆效应以及风险的散布性,必将极大地扩张危机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汲取本次次贷危机造成的巨大损失的教训,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在危机后势必会加强对衍生产品的风险评估,受此影响作为创新最多的资产证券化肯定会放慢速度。

  3、私营金融机构国有化是一种出路

  银行业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仅是一般性的盈利性机构,而且对社会起着公共服务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体现国家公信力的机构。出于国家利益,在危机中欧洲各国纷纷采取不同程度的国有化措施维护金融稳定:一是向本国问题金融机构注资,比如,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联合向Dexia银行注资64亿欧元;英国对Northern Rock实施国有化,暂时缓解了上述银行危机。二是爱尔兰、英国、德国、法国、奥地利、瑞典、丹麦、冰岛等国家纷纷宣布对本国所有个人银行账户提供担保,以稳定存款人信心,之后欧盟27国财长例会决定在至少一年时间内,将欧盟各国最低储蓄担保额度提高到5万欧元。三是欧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和英国等各国中央银行与美联储联手,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金融机构部分或全部国有化后,稳定了市场情绪,对于危机的扩大起到了遏制和解决效果。由此可见,实行一定程度的私营金融机构国有化,不失为一条让银行业走出困境的可行之路。

  4、又一次银行业收购、兼并、合并浪潮将会出现

  在此次危机中,欧美国家的银行业遭受重创,在危机平息后,各国政府将会寻找国有化后银行业的出路。在当今世界公司之间竞争日益加大的环境下,出售和变卖将会是政府首要的选择,这将为存活下来的国际大银行提供收购良机;另外,在危机中经过洗劫的中小银行大伤元气,竞争下降,为拓展业务范围和抵御金融风险,可能会采取出售、合并等策略实现优势互补以创造更多发展机会,新一轮的银行业洗牌再所难免。

  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包括很多因素,自身的、外界的、体制的等等,这场危机在震撼了国际金融业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启示。无论从全球资本市场的波动还是欧洲实体经济的变化来看,次贷之殇在美国、欧洲乃至全球范围内都不容小觑,很有可能成为全球金融的分水岭。对于中国来说,这场风波也为我们敲响了居安思危的警钟,当金融风暴袭来,单纯寻找原因,划分责任并不能解决问题,重要的是要在危机中有所感悟。在次贷危机面前,我们现在能做的,除了采取种种措施全力抵御危机之外,还有对今后的思考。

   (未完待续)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