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官样文章被指“新八股”:说者不行 听者不信

张峻嫣 转载自 新华网 | 2009-04-28 16:53 | 投票
标签: 新闻 

     官场新“八股”现象面面观

    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曾给“党八股”画了一幅像,列举了它的8大罪状,然后说:“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些,人们记忆犹新。

    时至今日,毛泽东当时批评的对象,有的已改弦更张,有的始终未改但也失去了市场。但是,八股腔,八股调,八股行为,却犹如一个幽灵,以另外的“模样”出场了。

    “官样文章总相似,天下文章一大抄”

    前不久,有网友爆出由公安部消防局主办的“中国消防在线”网站上,河南开封消防支队与漯河消防支队的宣传稿件如出一辙,不同的是漯河政法委书记换成了开封市副市长,而开封市副市长的讲话中竟有“构建和谐平安漯河”的字眼,被网友戏称为“开封指导漯河工作”。

    事实上,“开封指导漯河工作”式的“官场幽默”并不鲜见。据媒体报道,国务院安全生产督查组在听取贵州省修文县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情况的汇报时,发现该县汇报材料与前几天听到的邻县的汇报材料基本相同。后经证实,原来是修文县抄袭邻县汇报材料所致。

    与此相对应,一种公文网站风行于互联网上,领导讲话、总结汇报、调研报告、致辞演讲、规章制度、经验事迹、心得体会等各类公文任人挑选。这些文章堪称官场“万金油”,放之四海而皆准。一些大话﹑套话﹑空话比比皆是:会议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道路没有不曲折的,团结没有不紧密的,结尾没有不奋斗的……任何人拿来改头换面一下,即可为己所用。

    “万金油”式的讲话可以说已经渗透到某些官员的骨髓里,成为他们一种言说习惯。除了套“假大空”,一些官员甚至不知道怎么开口说话。中国前驻法大使吴建民曾批评中国官员不大懂得与外国人交流,把大量时间浪费在充满套话、废话和空话的无效交流上,一上台就是“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来到美丽的巴黎,巴黎人民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这一套在国内民众听起来,早已耳熟能详,通常是老老实实地听完、热热烈烈地鼓掌,但对于外国人来说,只怕是云山雾罩。

    公文网站甚至催生了一个网络新产业。网络用户必须交一定费用,才可进入网站找寻文章,之后便可“粘贴、剪裁”自己的“作品”。某些文章的点击率居高不下甚至达到数万次,网站为此捞得不少实惠。一些机关文秘人员乐此不疲,私下甚至高呼互联网万岁,感谢鼠标一点即可轻松帮领导完成任务。

    也有人提出,应该封杀此类网站。殊不知,要关闭一家网站似乎不难,要根治官员的八股思维,却并不容易。如果没有了“天下文章一大抄”这样庞大的市场需求,如果官员不再依赖假大空的文章,文秘人员不再搞照抄照搬,此类公文网站自然会偃旗息鼓,风光不再。

    文山会海层出不穷,“注水发言”花样翻新

    现在,文山会海是机关的常态。凡开会必有发言,但“注水发言”最让人烦,本来几句话就能讲清楚的事情,硬要短话长说拖上个把钟头;本来一二千字就可讲透的文字稿,硬是拉长到洋洋万言。这里面尽是些老话、空话、套话、大话、废话,甚至假话,缺少说服力和感染力。台上讲得干巴巴,台下听得意兴阑珊,以至于不少会议中间鼾声四起。

    近年来,“注水发言”还出现了新花样。比如,在一些重要的主题教育活动中,本该是干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环节,却让人感觉是表扬与自我表扬。有的干部在检讨自己时经常说:“我生活不太注意小节,有陪客吃喝的现象。不少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应酬,有些还是自己掏腰包,但影响总是不太好。”在给领导提意见时经常说:“领导对部下要求严,标准高,刀子嘴,豆腐心,开始大家不太接受,仔细一想都是为同志们好。”这样一些高度模式化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一部分干部中甚为流行,信手拈来,即成文章。

    又比如,客套话、奉承话在“注水发言”中越来越扎眼。不管发言的主题是什么,都是在某某领导下、某某关怀下、某某帮助下,把沾边的领导和单位都挂上,到处做人情、拉关系。半月谈记者印象很深的一个例子,还是“非典”时期的一次采访。当时,某县成功救治了一例“非典”患者,省里组织召开了一次会议。按照会议安排,县领导首先介绍救治过程。在发言中,县领导说,这例“非典”患者能够救治成功,省领导起了关键作用。省领导没来的时候,患者生命垂危,天下着大雨。省领导一来,雨停了,太阳出来了,病人也痊愈了。如此发言,引来哄堂大笑。在场的省领导当即打断这位县领导的发言,进行了严肃批评。

    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对某些不良风气直言不讳:人大代表需开会审议政府的多项工作报告,但相当多时间却用来歌功颂德。“代表发言10分钟,其中8分钟都是歌功颂德,对报告歌功颂德,对自己歌功颂德,讲完了时间也到了,来不及讲最重要的内容”。

    无独有偶,中国民营经济形势分析预测高层论坛曾在云南省蒙自县举行。按原定议程,在举行简单开幕式后,上午10时由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主讲《中国经济形势分析及预测》,讲座时间是两个小时。可是,讲座前几位人士的开场白、致贺词等客套话,足足讲了80分钟才结束。

 中央党校带头改文风反对官样文章

    去年底,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李景田在全国党校系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作了一个不足10分钟的闭幕讲话。在这个讲话中,他倡议改进文风,从各级党校做起,提倡讲短话、讲明白话、讲管用的话。

    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最近发表了这篇题为“党校要带头改进文风”的短文,在社会上引起较大的反响。作为轮训培训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的最高学府,对当前的不良文风给予了很大的警示。

    李景田指出,一个时期以来,我们有些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的报告、讲话,学术会议上的发言,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太长,动辄几万字,一讲几个小时。不少讲话、文章故弄玄虚,晦涩难懂。有的讲话和文章倒是好懂,但大都是现成的套话、空话,没有多少实际内容。不少同志对此颇有反感。太长、太空,有的还看不懂、听不懂,你不是浪费人的时间,浪费人的生命吗?就是从节约的角度,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也要改进一下文风。

    一些人为什么爱讲长话、套话、空话?李景田一针见血地指出:有的是学问不够。他自己还没吃透,让他用几句浅显的话,把道理说明白,他做不到。学问没做到那个份上,又要讲话,又要写文章,只得用套话、空话充数,或者用人家看不懂的东西来吓人。有的是风气问题。都讲长话,就我讲短话,不成了“出头的椽子”了吗?人家都讲上万字,就你讲两千字,又怕人说对会议不重视。一旦形成了风气,改起来就很难。

    《学习时报》为此专门配发的评论员文章说,会风也是文风的反映,而文风上的突出问题,莫过于空话、套话泛滥,形式主义盛行,既脱离实际,也脱离理论,既脱离群众,也脱离干部。其流风所及,有百害于党的事业和形象,实在不能再任其滋生蔓延下去了。

    与此同时,《学习时报》还召开了以改进文风为主题的座谈会。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杨春贵在会上大声疾呼,在文风、话风上来个思想解放!他指出,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有百害而无一利。一束缚自己的思想,二浪费别人的时间,三贻误我们的事业,四污染社会风气,五有损论者形象,实在是一大社会公害。

    杨春贵指出,要使我们的文章和讲话从泡沫文章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官样文章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表面文章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一切形式主义、八股套话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大兴实事求是、调查研究之风,大兴问政于民、问计于民之风,大兴独立思考、开拓创新之风,大兴讲真话、讲实话、讲短话、讲明白话、讲管用话、讲自己话之风。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在列出了当前一些不良文风的表现后,指出:诸如此类在文风中存在的问题,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警觉吗?应该警觉!那么怎么办?党校可以带个头,引领时代风气。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对学员的教育来端正文风、学风和党风。党校带头改进文风,不仅对于党校加强自身建设有意义,而且对于引领全党的文风可发挥积极主动作用。

    事实上,中央高层一直提倡,要以明白晓畅、通俗易懂的语言与人民群众进行交流沟通。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大力改进学风和文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反对奢侈浪费。

    2008年12月18日,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的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的“不折腾”三个字刚落音,人民大会堂观众席随即传来会心的笑声。一句很普通的口语,显然让大家觉得十分亲切。

    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非常口语化,其中,“要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等让公众感受深切的语言举不胜举。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作政协工作报告时,“关键时刻顶得上去、帮得上忙、管得上用”的大白话让听众感觉也很亲切。据报道,参与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的国务院研究室信息研究司副司长向东透露,温总理就曾强调:文风问题就是作风问题,就是对老百姓的态度问题。如果我在作报告,有人正在车站候车,如果他不驻足倾听,就说明我的报告不成功。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任职地方时曾严厉批评某些官员的“不会说话”:“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很多场合,我们就是处于这样一种失语的状态,怎么能使群众信服呢?”

    如何改进文风,中央党校在全国开了一个好头。但愿“八股”之风日衰,清新“白话”之风日盛,各个地方、不同人士都愿讲、能讲短话、明白话、管用的话.

 

 医治新“八股”刻不容缓

    新“八股”是清新文风、亲民作风、纯正民风的大敌,当前要从事关执政能力建设、事关党和政府形象的高度,认识医治新“八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保护个性、群众挑刺、培训教育、公开曝光等处方,逐步治愈这一疾患。

    处方一:自上而下保护“个性”。新“八股”的突出特征是说道理上下一个样、作报告上下一个调,缺少个性化表达,缺乏具体措施。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新“八股”毛病已引起警惕,一些领导干部带头在吃透理论和精神的前提下,说自己的话,说切合实际的话,说群众听得懂的话。比如中央提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一些地方不是做一般性安排,而是根据发展阶段制订涵盖民生各个领域的小康指标,并且提出这些指标不仅要看平均数还要看大多数,不仅要看统计数字还要看幸福指数,不仅要听干部汇报还要听群众评议,等等。这些“个性”做法,就很受群众欢迎,也得到了中央高层的重视和支持。“个性化”官员的增多也被视为反对“八股”的信号。通过媒体报道和网民议论等渠道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干部不仅说新话、说短话,还在自己的分工领域大胆改革,真正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一些基层干部认为,文风和作风都有很强的传导性,上面的文风、作风对基层的文风、作风具有示范意义。目前中央抓作风、改文风的措施,对基层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不少地方提出了“无会月”等改进措施,很受干部群众拥护。

    处方二:创造条件让群众挑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创新能量,群众的语言也最丰富,在医治新“八股”上,要多发动群众参与。文件和领导讲话中容易犯“八股”病,原因是在起草文件或领导讲话稿的环节,往往习惯于翻材料、看文件,不善于问群众、搞调研,导致的结果是文件有精神无内容,有要求无措施,讲话稿也是枯燥无味。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是,问计于群众,问需于群众,用群众的感受去体会社会,用群众的语言去表达关注,用群众的角度去审视党委政府的工作。一些人士认为,群众最知道什么是形式主义,什么是官僚主义,群众也最反感这些滋生新“八股”的温床。因此,当前需要旗帜鲜明地发动群众来给领导干部的作风挑刺,给各级干部的文风挑刺,给各级机关的作风挑刺,通过群众的参与和监督让文风、话风生动活泼起来,让作风更加扎实起来,用好的作风引领和示范民风,用好的民风影响和辐射好的作风。在改进作风中促进党群干群关系,也在反对新“八股”中折射我们党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的勇气。

    处方三:把反对新“八股”引入干部培训教育工作中。随着干部队伍的转型,一些能与群众大声说话、大碗喝酒,身上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干部因年龄等原因逐渐退出干部队伍,一大批学历高、眼界宽的年轻干部补充进来,他们基本上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是一支充满朝气和怀有更大抱负的干部队伍。但由于缺少丰富的工作经验,特别是与群众打交道少,解决复杂社会问题少,因此这些干部习惯于从文件里找工作方法,从领导讲话中找应对之策,对这种现象要引起高度重视。一些基层人士建议,现在各级都十分重视干部的培训教育,要把反对新“八股”作为重要培训内容纳入其中,通过现象分析、典型案例剖析等形式,向年轻干部宣传新“八股”的危害,告诫年轻干部自觉防范新“八股”的影响,努力做到作风正、形象新、活力强。另外,要把好的文风、好的话风、好的作风等作为衡量干部勤政廉政、执政为民、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准,充分运用到干部培养、考察、使用中去,在干部中形成自觉远离新“八股”、自觉抵制新“八股”的鲜明导向。

    处方四:营造人人喊打的舆论环境。新“八股”之所以能够顽固地存在,在一些领域甚至还很流行,这与尚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很有关系。由于缺乏足够严厉的监督措施,一些干部成为新“八股”的传播者。无论是讲话还是写文件,不是“八股”套路,心里就没有底;不是“八股”式样,仿佛就不够全面,等等。当前,要对这种现象采取“零容忍”的态度,需要加大三个方面的工作力度:一是给新“八股”类型的干部“画像”,让全体干部对照自查、自醒、自警、自悟,并不断告诫所有干部,新“八股”病不治疗是要“害死人的”;二是发动干部和群众对新“八股”现象,特别是一些隐蔽的、变异的新“八股”病症进行揭示,有关部门应该根据线索调查核实,如果情况属实,要采取严厉措施予以纠正,对违反法纪的领导干部要严肃处理;三是充分运用网络监督的力量,把新“八股”行为晒出来,进行舆论监督。目前一些网民已经开始把一些损害干部形象的新“八股”行为,如文件抄袭文件、讲话抄袭讲话、报告抄袭报告的做法在网络上披露出来,网民对此展开了热烈讨论,形成了较强的舆论压力,迫使一些习惯于新“八股”的干部收敛自己的行为。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