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业:“国退民进”谁遭罪?

李龙达 原创 | 2009-04-07 14:24 | 投票

 

企业有没有效率,市场竞争说了算。民盈企业经营不善可以倒闭,国有企业经营不善照样可以倒闭。过去,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没有必要刻意搞“国退民进”;现在,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民间经济学家也没有必要对“国进民退”大呼小叫。企业改革的核心是不断提升市场运行效率,企业之间平等竞争是其关键,而决不是要刻意保护谁。

 

---- 李龙达 题记      

 

      

 

最近读到王安先生的《民航业的玻璃天花板》一文,这是一篇戴着“有色眼镜”写得一篇文章,该文认为在与国有企业的竞争中,民航业的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受到很多不公平的对待。在王安先生的眼里,国有企业天生效率低下,依靠垄断来参与市场竞争,而民企正是因为受到不公平的对待才导致今天经营惨淡的结果。

不得不说,王安先生看到的是“象腿”,他只看到了问题的片面。企业有没有效率,市场竞争说了算,优秀的经营层不仅要善于管理,还要善于决断。民航业本来就是一个难于赚钱的行业,无论民营国营都会面临运营惨淡的前景,与其埋怨受到不公平对待,民企还不如凭借机制灵活到一个比较容易赚钱的行业去投资。

进入这个行业的民营企业时间大约在2004年前后,那个时候民营企业家都可以有多种投资方向的选择,那个时候民航业的前景已经暴现疲态。试问民营企业决策者当初何必进入这个前景惨淡的行业?!这些民营企业家当初进入这个行业的眼光何在?

而在大约同一个时期,房地产行业利润丰厚,相信很多民迎房地产企业的老板腰包鼓鼓,实在不知道地产行业非国有地产公司受到什么样的待遇,居然如此火暴?!民航业的民营企业与其感到遭受不公平待遇的“罪”,你何不到一个能赚钱的行业去赚个够?既然自己决策失误,企业家就要为自己的决策负责,做正确的决策不也是体现经营班子能力的一部分么?

几年前,笔者在电视上看到采访东星集团总裁兰世立先生的一个采访,那时候他刚从国外GE航空服务公司引进飞机,当时能够看到兰先生意气风发、雄心勃勃,他对民营企业进入民航业很有信心。兰先生的确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企业家,但是他当时的确对民航业的前景过于乐观了,其实在兰先生进入这个行业之日起,惨淡的前景就已经注定。

行业的选择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当然重要!兰先生进入其它行业经营说不定情况就截然两面。要不然差不多同一个时期,为什么房地产行业的民营企业腰包鼓鼓,而民航业的民营企业却经营惨淡?对于民营企业与学者而言,何必要把经营的失败原因归结于体制问题上呢?

2008年中国民航业全线亏损,不论是国有还是民企。在一个哀鸿遍野的民航业竞争中,其实国有民航业的巨头日子也并不好过。在这样不赚钱的一个行业里,民营企业的去与留,你不让市场说了算让谁说了算呢

在民航业,国有企业亏损,所谓补贴就是国资委注资,扩大国有控股权,当然这是企业亏损的结果。反过来,民营企业亏损,国资委注资,结果可能是国有控股,这让一家有实力的国有航空公司收购有什么区别呢?国有航空公司收购民营航空公司有什么错吗?

对于民营企业处于竞争的夹缝问题,试问世界上那个垄断行业没有夹缝,惟独你中国民航业中的中小民航企业就有夹缝?在发达国家垄断市场的夹缝中大量生大量死的尽是国有企业?

民航业是一个周期性行业,铝也是周期性行业,无论国营民营都会亏损,凭什么民营亏损不存在体制问题,而国有企业亏损就是体制问题?话说回来,即便是非国有企业,世界上有几个民航业的非国有企业不亏损?民航业民营企业经营惨淡归结于不公平待遇岂不十分荒谬?

至于飞行员的问题当然需要大笔的投入,对于企业来说,培养飞行员不需要投入吗?如果培养飞行员像培养扫地工人一样不需要有什么投入,那么飞行员随便跳槽到其它企业当然不需要赔偿,也不需要打官司。飞行员不能随便流动自然有不能随便流动的道理,关键看你有多大的投入培养飞行员。

   传统的经济学者抱怨民航业没有充分开放竞争,国家给予民航业中的国有控股企业过多的政府保护,在政府的护翼下民航业才有了国有控股企业的垄断。问题是,民航业全部私有化后就会提升效率吗?

世界上数次私有化改革的结果告诉我们:铁路私有化后铁路票价上涨(伴随车次减少),铁矿石私有化铁矿石暴涨,钾肥私有化钾肥价格居高不下。试问涨价前后这些企业除了利润增加之外,企业经营效率有多少改善?

岂不知民航业私有化之后,企业为了获得利润,减少不盈利的航班,机票不(或少)打折,老百姓谁能享受到民航业私有化的好处?!

在传统经济学家的眼里,国企机制上存在天生缺陷,效率低下是其本然。这不尽然,只要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它也可以很有效率。否则的话在美国金融危机中,倒下的难道统统都是国有企业?这至少说明,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都不会像理想中那么完美,最完美的企业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

一个根本的差别在于,民营企业决策失误,民营企业家破产,经营班子为自己的经营失误负责。而国有企业在这方面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国有机构在海外投资失败,或让国家的财富受到损失,管理层却不承担与损失相对应的责任,从而使得企业管理效率的持续改善遇到一些障碍。

所以说,国有企业的改革没有结束,但是我们至少从以前的国有企业改革中看到了这种进步。任何一种改善都需要一个过程,国有企业改革同样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市场化的竞争与适当淘汰十分必要,这样国有企业的发展前景才会更加有希望。

企业的优劣并非因“国有”与“民营”而划分,经营不善的民营企业可以被淘汰被兼并,为什么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就不能被淘汰被兼并呢?国有企业的改革狠心就是要推动“竞争”与“淘汰”,无论“国退民进”与“国进民退”都不值得提倡,优秀的民企可以发展壮大,优秀的国企也可以发展壮大。

 

有关国企、民企的争论,参见笔者谁说国有企业低效率?一文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