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宏观经济月报

赵晓 原创 | 2009-05-18 14:54 | 投票
标签: 宏观经济 月报 

直击10月宏观数据

政府已努力促使经济软着陆,但经济下滑趋势依然没有改变,财政计划产生效果还需要1-2年时间, 27日,央行进行了年内第四次利率下调,幅度高达1.08个百分点。

Ø         GDP:宏观最主要的数据连续五季大幅走低,意味着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断显现,宏观经济趋冷的风险正在扩大,中国经济寒意正浓。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2%,环比微增6.73%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2%,环比下降10.92%全国进出口总金额同比增长17.6%,环比下降9.07%

Ø  直接反映当前经济的基本走势的宏观经济景气指数一路跌破100大关,10月为94.7,同比下降22.6,环比下降10.6消费者信心指数92.4,环比微降1,同比下降4.1

相关经济数据显示市场流通的货币开始萎缩:

Ø  衡量货币供应指标中,央行发布的10月份金融数据显示,M0同比增幅为10.59%。而M1增速降至8.85%,比上月末低0.58%M1增速已连续6个月下滑,达到了19973月以来的历史第二低水平。M2增长15.02%,比上月末低0.27个百分点,连续第5个月下滑,创下40个月以来的新低。

 

                          货币供应量                   单位:亿元人民币

 

项目

2008.09

2008.10

流通中现金 Currency in Circulation M0

31724.88

31317.84

货币 Money M1

155748.97

157194.36

货币和准货币 Money & Quasi-money M2) 

452898.71

453133.32

M1M2同比增幅均已回落至接近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水平。货币供应量增速放缓,尤其是M1所代表的活期存款增长缓慢,反映企业活跃度下降。此外,M1M2增速剪刀差继续扩大,反映出存款进一步定期化趋势,活跃在市场中的资金呈现萎缩,反映了经济可能仍在收缩。有观点认为目前我国通胀压力已消,通货紧缩征兆明显。

另一方面,物价呈下跌之势。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10月份CPIPPI增速分别为4%6.6%,分别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和2.5个百分点。其中,CPI达到近17个月来的新低,为近6个月来的持续回落;而PPI则出现199611月以来的最大降幅。

20081-10国内三大价格指数走势               单位:%

项目     日期

前三季度累计增幅

9

10

涨幅回落

CPI

7.0

4.6

4.0

-0.6

PPI

8.3

9.1

6.6

-2.5

MPI

12.8

14.0

11.0

-3.0

 

三大价格指数的回落,表明经过各种紧缩政策的协同运用,困扰中国经济的通胀阴云正逐渐逝去。导致价格指数涨幅继续回落的主因有:紧缩货币政策的效应显现、粮食、食品等价格的持续回落、和翘尾因素影响在继续减弱。另外,国际市场大宗商品包括粮食价格、原油价格、矿石价格大幅下降幅是这次输入型通胀消退的主要外因。

同时,PMI指数、工业增加值增速等多项指标显示经济面临较大通缩风险。造成通缩的重要原因是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大规模爆发,外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同时降温。2008年初,经常项目余额增速开始明显下滑,同时房地产销售猛降,房价增速趋缓。这表明此轮出口与房地产投资拉动的产能循环逼近结束。

Ø  我国FDI首现年内负增长

10月份,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FDI67.22亿美元,同比下降2.02%,较9月份的66亿美元略有增长,为2008年以来首次出现单月负增长。同期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1935家,同比下降26.15%,环比下降3.4%

统计数字表明,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开始显现。由于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已经影响到对华投资。但2008年首10个月的增速仍属1994年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的最高水平。FDI的放缓可能的原因包括:中国出口增长乏力,加工贸易受影响较大,外资从加工贸易型企业撤出;受信贷紧缩影响,在中国投资的外商企业可能将资金转回中国境内“救火”。

10月实际使用外资增长放缓,但由于中国商务部可能对基数进行调整,是否形成趋势还需要时间来确认。发达国家注入的大量流动性仍需寻找安全的投资渠道,如果中国经济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人民币升值虽有放缓但具有明显的保值功能,仍可吸引一些外国投资者增加对中国的投资。

Ø  出口方面据海关初步统计,20081-10月全国出口总值为12023.3亿美元,增长21.9%10月当月,全国出口总值为1283.3亿美元,增长19.2%

 

全国进出口简要情况表

金额单位:亿美元

项目

10月当月

110月累计

绝对值

同比%

绝对值

同比%

进出口

2,214.1

17.6

21,886.7

24.4

出口

1,283.3

19.2

12,023.3

21.9

进口

930.9

15.6

9,863.4

27.6

差额

352.4

29.8

2,159.9

1.3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

综上所述,按这个趋势继续滑落,预计2008年第4季度经济增速将降至7%。根据我国过去三十年的各经济下行周期,经济增速的下滑通常持续三年以上。2009年中国经济要进入全力“保八”的困境,企业生存将更加艰难。

 

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政策及措施

事件:

为挽救内外交困的中国经济,5,国务院研究部署了十条旨在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至2010年底其匡算规模达到4万亿。12日,国务院常委会又推出四项措施以兑现保经济方案。

此外,广东、山东、江苏等省分别提出相应经扩大内需保增长经投资拉动计划;建设部将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交通运输部、铁道部、能源部等部委经一批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也将在明年陆续动工。

背景:

受经济转型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部需求减弱的叠加影响,10月,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继续滑落,中国宏观经济增速面临进一步下滑的风险。

通胀、通缩转换10CPIPPIMPI分别为4.0%、6.6%11.0%,涨幅有不同程度的回落。三大价格指数回落表明,经过各种紧缩政策的协同运用,困扰中国经济的通胀阴云正逐渐逝去,而通缩的寒意正浓。

PMI跌至新低10月的PMI44.6%,再次跌至历史新低,进一步印证了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下行空间。数据趋冷预示着企业的信心急速下滑,国内不少行业受到重创,进而波及上游行业。

出口形势严峻:由于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企业贷款利息负担较重、财务费用增加、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中国出口行业深受打击。占我国出口比重过半的欧美市场需求疲软,将造成我国未来几年外需显著下降。

就业压力增大: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对就业拉动能力减弱;部分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大了我国的就业压力,也构成未来我国社会治安的不稳定因素。

点评:

近期出台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体现了政府刺激经济保增长经决心,如果4万亿投资能够及时实施,将有助于遏制0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下滑的趋势,从而避免GDP增长出现大幅下滑的“硬着陆”情形。

亮点

⒈明确传递了宏观经济政策转型的意涵: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宣示了从“一保一控”到“保增长”的经济政策转型,表明高层有意使社会及公众对未来政策预期更明朗化,使之对未来经济形势不至于过度悲观、使投资者重塑对经济及资本市场的信心。

⒉从紧政策正式转向积极宽松:这次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财政政策将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将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这是货币政策十年来首提“宽松”字眼。

⒊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以巨量投资增长带动消费增长扩大内需,短期靠投资、长远靠消费。4万亿元巨量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十分明显。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

看点

⒈货币政策的放松效果取决于结构调整:近期国内的通货膨胀得到有效遏制,但货币市场中的“窖藏”现象还比较严重,威胁实体经济发展的信贷紧缩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货币政策能否取得预期效果,还在于实现信贷结构调整,从而达到抑制通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目的。

⒉以基建投资为核心的财政政策成主导:预计明年房地产投资减少1万亿元,而在铁路、公路、水路、灾后重建等方面的投资将会超过1万亿元,投资规模可以覆盖房地产领域的投资下滑。我国在通过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重点将由前几年的房地产投资转向基础建设投资方面。

⒊消费保增长的效果短期内不会显现:十大举措中虽然包括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以及提高城乡收入等保障性措施,但这些促消费的举措需要制度等方面的长期建设,而且居民消费倾向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通过消费来保增长的效果短期内不会显现。

⒋出口退税和出口关税政策效果有待观察:此次出台提高出口退税和出口关税政策,目标在于冲对全球经济萧条对于中国出口的不利影响,但在外需萎缩的环境下,中国企业因政策补贴而获得价格优势并不足以完全转为出口需求的增加,所以该项政策对出口经拉动效应还有待观察。

预计目前刺激政策的规模应该可以逐步遏制经济快速下滑的势头,并推动中国经济在明年下半年回到810%的潜在增长水平中间。然而,政策刺激并不能改变09年宏观经济处于下行周期、企业业绩明显下降的现实。估计国内经济进一步下滑的趋势可能还会持续两、三个季度,更多稳定经济增长的政策仍需要、也会继续出台和落实。

 

 

 

G20峰会商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

事件:

15日,二十国集团(G20)成员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峰会的主要议题包括:评估国际社会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共商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举措,探讨加强国际金融领域监管规范、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问题。会议结束时发表了支持全球经济稳定和积极应对经济危机的宣言。

背景:

美国方面10月份美国CPIPPI的降幅均创下新高,通胀水平大幅下降,通缩风险日益明显。此外,10 月份美国的零售额出现1992年以来的最大降幅,申请失业人数则创七年来最高。10 月份工业生产大幅上升,但是这主要由于9月份基数较低所致。预测美国经济将会进一步萎缩。

欧洲方面,欧元区自成立以来首次出现连续两个季度萎缩,欧盟进入衰退。11PMI降至历史数据中的最低水平,反映市场对经济深度衰退的担忧。因出口订单下滑以及国内需求微弱,德国经济出现进一步萎缩;金融市场危机并未导致德国信贷紧缩,但已经使信心受损。英国的经济呈负增长,消费者信心已经跌至历史低点,国内的消费疲弱。

亚洲方面,日本GDP连续第二个季度收缩。商品和服务出口仍然不振,外部需求疲软。此外,10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历史新低。为避免进一步减息对金融市场运行可能造成的冲击,日本央行决定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3%不变。

小结:发达国家整体性衰退,全球金融市场面临的长期问题和不断下跌的消费是推动经济不断滑坡的主要原因。预计全球经济不会很快摆脱下滑趋势,2009年的第一、二季度可能是此轮全球经济调整的低点。

点评:

议题

分析

改革国际金融体系

当前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度是建立在1944年经济秩序基础之上的,其最大程度符合美国的利益。应考虑扩大发展中国家在IMF和世界银行这两个机构中的投票权和代表性,应该给予新兴经济体更多话语权和参与份额。

国际货币体系如何演化

实际上不成熟,各方观点不一。欧洲领导人呼吁“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政府则试图避免;学者主张建立世界货币作为美元的替代。国际货币体系中应加强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然而,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具有创新能力的经济体,短期内美元的霸主地位不会动摇,欧元尚不能与之分庭抗礼。

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

具体措施尚存在分歧:美国主张温和监管; 欧洲主张严格监管。鉴于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弊端给各方带来的利益冲突,分歧在所难免。

如何共同促进全球经济

各国达成应对全球宏观经济挑战的共识:采取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各国国内需求;同时期望尽早达成全球自由贸易协议,扩大外需,有效提升全球经济增长。

此次G20峰会在全球政策合作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将有助于未来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全球经济恢复增长。但鉴于国际金融体系短期内无法根本改变、各国本身的金融财政状况和各方面的不同利益分歧,G20峰会的短期效果有限。20094月底,G20峰会将再次举行会议,审议有关原则和决定的落实情况,各国的政策合作在明年有可能进一步推进,长期的政策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