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积极应对,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全力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中国经济总体上出现了止跌企稳的形势,并有可能在全球率先走出低谷。政府的这一些救经济的措施,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产生积极地影响,特别计划在2-3年间,投入4万亿元用于经济振兴,必将会产生良好的预期。
而就在众多民营企业家在千方百计收缩战线,捂紧口袋,准备越过经济严冬之时,有着中国汽车玻璃大王之称的福建耀华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先生,却一气要捐出40亿元的个人资产!他这一惊人举动迅速引起了争议,有人说他作秀,有人说他炒作,也有人说他,但是,他很坚定的要把具有40亿元价值的公司股票捐赠出来,设立慈善基金,用于帮助社会的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笔者从曹先生这个惊人举动中,除了看得出他是个有良心的富豪外,还看得出他的远见卓识,那就是,他这种巨额捐款不仅是在做慈善,而且还在客观上帮助政府在拯救经济。为何这样说?他的这种捐款一旦具体用到贫穷群体身上,必然会产生新的需求。也就是说,在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需萎缩,需求不旺的情况下,要恢复生产,必须要靠内需拉动。在收入预期不明的情况下,一般人都会捂紧口袋尽量少花钱,而能够把钱迅速变成购买力的,只有那些弱势群体,因此,开展慈善捐款,企业家们实际上收到的是双重效益,即扶危济贫,又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反过来促进生产。达到了慈善事业和保增长的双重效果。
这个说法能否站住脚?中国目前有一个庞大的富豪群体。他们手上拥有大量的私人财富。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内地的亿万富豪接近1万人;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正在逐年扩大。2008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达到了约30万人的规模。其中,全国共有5个省市的高净值人士数量超过2万人,分别为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其中广东省的高净值人士数量最多,2008年末达到了4.6万人,占全国15%的份额。在高净值人群中,个人持有可投资资产达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超高净值人群也接近1万人的规模。就私人财富规模而言,2008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共持有达8.8万亿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相当于2008年我国GDP的29%。其中,超高净值人群的个人财富总量达到1.4万亿人民币,在高净值人群内部财富占比达到16%。综合各项宏观因素对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的影响,预计2009年中国高净值人群共持有达9万亿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
在金融危机导致的生产和消费双重萎缩的情况下,富豪们的财产也在不断缩水,而过去的一年中持有了股票和基金,财产实际缩水了。一年来,股票跌了六成三,基金净值缩水四成半,房价各地跌幅不一,最多的地区已跌三成。据统计,在这轮股市大调整中,“百富榜”上的上市公司高管个人资产成了纸上富贵,半年内共缩水633亿,最多的一位高管身价由原来的307亿下降到176亿,131亿的个人财产灰飞烟灭了,财产缩水达到40%左右。其他行业的大致如此。这就是说,如果市场还是一直这么低迷下去,他们的个人财富还要不断地缩水,到时候,那钱真的就变成一个数字和财富的符号而已。
这从另一个方面得到启示:那就是,对于富豪们来说,当前最值得做的是有两件事,一件事是选准项目进行投资,进行结构调整,为提振生产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不放在个人财富中拿出一部分用于慈善捐款,帮助那些亟需要帮助的人,如果在个人财富中拿出10%用于慈善事业,看上去,个人的财富减少了,但是,一旦形成了消费需求,就会拉动生产,这样不仅可以抑制个人财产缩水的速度,还有可能带来财产的增值,既做了慈善,实现了社会主人社会生产目的,达到先富帮后富的目标,又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还会实现个人财富的增加,这是一石三鸟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