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市场与政府之困

宋广磊 原创 | 2009-06-09 11:33 | 投票
标签: 市场 政府 就业 

    就业是市场之困,市场必须保持强劲才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同时,市场必须具有扩张的势头才能配置更多的人力资源。市场经济创造了“自由人”,为充分保障就业,政府必须引导市场。

    人们可能有几个错误的观点,一是释放民间活力可以促进就业。美国当属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家,社会具有很强的自治能力,民众具有最大自由化的选择,但是这一点并没有保障美国就业的适当解决。经济危机爆发,各大公司纷纷裁员,失业率上升。民间具备的巨大活力并没有转化为投资、创业的激励,人们普遍加强储蓄意识。面对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奥巴马政府做出了可以创造12.5万份“青年暑期工作”计划。

    二是政府减少经济控制可以释放市场活力,改善经商环境。美国作为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是市场经济自由化最发达的国家,政府尽量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政府保持对社会资源的透明运作并接受社会监督,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危机的爆发还是令很多公司倒闭,也没有使得一些具有竞争力的公司得以快速转型、获得转机。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也没有使得很多具备因应条件的企业因应而生,在经济危机带来诸多困难的条件下,只能加强政府纾困的强度,发挥政府管控职能。就业形势的危急使得政府需要发挥社会职能。

     当然,人们早已知道,正是这种发达的、高度自由化的市场经济引发了经济危机;也正是这种发达、高度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使得企业触角延伸到各个行业、各个角落,产生了纷繁芜杂的经济联系,使得危机广泛扩散。市场经济整体情势恶化,风险投资、虚拟经济等市场经济的推动剂失去着力点。这种衰退造成了人力资源的相对过剩,而人力资源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无论是在自由化市场经济的美国还是在管控式市场经济的中国。

    中国的情况是政府掌握经济资源运作,市场经济围绕政府决策发展。关乎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市场资本采取封闭运作的方式,而且在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必须首先保障先富阶层的权益不受损害。在这种集约管控方式下确保了经济的相对平稳。但是,外部环境恶化,内部经济张力不明显的情势下,人力资源过剩的问题也进一步凸显出来,中国所提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也势必将就业问题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

    就业同时也是政府之困,人们认为中国应该适度放松经济管控,释放民间活力,但是美国的现实见证私人资本与企业资本保持同方向变化,私人资本的活动烙有深刻的企业资本的活动印记。在中国也会同样如此,民间资本与政府资本会保持一定的同向变化,目前为解决经济危机造成的人力资源过剩问题应该遵循政府资本市场化和民间资本效应化来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因此,在促进就业、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促进社会生产率提升问题上,必须在市场化和政府资本运作之间保持平衡,避免自由化市场带来的大面积灾难也应避免政府调控的权利集中。

    人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一切经济活动的主体,任何经济问题归根结蒂是人的问题,是人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美国高度自由化市场违背了这一原则,凭借预测模型、抽象公式指导经济,造成人力资源无法正常运作,经济陷入衰退与复苏的拉锯战。美国经济的真正复苏,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端正这一基本认知。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