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为何崛起?(3)

刘长杰 原创 | 2010-02-14 22:14 | 投票
    

  政府之手

  

  除了企业家群体共富心态的有限影响力,事实上,当地政府才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核心力量。

  在城市,政府利用旧城改造和城区扩大的良机,对城市居民进行一次性的高额补偿。在东胜市的老城区,如果你有一个200平方米的平房和小院,政府拆迁时将补偿给你一套120平方米的楼房住宅,还有一百万的现金;在东胜区的铁西,因城区扩张占用的农民耕地,每一户除了获得规定面积的城市住房外,还将获得至少百万元以上的失地补偿。

  在农村,煤炭工业基础较好的准格尔旗和伊金霍洛旗,是中国最早开始减免农牧民税费负担的县区,也是最早实行农牧民子女免费教育,农牧民已实现全员低保、社保和医保的新农村。

  “尽管贫富分化很严重,但经由政府的有效调控,鄂尔多斯共同富裕的局面已初步形成,贫富两极对抗的矛盾也就不那么突出了。”潘照东说。

  客观地说,鄂尔多斯市政府多年来一直保持优秀的行政状态,有所为,有所不为。潘照东认为,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整合当地资源,力推国企改制,将企业家视为财富,容忍犯错的企业家,对农民工和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重塑环境生态等方面。

  包广才则指出,当地政府在保持社会稳定和谐,创造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的氛围,为本地区产业的升级寻找机会——比如引进制造业、太阳能发电和煤变油、煤变气,提升企业家和当地民众整体素质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可圈可点。

  在采访过程中,政府对企业家的支持,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当年几家大型支柱性国企在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政府信任当时主政的企业家,不但将控股股东地位拱手相让,也没有安插自己人进企业。这种近乎以政府名义来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胸怀,让当地的民营企业家深感对未知财富的探索之旅,不再是他们个人的一次冒险,而成为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行为。

  为了让企业家及时掌握国家政策,与时俱进,鄂尔多斯党校系统还轮训了域内大多数优秀的民营企业家。比如,同为福布斯榜上富豪的王林祥和赵永亮,就是党校的同班同学。

  不仅如此,鄂尔多斯当政者的目光还掠过了滚滚财源,落在了将康巴什新区——东胜市的新城区——建设成为一座服务内蒙古、连接晋陕宁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了这个目标,当地的领导者认识到当前和今后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提升地区的软实力;软实力要从人才抓起,人才要从教育抓起,因此,办一所高水平的大学势在必行。

  2008年9月,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在康巴什建成招生。政府需要这所大学,到底是为当地经济的增长培育人才,还是为蒙元、青铜和雕塑三种文化的文脉传承播下的一粒种子,只好交由历史作答。

  

  另一种“钱景”

  

  在鄂尔多斯市政府广场的西侧,拉着这样一个条幅,红底白字,上书“请讲普通话”。

  然而,如果到了中国上海或者美国纽约的理财市场,鄂尔多斯方言却是一张很管用的通行证。当地有一个段子是这样说的,只要操着鄂尔多斯方言的人一出现,那些高级别的投资、理财经理立刻就会笑脸相迎,并为之提供VIP才能享受到的贴心服务。

  或许这个段子说得有些夸张。然而,至少在内蒙古的西部,巨额财富支撑下的鄂尔多斯方言,正在迅速成为商界人士必须侧耳聆听的一种音符,因为操着这种方言的一些人,最有可能立刻下单订做5辆宾利轿车,或者立刻买下一家价值2亿元的酒店。

  除了煤炭财富,鄂尔多斯的另一个“钱景”已经确立,那就是规模宏大的地下钱庄。包广才教授预测其规模应在1000亿元以上,大有赶超温州之势,并已形成“东有温州,西有鄂尔多斯”的地下金融格局。

  鄂尔多斯的地下金融不但有规模,而且借贷不费事,不费时,不需要审批。如果是熟人或者朋友,往往一个电话打过来,几百万、上千万的资金随便就可以筹到,有的甚至连借条都不打。据悉,当下鄂尔多斯地下钱庄贷款的年利率在30%以上,而在前几年,有些借贷年利率高达100%。这些高利贷主要进入煤炭和房地产这两个本身成长快、周转率高的暴利行业;还有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比如一座城市因修建二环路而形成资金缺口,也会求助于鄂尔多斯的地下钱庄。知情人透露,适逢年尾,蒙西很多资金链紧张的房地产商都会到鄂尔多斯搞钱,年利率50%左右。

  成功自有道。鄂尔多斯能够成为温州以外的另一个地下钱庄中心,本身就是资金使用高效和市场信用良好共同驱动的结果,而高额的资金回报率,加之游离于市场之外的隐秘信用体系,已经将鄂尔多斯送上中国西部吸金王的宝座。

  然而,地下钱庄的运营是一种在宏观经济和监管体制两个支柱之间拉钢丝跳舞的行为,在巨大的利益诱惑和巨大的风险考验下,如何对其进行必要的疏导与合法的监管,一直是鄂尔多斯政府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

  我真想知道,地下钱庄——这个新近挖掘出来的另一种“钱景”,未来能否成为煤炭业以外支撑鄂尔多斯“众多宫殿”的又一根顶梁柱。

  

  新的十年

  

  一个忽视过去的民族,面对世界的变局,将不会有成熟的选择,甚至有迷失方向的风险。在未来的十年,在鄂尔多斯一片光明的发展前景中,还有哪些“过去的教训”是这里的人们不可忽视的隐忧?

  首先就是棋盘井教训。如今,在鄂尔多斯脆弱的高原土地上,既有国际上最先进的无人采煤区,又有类似棋盘井这种过度消耗资源、过度破坏生态和环境、低产出、低效益的高载能工业区。多次整治后的棋盘井,今天依旧面临何去何从的抉择。

  其次,在这块干渴的土地上发展工业,将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巨大挑战。

  第三,产业结构严重畸形,后续产业青黄不接。今天,鄂尔多斯GDP的70%来自于采矿业,而香港92%的GDP来自于第三产业。在人均GDP超越香港之后,伟大的鄂尔多斯再一次面临开拓创新的十字路口,如同1979年出台那份《纪要》时的情形一样。

  第四,鄂尔多斯虽然有极为成功的企业家,但企业家的精神并不完整,因为在整个企业家的群体中,煤老板出身的占比太高。

  与此同时,这块富饶的土地还面临着炫富文化的蔓延,富二代如何教育,如何快速提升当地的社会文化素质以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等一系列的文化层面的问题。

  又是文化问题。从深层次看,也只能是文化问题。外交家吴建民曾说:“没有思想文化的创新,一个国家是崛起不了的。”今天的鄂尔多斯,恰好面临着选择文化的艰局:

  是坚守,还是创新?

  新的十年已经开始,鄂尔多斯将奔向何方?

  十年之后,鄂尔多斯是否还像今天这样红?

  ***注:此文发表于《锦绣(国家商业地理)》2010年2月号封面长报道“暴富之城”,发表时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aebcbc0100hl4c.html有删改。由于接到任务时,被要求写作要有个人观点,因此原文中大约有1%的疑似主观性文字量被编辑后来删改。原文置于此,是为记。我是内蒙古人,值此虎年春节,就将这组长报道,奉献给蔚蓝色的故乡。  
 [1] [2] [3]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