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必须看懂资本主义
中国30年改革开放存在的最严重问题,都是理论滞后造成的。
1、基础理论往往跟不上发展,比如,中国对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一直没搞清楚。
2、即使勉强跟上了,文化的过程也跟不上,理论到不了老百姓脑袋里,老百姓还是盲目发展,一方面政府在讲自己认为对的理论,一方面,老百姓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弄钱。
比如,邓小平,80年代末就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我们整个九十年代,在企业的科研开发阵地上,国营的几乎全军覆没,至少在电子通讯领域是这样,只有一个民营的华为在坚挺的支撑大局,这足以说明中国人对科学和金钱的态度,中国人有多么看不懂这个世界。
中国近代看不懂世界,被八国联军打的落花流水,上个世纪,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看清楚了世界,得以建立了新中国;而后在经济发展中又走向冒进的误区,失去了大众的积极性,经济接近崩溃边缘;改革开放,解决了调动了大众积极性问题,解决了基本温饱问题,而在走向世界,对外开放十,我们必须面临另外一个认识问题,我们必须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否则,我们在与资本主义世界的交往中,就必然会发生极大的风险,从而破坏我们自己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而今,世界正在走向全球化,我们若仍然看不懂世界,仍然说不清楚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如何参与世界竞争,我们必须看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而目前中国的现实,确实很危险,我们就是看不懂世界!危机可以证明这一点,从学术界到百姓,都不没有看透,而且百姓大部分则是,只认钱不认道。
这样的国民怎么可能成就持续发展大业?
难怪80年代起步的生意人,现在还健在的屈指可数,都是走来走去走不到正道上。
为了详细说明,过去的理论不清楚给中国经济造成的问题,我们要解读一下GDP。
近年来,无论是不是学经济的,中国人几乎人人都了解GDP了,都知道GDP拉动的三驾马车,内需、投资与出口。但很多人,并不是真正清楚,尤其是因果关系,我们强调一点,GDP并不是我们猛劲生产,就一定能上去,关键的是必须有人买,所以,需求才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要素,而需求本身受购买力限制,购买力又受工资的限制,因此,低工资就别指望作强市场!!
GDP的需求,怎么来的?
过去认为是这样的:
美国人要中国的衬衫,鞋子,冰箱,你就可以出口给他们,这就增加了GDP,如果美国人说不要你的了,就增加不了GDP,美国人购买的方式也很重要,美国人可以赊账买你的东西,也可以直接付钱。
另外一个渠道是,投资,比如,政府要修桥,企业要新开公司,就要招标,就要采购,中标的单位就要买材料,雇用工人,这投资就转化成生产性消费和工资支出,如果政府修的是高铁,到时候,还要买动车组,都需要向企业采购,政府等于是为老百姓采购,为老百姓享受而进行的集体采购,修路我们百姓出门更方便了,北京去上海更快了,也就是一种集中消费。
另外一种就是百姓的纯粹的生活消费,比如,我们自己的吃、喝、玩、旅游等等,老百姓手里有钱才能买东西。
总之,国民生产的东西,必须卖出去了,有人买了才能形成GDP。
危机来的时候,如果外国人不买了,企业不敢开新工厂,不买设备了,个人因为害怕年景不好,不敢消费了,那GDP就只能靠政府修桥铺路来拉动了,这就是过去的逻辑。
而实际上这套理论未必是正确的,我们未必需要靠现有的方式拉动经济,比如,希特勒在上个世界就在几年内创造了经济奇迹,他的方式则不同于现在的方式!
我们也许正在用美国人为我们设计的方式在管理经济,跳出美国人的经济管理理论,也许就是另外一片天地,而如果不跳出美国人的理论圈圈,我们的经济,可能就面临着巨大的问题,2万亿的安全是个威胁,未来的发展方式,也是问题!这一切,都有待于我们从新的角度,从理论的高度彻底认识资本主义。
中国经济,在旧理论的指导下,存在如下特点:
1、中国经济最严重的问题:外贸依存度高。
外贸依存度,从2001年的38.47%上升到2005年的63.86%,上升到2007年的70%,远远超出了美日等国的依存度。
而中国的贸易依存度,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是靠我们开那些破坏环境、低价卖出、利润微薄的血汗工厂创造的,这本身是否值得,就已经成为问题,却还要接受进口国的诸多诟病,并一直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后果,就是出口企业本已经很低的利润再度被挤压,政府则只有再加大出口退税力度,来补贴出口企业,这种补贴使得我们出口的净利更低,其结果,就是我们、出血汗、污染家园,抗毒害,让别国低成本地去享受,人家还不领我们的情。
严重的结果不是面子,依存度高就导致经济容易被挟持,就像我们前面讲的那样。
2007年,虽然,我们的外贸顺差才2622亿美元,占GDP才9%但由于我们利润很低,所以占据的产能却不低,出口12180亿美元,而2007年的GDP才28792亿美元,出口产能比重那么高,说明有很多人在那做出口的血汗工厂就业,这样当美国危机时,首先人家就说不要了,这时候第一个打击是出口的9%会降低,这个数字到关系不大,但重要的是你的人就没事干了,那么多人没事干,就不敢花钱了,内需市场的36%就还得继续下降,这才是比较重要的打击,如果这种情绪,有类似三聚氰胺那样的影响力的话,就会影响非出口企业的人,他们想,那么多人失业,是不是中国经济够呛,于是大家都不敢消费了,接下来,内需市场就更小,这个影响太大了,我们承担不起,所以,我们就得看洋人脸色,不能让他们停止进口,我们被挟持了,其实这只是表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