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贴牌生产(OEM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献综述

周正祥 原创 | 2010-05-25 21:34 | 投票
标签: oem生产 

《中国贴牌生产(OEM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献综述
周正祥 陈艳
 “贴牌生产”一词源自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英文原义是原始设备生产商。在我国往往从不同角度称之为“贴牌生产”、“代工生产”、“委托生产”、“委托加工”、“定牌制造”、“生产外包”等。虽然称谓各异,其本质都是指拥有优势品牌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缩短运距,抢占市场,委托其它企业进行加工生产。并向这些生产企业提供产品的设计参数和技术设备支持,来满足对产品质量、规格和型号等方面的要求,生产出的产品贴上委托方的商标出售的一种生产经营模式。OEM是随着社会分工精细化而产生的一种现象,代表的实际上是一种分工和细化竞争的思想,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实现了品牌与生产的分离,使生产者更专注于生产,品牌持有者则从繁琐的生产事务中解脱出来。而专注于技术、服务与品牌推广。由此可知,贴牌生产方式的运行机理就是在特殊的委托代理框架下,基于大规模定制思想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生产模式。
一、中国贴牌生产的现状
对于我国的贴牌生产,袁立波(2009)总结出了我国贴牌生产的发展趋势。从上世纪80年代落户中国至今,按照其发展规模和利润增长幅度划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第一阶段被称为贴牌生产在中国发展的早期阶段,早期阶段的特点:订单生产,规模不大、利润丰厚;第二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中至上世纪90年代中,这一阶段被称为贴牌生产在中国的积累阶段,积累阶段的特点是:订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利润开始降低;第三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中至今,这一阶段被称为贴牌生产在中国的成熟阶段,成熟阶段的特点是:订单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利润进一步降低。
王海燕以及周元(2007)共同说明了我国贴牌生产的一种主要模式是“三来一补”。“三来一补”即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来样加工即由外商提供原材料、零部件和元器件或图纸,中方按对方要求进行加工或装配,成品交对方销售。补偿贸易即是由外商提供技术设备、原材料和服务,中方企业按照对等金额以产品或劳务偿还。“三来一补”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对外贸易方式,我们将其称为传统贴牌生产。在行业上,涵盖了纺织工业、食品工业、电子工业、机械工业、旅游业、水产捕捞业和养殖业等广泛的领域。目前我国纺织服装、玩具、家电、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等行业的企业基本都以作OEM为主。在地域范围上,OEM 已从最初的沿海发达地区扩展到内地。从历史的角度看,传统贴牌生产不仅有利于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和闲置资源,而且有利于向国外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曾一度给我国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生产方式的发展空间已大大缩小,现在中国制造遍布全球,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
二、中国贴牌生产的问题
在21世纪的中国,尤其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中国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中国的贴牌生产所具有的优势已不再像改革开放前那样具有优势,不仅这样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
王海燕,周元(2007),王为(2009),袁力波(2009),鲁佳(2007)指出了我国的OEM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初级产品,价格低、产品需求弹性小、利润空间小、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常常受制于人,贴牌生产的优势是短暂的,并且面临巨大的运行风险。李鹏(2008)指出我国贴牌生产的发展集中体现在“量的方面”,在“质的方面”却没有大的提升,对于我国的品牌建设更是需要加强。我国的品牌意识淡薄,品牌理念滞后,品牌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外部支持不足,此外缺乏核心技术,充满了困难和险阻。谢静,何晓琳(2007)指出企业长期从事贴牌生产,不可避免地在思想上产生依赖性与懒惰性,进取心逐渐消失,容易迷失自我,成为单纯的生产车间。吕宏芬,余向平(2007)指出贴牌生产的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不能获得一流尖端技术,我国的贴牌生产停留在加工制造的初级阶段且大多数厂商缺乏主动性。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的不断提高,原本不大的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加之有的OEM生产厂商的法律意识淡薄所产生的商标侵权的问题(童锡君,2008。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更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产地,我国的贴牌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中国贴牌生产的对策      
 对于我国贴牌生产所遇到的问题,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对指导我国贴牌生产的走向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王为(2009),李鹏(2008),谢静,何晓琳(2007)提出要解决我国的贴牌生产问题,关键是要实施品牌战略。企业要提高产品价值,狠抓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意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要政府加强支持力度,特别是人才、技术、资金的支持。创立民族品牌,把握市场定位,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扩张模式。王为(2009)还指出创建自主品牌的策略主要有五点:一是提高企业尤其是企业家的自主品牌意识,加强企业品牌文化建设;二是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意识;三是加强生产和服务的质量控制,提高品牌的生命力;四是明确自主品牌的市场定位,加强营销网络建设;五是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提升自主品牌的价值。袁力波(2009)提出我国的贴牌生产要从低附加值部分过渡到高附加值部分,建设自有品牌走拥有品牌之路。王海燕,周元(2007)提出了“新型贴牌”与自主创新是解决我国贴牌生产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要从传统的贴牌代工上升为成熟的新型贴牌生产,要形成自己在制造技术、工艺控制、设计能力、物流服务、全球化布局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在生产制造链的某些环节拥有自已的完全解决方案。在新型贴牌的基础上进而自主创新,有自己的品牌,走出贴牌困境。吕宏芬,余向平(2007)指出要增强现代企业的核心技术,转变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粗放式增长方式,鼓励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开展自主创新。
此外,鲁佳(2007)提出了我国OEM生产的一些发展战略:一是OEM企业创业初期的战略就是打造制造核心能力,发展多个客户群,进行规模经营,以增加利润和降低风险。二是进入著名企业的供应链。供应链管理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实现供应链制造流程和物流的无缝连接,供应链上各个企业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合作,联手面对竞争,实现资源优化,尽可能获得更多的利润。三是由OEM向ODM转型的发展战略。0DM意为“原始设计制造商”。OEM和ODM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前者是由委托方提出产品设计方案,不管整体设计是由谁完成的,且被委托方不得为第三方提供采用该设计的产品;而后者从设计到生产都由生产方自行完成,在产品成型后贴牌方买走的。生产方是否能为第三方生产同样的产品,取决于贴牌方是否买断该设计方案。四是正确处理OEM战略与品牌发展战略的关系。给名牌企业做OEM业务,不仅能促使企业本身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还可以最快地了解其他企业在市场上的动态,如新产品的款式、功能,国际市场需求等。同时,名牌企业在生产产品和市场方面的运作等各个方面都对我国企业起到一个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便于我国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营销、品牌开发等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学习。对创立自有品牌最为有利的是我国强大的内销市场优势,中国的快速发展和目前落后的现状造就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市场,为自主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旦一些技术壁垒被攻破,自有品牌因具有无可比拟的成本和市场优势而迅速崛起。
总之,在现阶段对于我国贴牌生产遇到的问题,贴牌企业要引起重视。应该针对这些问题,找出合理的对策来应对所面临的问题。在引进技术进行贴牌生产的同时,需要进行消化吸收创新,部分拥有自己的技术,逐渐改变利润分配比例,赚取科技附加值,进而进入到科技创新阶段,创建自己的自有品牌。且在签订合同时,应特别注意商标侵权问题,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变贴牌为创牌是我国贴牌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把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是我国制造业追求的目标和主题。打造中国自己的品牌,提高品位,使中国制造与世界制造接轨。此外,贴牌厂商与国外买者只有以诚相待,共同遵守规则,才能持久稳定地发展下去,最后共同把市场做大 ,达到共赢的局面。企业只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努力在OEM经营中学习,在引进国际管理理念的同时,通过OEM生产来不断积累资金,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就能早日完成由OEM向ODM发展战略的转型,进而转变为OBM。更近一步的,企业亟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植自己的名牌才是上策。相信中国的贴牌生产企业已认清了我国生产的切肤之痛,开始了新一轮的成长,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引导下,不久的将来中国制造必将真正融人世界、享誉全球。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