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地产调控无异于割腕自杀

李龙达 原创 | 2010-08-14 10:27 | 投票

放松房地产调控的后果

 

   调控地产但并不遏制投机,中国经济最终将死路一条。抑制投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让投机成为暴富的手段,对房子与土地的转让收益征收高额税。

——  李龙达  题记

 

    如果没有政府的调控,房地产危机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我们这个市场里几乎所有人都会觉得拥有房子就拥有财富。对于很多投机者和投资者而言,拥有房子就是未来的财富的保障,他们因为做了这样的生意而很富有。

    最初的狂热来自于房价的上涨,因为拥有房子可以坐等升值,轻松积累财富。的确,前几年很多人因为拥有房子而财富增加了很多倍,几十年的打拼收入还不如一套大房子一年的升值来得快。到一定时候人们会发现投机者们组成团到处抢房。每一次政府的宏观调控都会刺激房价上涨,每一次调控都会使前一轮的投资者暴富。最初的时候无论投资者还是投机者都富了,因为投机倒房太赚钱了。

    市场的投机活动越来越狂热。房地产行业因此开始走向繁荣,开发商不愁房子卖了,地价开始暴涨,谁业无法预料未来的价格是什么样子,反正多囤一段时间就可以产生暴利,所以开发商愿意囤地卖房。政府因此也多了更多的财政收入来源,政府可以拍地卖地,价格越高政府财政收入越多,所以地方政府看到房价越高越高兴。

投机者、开发商、政府都开始狂热了,谁都不会认为房价会下跌,谁都会分享房价暴涨带来的实际好处。所以,投机囤房的人会越来越多,开发商囤地建房的热情越来越高,政府的拍地收入也越来越多,所有的参与者都狂热了,大家都陷入到对房价上涨的期待之中。危机,将因此而起,房子囤积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这个行业因为供给过剩而崩溃。

危机就是这样演进的,历史上每一次危机都是以人们的狂热开始,以人们的血本无归而结束,最终的结果是经济大萧条。1926年的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房地产泡沫破灭就是这样开始与结束的,全美国的人都涌到佛罗里达州做房屋的投机生意,整个州的1/3人口都从事了地产买卖的中介活动,人们在那个房屋暴涨的年代都疯狂了,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现房屋供给过剩,危机突然降临了。而当时的美国政府采取了市场化的放任自流,没有采取丝毫的干预政策。

如果中国政府不干预,房地产危机其实离我们越来越很近,短暂的市场经济使得中国的投机者没有这样的市场经历。今天的地产行业我们已经看到历次危机类似的场景,房屋的拥有者都认为拥有房屋就等于拥有财富,几乎没有人认为拥有过多的房屋会破产。危机将从此开始酝酿,地产行业在中国经济中具有绝对重要地位,全民陷入地产行业的狂热循环最终的结果不仅会使千万个投机者因此而破产,它终将给未来的中国经济带来灾难。

一个巧合在于,政府之所以调控地产,是因为房价上涨过快而影响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质量,而这样的调控其实是我们的万幸,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已经快到了危机的边缘。有消息说,国家电网公司调查显示,高达6540万套住宅电表连续6个月读数为零。很多专家认为这是天方夜谈,国家电网公司接着否认了这一消息。有趣的是,严谨的国家统计局告诉人们,全国的房地产有多少空置目前还没有科学的方法去统计。

    也许空置率确实无法真实地去统计,但是这一天迟早会到来,不在今天定在明天。中央电视台记者在北京几个小区的调查显示,没有人住的住宅达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相信在国内很多地方都会有这样的现象,这是市场规律演进的必然结果,因为投机倒房太赚钱,所以囤房等待升值的人会越来越多,直到市场崩溃的那一天。

    2010年下半年在中国经济增长开始出现回落迹象的时候,中房协多次上书国务院,建议暂缓出台新的紧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这样的政策的确很像割腕自杀,在抑制投机的房地产政策没有出台的前提下,放松地产调控无疑还将在助长投机,它的核心无非还是鼓励人们可以多买几套房,以缓解地产开发商们短暂的窘况。别忘了,调控一旦放松,地产的投机之火必将复燃。

    市场没有了投机,就不会产生泡沫。一个人拥有几套房,只要是他的真实需求,其实也未尝不可。问题是,真实的住房需求不会导致高空置率,高空置率的存在只能说明这是地产行业投机盛行的结果。这样的空置率值得政府去反思,要想抑制泡沫还是在抑制市场投机上多下工夫,比如一个人可以多拥有几套房,但是在房地产的转让环节,对地产升值部分可以征收高额税率,抑制投机活动,鼓励人们依靠劳动致富,这才是我们政策调控的本意。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