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让红木家具行业一直处在“春天”,首先要解决一直阻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更需要有担当、有诚信的品牌来探索、统领行业发展之路
热钱涌动,红木家具产业正疯狂?
文=于清教
11月18日,来自厦门一投资公司的孙先生非常着急,他在北京对笔者说,在厦门鼓浪屿看到马未都明清家具馆中的藏品一直是稳中攀升,而前期一篇《红木家具爆炒泡沫破灭8000万家具跌至60万》的文章让他又充满矛盾和困惑,投还是不投?手中价值数亿的红木家具是否交割?
其实,孙先生的忧虑只是红木家具市场众生相中的个案而已。极具民族性的中国红木家具,不但在国际市场受到追捧,在国内也成为继玉器、珠宝之后的又一投资热门,这从红木家具原材料价格一路攀升便可看出。2009年底,一吨越南黄花梨的价格还是30多万元,2010年5月涨至50万元,10月后已超过70万元,而整块木料就更贵,起码上百万元。
但不可否认,红木家具市场一直不平静,暴涨与暴跌时有发生。近期,伴随着原材料上涨的是,网络疯传的红木家具暴跌,但在笔者看来,热钱、游资刻意打压进而吸货的意图明显。这不禁让人深思,红木家具的发展潜力有多大?行业到底困惑何在?商业模式如何规划?行业发展路在何方?
价比黄金,红木疯狂
红木家具之所以为投资者看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民族历史、传统文化赋予下的有形与无形产品价值,而红木资源的稀缺更对价格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的创办人、现任馆长马未都看来,红木收藏是世界范围内第三次收藏热潮中最汹涌的一波,长期投资价值再次凸显。
原材料稀缺。红木为热带地区所产,豆科,紫檀属。主要产于东南亚一带,我国广东、云南有引种栽培。生长周期长,往往要上百年才能成材,所以,尽管东南亚国家红木资源丰富,却也是砍一棵少一棵。像泰国,几十年前就停止出口红木了。缅甸、柬埔寨近年也禁止出口,老挝则是今年才下决心不再出口红木等珍贵木材原料的。中国政府也规定,从2010年11月22日起,禁止出口红木及红木家具,以进口木材制成的红木家具除外。
历史文化内涵。应用红木制造家具始于我国明朝,采用我国家具制造的雕刻、榫卯、镶嵌、曲线等传统工艺,加工中的三条基本法则是:非绝对必要不用木销钉;在能避免处尽可能不用胶粘;任何地方都不用镟制,其造型和工艺中带有明显的民族性,蕴含着浓郁古典文化气息,被外界称之为人文家具、艺术家具。红木家具是植根于自然,发展于人文的文化艺术品。
红木家具自古以来受到达官贵人的偏爱,如今,加上原材料的稀缺、民族独特传统文化内涵的赋予,使其成为藏家收藏、投资的一大热门,这似乎不难理解,但红木家具行业的发展却总是起起落落,在“春”与“冬”中不断变幻。
在“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增”、“油它涨”、“苹你想”等传统生活资料暴涨的同时,如今原材料严重匮乏之下,红木家具行业似乎又迎来新一轮的“春天”,这一春天将持续多久,无人能下定论,而在笔者看来,要想让红木家具行业一直处在“春天”,首先要解决一直阻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更需要有担当、有诚信的品牌来探索、统领行业发展之路。
行业之“惑”
任何行业,都会存在制约其发展的不利因素,红木家具行业也不例外。
随着红木家具市场开发和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开发商与经销商不断加入,部分不法商人投机取巧、鱼目混珠以牟取暴利而“造假”,成为其发展中的最大“毒瘤”。据中国消费者协会近两年的统计显示,红木家具市场合格率仅为40%,消费者对红木家具的投诉呈逐年上升之势。
笔者认为,商家谋求暴利、市场混乱不堪的背后,也凸显了国家及红木行业在法规、标准方面的缺失。在中越边境市场,商家通过混淆“红木”、“硬木”的标准,并以“标准”没有强制执行力来向消费者“答疑解惑”的事情屡见不鲜。而在“红木家具”的成套市场上,如到底用料多少称为“红木家具”;“红木”用料在哪些位置,是整块红木还是拼装红木等,均没有界定。
而商家之所以敢于抓住相关“标准”缺失蒙骗消费者,也反映出消费者对红木、红木家具认知的匮乏。这也造成消费者在收藏上的种种困惑。
很多人收藏红木容易进入两个误区,就是唯老、唯材料。但就目前市场而言,老的红木家具已很难买到,可谓凤毛麟角。现在市场上能看到的多是20多年前的仿制品,材质到花色都不精良,甚至达不到晚清民国时期的水准,收藏价值还不如新做的家具有价值。另外,消费者容易走进“一听说是某珍贵木材制作就盲目跟风购买”的误区,并没有对家具的设计、风格进行深入研究,购买了一些做工粗糙、造型一般的红木家具,升值潜力并不高。
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的直接影响是消费者任信度下降,而长此以往,则会使红木家具市场这块蛋糕越做越小。而红木家具产品本身具有的“稀缺”、“高端”特质,很容易吸引资金涌入,通过囤积居奇、买空卖空、拉高出货等一系列手法,进行红木原料及家具“炒作”,这对行业发展的破坏性不言而喻的。
在笔者看来,要想规避红木家具行业以上之“惑”,首先在于制造商与经销商对行业规则的遵循,需要在行业走上弯路时能够站出来指正,需要对行业发展有担当的品牌的存在。这样的品牌,首先需要尊重中国的传统红木家具文化,而且不以谋取暴利为最终目的。如近期在山东青岛落户的“大易红坊”就是一例。
绝非单纯的商业
如何让红木家具行业走上一条真正的品牌发展之路?作为极具中国独特文化的产业,在资源不断稀缺下,笔者认为,要从超越商业层面上给予理解与真正做到,才是正道。
首先是如何应对环保。随着全球环保呼声不断高涨,国际上对原始森林资源再次提高保护力度,主要的红木产地对红木的保护力度加大,已开始限制名贵红木的砍伐和出口。这就给红木家具生产企业提出了不小的难题。随着原材料供应减少、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如何在这一状况下保证自身生产用材并降低来年生产成本?采用大量采购、囤积木材来应对或许是企业首选,但这很容易造成原木材价格的暴涨。另外,不法厂家为应对原材料稀缺,利用普通投资者对红木家具产品辨别能力差的弱点,贴皮作假、以次充好的现象也将会存在,而这些只能使消费者对行业信心一降再降。
此外,作为一项极具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产业,红木家具企业本身并不单单只是商家的定位,在传统文化面前,企业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继承者、保护者、创新者。当然,商家不能赢利也就意味着无法生存,而对于红木家具企业来讲,如何赢利与如何保护好民族文化是相辅相成的,给产品赋予更多的民族文化才能让产品价值更高,才能实现企业赢利,只有在赢利之下,企业才能投入更多资金进行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
山东作为孔孟之乡、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山东人更加喜欢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的红木家具也自然受到很多山东人喜爱。随着近几年山东经济的迅猛发展,消费者收入不断增加,山东市场逐渐兴起了红木家具热潮,市场潜力巨大。虽然山东本地也有相当规模的红木家具企业,但外地的企业还是利用产品的差异化来抢占山东市场;另外,刚刚兴起的山东红木家具市场,市场监管力度不够,消费者对红木的知识了解相对较少,如何在这一空白市场占得先机,相信很多企业都有着自己的方法。但在笔者看来,在产业大背景下,只有真正做好应对环保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才能真正创立品牌,并引领行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未来发展之道
业内人士认为,红木家具是我国的民族传统产品,但还没有成为国际市场上的顶尖产品。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效应、高精尖的科技含量低、不具备高信誉度和完善的高保证度销售渠道等,这些因素都成为制约我国红木家具在国际市场上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
今年10月底在青岛落户的“大易红坊”,从规模到产品再到产业链,都代表了当今红木家具业的领先水平。更重要的是,“大易红坊”以弘扬红木文化为己任,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传承发展明清红木家具的精髓、彰显华夏文化为目的,开创了以文化传播为先导的红木家具商业模式,对于推动红木行业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调查发现,“大易红坊”以传统文化为底蕴的发展方式,是红木家具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对于红木家具产业来说,这句话更实用。只有真正尊重、读懂红木家具里的传统文化,才能让产品不断升级,才能以传统文化内涵弥补原材料不断稀缺的困境,才能让品牌在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打出知名度,只有保证产品质量,才能得到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而“大易红坊”将传统文化的传播作为其企业经营的重要部分,在弥补更多投资者消费理性的同时,也必将会引起更多的消费者关注“大易红坊”以及整个红木家具行业,这对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当然,“大易红坊”所在的山东地区,其在行业上的监管、消费者对红木的认知等,为红木家具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阻碍,“大易红坊”将如何突破阻碍并成功抓住机遇,从而在山东市场起到行业的带头作用?我们拭目以待。
何时,中国的红木家具产业能够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何时,中国的红木家具品牌能够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成为受尊敬的知名品牌,这条路或许并不远,因为红木家具文化本身就是中国的特色文化,我们有更多的理由把这一产业规划化,也有更多的条件通过对产品进行文化植入实现品牌的打造,但这又绝非易事,企业只有真正解决了行业发展之惑,真正站在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抛开急功近利的商业思维,品牌的到来也将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