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不能只富官商不富民

任玉岭 原创 | 2011-11-22 13:52 | 投票
  

  编者按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代表我国政府作出了于2020年比2005年,单位GDP减排二氧化碳40%~45%的承诺。然而日前,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鲁春霞带领的研究小组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我国大部分省份仍在‘高碳’发展。”走出“高碳时代”,是不是到了一个非常急迫的时候?发展低碳经济,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不迷信不炒作

  更不能受制于人

  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仍是世界水平5倍多,是美国的4倍多,是日本的10倍以上。在面对能耗高、产出低、碳排放过度的现状时,我们需要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下狠工夫,践行承诺。

  但是,低碳经济的发展不能迷信、炒作,更不能受制于人。现在大气中累积的亿万吨二氧化碳,80%是发达国家在2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排出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既要承担国际义务,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也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我们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为了经济发展和更好安排就业,还将长期需要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是离不开对能源的消耗的,我国单位GDP能耗过高,与制造业占GDP比重高达40%直接相关。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既有社会承受力的不足,也有资金投放的难以更快跟进。因此,这种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产业结构,决定了我们实现低碳发展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对低碳经济的发展,绝不可能采取毕其功于一役的套路。在高度重视推进低碳经济的转型中,要从技术到经济,从政策到法律,从产业到金融,从社会到环境,从商业模式到消费习惯的调整方面,做好点滴渗透,逐步推进,绝不可操之过急。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会造成更大的浪费。

  保树造林

  把碳“抓住”

  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从节约化石能源入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二氧化碳的排放。但也一定要重视碳汇能力的增强,要多种植树木和减少对林木的砍伐。

  二氧化碳本来就是人和动物新陈代谢过程中排放出的主要废物,由于有绿色植物的存在,可以在太阳能的激发下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植物的枝叶与果实,形成粮食、水果、蔬菜乃至木材等。其实这过程是人类利用太阳能的重要过程,也是二氧化碳自然循环的过程。

  工业化的进行,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使这种循环的平衡被打破。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堆积和危害,我们必须要重视造林和保护林木资源。

  去过日本的人都知道,那里处处是青山绿水。日本不砍树木,他们用的木材全部依赖进口。但我国的国情不同,荒山还占绝大部分,有很多树木在不断被砍伐,大量的木制品还在向国外出口。

  山东一个木器家具生产基地,一年要消耗数百万立方米木材做家具出口。出口的份额占80%,而出口利润只有5%。像这样的基地在国内至少还有10处以上。为了发展低碳经济,保护和发展林木资源,这样的低附加值的木制品出口,应果断出台限制政策。有条件的地方还要多一些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在荒漠、荒山和沙漠中进行造林。

  低碳产业

  想好了再上

  目前在东部、中部和西部,都出现了一些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节能经济的典型和清洁能源的典型。在内蒙古、宁夏和甘肃,不少原先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现在都通过新技术的引入或创新,做到了对各种副产物的吃干榨尽,并使过去很多作为废物排出的煤矸石、废水、废气等变成了生产新产品的新原料,这样既节约了资源,又减少了污染。例如甘肃白银市,从前是出了名的污染之都,而今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已经实现了变废为宝,整个城市呈现出蓝天白云、红花鲜艳的新局面。

  但是,在南方某地级市,一个城市就搞起620家LED工厂,该城市本来不生产汽车,而今正计划上马年产60万辆电动汽车的生产线。这样下去,会否出现某些产品产能过剩?特别是电动汽车能否在原有汽车制造厂基础上进行改造发展?这都是需要从宏观管理上进行统筹协调和进行宏观研究的。又如甘肃西部的某些城市,有很多企业一齐从外地走进那里发展风电和光伏,而由于储能的问题未能解决,再加上当地火电不能与之削峰填谷相配套,这也会制约设备上马后的正常生产。

  因此,必须要从全局考虑,对清洁能源的发展做到既积极、又稳妥,防止炒作和追风。特别是参加清洁能源发展的很多国有企业,更应该重视投资后果,关注发展前景。

  创新技术

  别都是“煤变油”

  近来,有两个造纸新技术,一个是秸秆造纸,不用酸碱,不排废水,还节能30%以上;另一个技术是石头造纸,用石灰石取代木材造纸,既可充分保护林木,又可节约大量能源和成本。还有一种新的蔬菜大棚技术,不仅引入了太阳能、沼气能、LED灯,而且在大棚内实行了多层种植。像这样的技术创新,都会对低碳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但是,在重视创新的同时,还一定要加强科技管理和把关。首先应对科技成果的推广、产品换代的水准提出新的要求。不能让一些不成熟、缺效益的科技成果在市场上泛滥。过去的一个手机可以用十年八年,如今,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故意把手机的使用年限以产品更新换代为名,将其大大缩短。

  又如煤变油。中国煤便宜,石油贵的情况下,企业做煤变油利润高,冲动大,曾几何时不少厂家对煤变油抢着上马。2007年,我在神木考察,顺便问起了煤变油中的能量转化率,一位总工程师回答说是42%。让58%的能源消耗在煤变油的转化过程中,这是对煤资源的极大浪费。

  这样的浪费不予制止,我们的低碳发展,就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结果将适得其反。为了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对科技成果进行把关。对不成熟的科技项目不能推广,对达不到换代要求的产品禁止换代。需要把换代的台阶拉高,使其换代的跨度加大。

  官商勾结

  是新技术的大敌

  低碳经济发展是需要依靠市场机制的,例如碳排放权益的交易,必须要通过市场机制推进,让低排放者从中受益,让节能技术得到更好推广。但是,由于既得利益者要保护既得利益或某些强势商人要谋取更大效益,常出现官商勾结,使很多改革难以推进。

  去年在云南,一种节能25%又十分安全、清洁、方便群众的烤烟炉,被拒于采购招标的大门之外,而耗能大、不清洁、操作复杂,又不能保证质量的烤烟炉却得到了大采购、大推广。这后一家企业在招标会上曾经是被淘汰出局的,而那位总经理竟然手指着招标人的鼻子说:“告诉你,比你有权的人还多着呢!”这次招标后,烟草公司只拿出少量的采购指标,应付了第一次招标会的中标者,相反留下一万多台指标,破常规地搞了第二次招标,让那个被第一次招标会淘汰出局的企业在第二次招标会上中标。

  官商勾结不突破,新技术就难推广,低碳经济就难发展。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搞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必须打击官商勾结,惩处某些官员的腐败。

  经济要发展

  民也要富

  各地在引进低碳企业到本地发展的过程中,大多都出台了优惠政策。但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业的确在各方面支持下取得了迅速发展,但广大百姓却较少受益,甚至比原来更困难。

  在青海省调查时,群众反映,在水电发展中,广大百姓迎来了“三望三叹”。一是望水兴叹,水库和电站建起后,农民吃水用水反倒成了大困难,要么得用高价水,要么就是没水吃。二是望电兴叹,本来百姓对建电站兴高采烈,但电站建成后,为电站做出牺牲的农民却享受不到优惠,用电和城市一样贵。三是望站兴叹,电站建起后,电站职工不仅收入高,而且还享用着由大量国家资金打造的好住宅、好环境,当地百姓同他们比起来一天一地。

  在云南怒江调查时,水电建设部门口口声声说建电站是为了致富百姓。而实际操作中,电站建设单位的一位技术工人透露,他一小时的工资200元,而电站旁边为电站建设背土送石的姑娘们,身负近百斤的重担,爬着比40度都陡的山坡,干一天电站才给30元。这样的问题不解决,我们的发展方式不转变,就很难持续发展。

  总之,低碳经济能否更好发展,将取决于我们的各级干部能否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如此,新能源的发展才更有希望。

  碳汇 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