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国债:从美国到中国(8月12日)(2)

贾春宝 原创 | 2011-08-12 08:25 | 投票
    但是梁启超先生不主张中国举外债,因为外债的弊端大致有三节:

  其一在财政上。募借外债,其利息常比内债利息低,国家不知不识,于是有不应借而借的情况,这是弊端之一。以用银国向用金国募借,当交还本息时,必然蒙受重大损失。譬如预算100多万就可以还清的债,届时如果银价下跌,就不能不多费数十万两,是弊端之二。外债非常沉重,在此情况下不得不加重赋税,这是弊端之三。

  其二在经济上。募借外债,则一时的货物必然骤增,货物增多银价就会贬值,物品就会贵。所有货物的生产者、交换者、消费者,必然蒙受极大的损失,这是弊端之一。银价跌落,货物涨价,那么进口货物必然增多,出口货物必然减少,而商业上则常处于负差地位,这是弊端之二。因为进口货物增多,而正货的流出也会增多,所以一时正货增加之后,紧接着就会是正货缺乏之时,这是弊端之三。而且所谓募借外债,未必直接输入正货,不过是以物品交换,这不啻是奖励输入,这是弊端之四。

  其三在政事上。外债一多,财政就会紊乱,于是债权国的政府和人民,就会有干涉政事的情况,这是弊端之一。纵然未必干涉政事,但财政权不能不为他们所操纵,以此作为抵押,这种作法有损于国家立权的独立,这是弊端之二。人生何事无远算,有不少人见事情有利可图而最终失败,这些都是政事上的弊端。

  独裁政府借下了巨额的外债,其用途却不昭告天下,实际上是刮取民脂民膏供统治者大肆挥霍。从中国在晚清的状况来看,所借之款用于还债,已经是岌岌可危,况且政府又另作他用:自己未至庚子,颐和园续修工程,每年花费三百多万两白银,皇太后吉地工程,每年花费100多万两。戊戌秋季,皇太后打算到天津阅操,命令荣禄修建行宫,提取昭信股票款600多万两。

  辛丑回銮费,据各报所计,也花费了2000多万两。辛丑后动工兴修佛照楼,花费500万两。皇太后70大寿庆典,花费1200万两,另外各省大员进奉1300万两。仅此小小的几件事,专为一个人所用,我们所知道的,就已经有9000多万两。其他我们所不知道的花销又更有多少!

  梁先生说,当时的外债,可谓“门前债主雁行立,屋里醉人鱼贯眠”。

  如此下去,就算有几倍于现在的外债,也很快就会用尽。现在国民每年缴纳4300多万血汗钱来偿还国债的本息,而所偿还的外债,有四分之一被北京城市一个人专用。人民节衣缩食,抛妻卖子,以此向地方有司献纳,而地方有司则进贡到北京,为慈禧太后一个人用作修花园、庆寿辰、筑坟墓的私款。这难道是应该的吗?

  如何维持一个政府的稳定?

  我们认为,在财政上,税收与国债应该都是发挥巨大的作用的。

  税收首先要靠经济的稳定与快速发展,但势必会引发民怨沸腾,是将官与民,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对立,并最终导致矛盾激化的。阶级对立与矛盾激化势必会引发官逼民反,就更需要动用更多的财政放在军费开支上,就会加重政府的负担。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即使不考虑戍边因素,仅仅是评定内乱,都需要大量的经费。

  国际化的局面之下,税负方面也在于国际接轨,当世界其他国家都在执行轻税负的政策,藏富于民并多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的时候,假如一个国家与政府依然拿居民生活压力的提升束手无策,同时却反其道而行之,我行我素地实行苛捐杂税,注定会丧失民心,这是指通过移民、投资以及改变国籍等“用脚投票”的方式。

  精英移民海外,同时中国这样的国家又不承认双重国籍,所以当出现重大的利益导向与立场表决的时候,就会出现精英阶层“胳膊肘向外拐”的局面,而绝大部分没有到足够移民的民众,则用沉默与无奈的承受去面对政府的管理。

  所以在明智的政府,是需要给百姓减税,藏富于民的,如此貌似政府少收了一些钱,但管理局面稳定,会让政府在维稳方面尽量少开支,少花的钱就是节省的钱,就是赚的钱。所以民富才能国强,国强才能有真正的尊严。

  但国债是要靠税收来还的,同样,社会的稳定,应急机制的完善,都是需要税收来保障的,同时官僚队伍日益庞大,官僚机制日益完善,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稳定的税收就会逐渐丧失民众对政权的信任,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很难欣然购买国债。

  所以税收与国债发行应该是互为促进的关系。

  政府要良性运转,就需要给那个庞大的国家机器增加动力;但政府成为独夫民贼,管理成本加大。在内忧外患压力下,失去政权是迟早的事情。

  而在那样的时候,政府只有求助于国际社会的帮助才能侥幸化险为夷,或者苟延残喘,但国际社会也是“无利不起早”,也是有利益需求的,为了满足其利益需求,政府就在无奈的情况下,卖国了。

  其实卖国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并非单纯在军事上投降那么简单。

  但卖国的政府就更难以得到民众的支持了,所以注定加速其灭亡。

  外债需要有一定的政府信誉做担保的,是借钱还本付息,只有当别人看好你,并对你的未来有信心的时候,才会购买你的国债;或者他们是用购买国债作为投资,以间接控制那个政府,这在无形中会加重政府对税收的依赖于渴求。

 [1] [2] [3]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