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主体难以参与导致当前金改步履蹒跚

刘纪鹏 原创 | 2013-12-02 10:05 | 投票

  十八届三中全会掀起了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篇章,其中,金融改革备受瞩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金融改革领域积累的经验对重点突破金融改革形成了支持,同时金融改革的突破对于带动整个经济转型也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金融市场仍然是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积聚了许多亟需改革的重大问题。因此金融改革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有必要成为下一步整个经济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并由中央统一领导与部署。

内部主体留恋权利、外部主体难以参与导致当前金改步履蹒跚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针对金融改革过程中日益尖锐升级的问题并未给出详细对策,主要原因在于未来金融改革自身难度大,涉及问题多,矛盾盘根错节,并且分歧较多,因此仍需大量协调统筹。今天的中国,改革已然步入深水区,任何一项改革措施的推行都有可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谨慎的态度是必须的。具体而言,金改步伐暂缓的原因可从两方面理解:

首先,在现代金融体系中,不论是货币金融还是资本金融,都需要改革者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并能够在实践中对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行为准确把握。在此基础之上改革者才有可能在短期内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举措,金融改革自身专业难度之高在无形中抬高了外行参与的门槛。

在外部主体难以有效参与的同时,改革内部主体论又留恋权力,不敢向自己的行政审批腐败宣战,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金融改革的有力推进。这一点也是证监会、银监会等机构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现实中不管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新开放,还是大力发展三板市场,都需要监管主体的自我革新。监审不分、权力难以下放,仍是股市积重难返的根源所在,在这些主要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背景下,证监会对现行发行制度中存在缺陷的改革也就只能是缩手缩脚,难以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其后果就是现下家族企业横行、治理结构不合理不科学、二级市场大小非减持一浪高过一浪,而新股发行制度一旦恢复,又会继续制造出家族企业一个个的堰塞湖,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中小股民的合法权益。对此,如果不冲破原有改革观念的束缚,创新证监会与银监会传统的自身改革思路,金融改革的前景也仍是令人担忧。

从市场和政府双重角度深化金融改革的市场化方向

基于以上分析,中国的金融改革一方面理论与技术细节尖端、复杂,外行不易插手,另一方面内行又延续着“恋权”情节,不能勇于自我开刀。所以未来有必要在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背景下,借助外部力量、聘请外部专家为金融改革出谋划策,形成各方声音、共同探讨资本市场未来的繁荣发展大计,进行真正的市场化改革,有效地处理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的相互关系。

对于市场而言,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那么如何在金融领域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呢?

当前证监会在资本市场发行制度改革上没有建立与交易所的正确关系,股票的发行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证监会发审委手中,完全偏离了“监审分离”的应有改革思路。近年来虽然在一些具体制度措施上不断推行着改革,但都仅仅是针对金融体系现存问题就事论事地在技术细节上的改进,根本不能消除股市顽疾。对市场正常运行秩序的扰乱仍在,因此证监会必须坚定地推行市场化改革,不再替股民选美,权力适当下放交易所,即“监审分离,下放发审,程序审核,保留否决”,还原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正如三中全会《决定》所强调的,深化体制改革的各种措施与方式都要通过市场的经济杠杆来进行,坚决减少早几年盛行的政府对市场参与、干预过多的现象,从而让市场真正发挥其决定性作用,这才是资本市场良性运转的真正治本之策。

近期社会热议的注册制改革从大方向上看,是从实质性核准向形式性审核的转变,符合监审分离的改革思路,无需争辩。但是对此改革我们也应理性客观看待并保持持续关注,放松审批不意味着就可以彻底撒手交给市场,中国的金融环境决定了一方面固守老路是死路一条,另一方面走得太快,“大跃进”亦不合适。笔者不主张一步过渡,研究境外发达的资本市场会发现,香港核准制实行近百年,至今也未完全过渡到注册制;而美国虽然实行的注册制,但其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形与中国不能相提并论。任何改革都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渐进式的市场化改革才更适合中国的国情。

从政府层面,中央针对未来改革已确定要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回顾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历程,实践证明,真正成功的改革必然要求改革者与被改革者利益的相对分离,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来领导和统筹改革。我国十五大将原有的体改委取消,事实证明并非明智之举,导致了近年来发改委、证监会等国家审批部门的职责权限不断扩大,权利边界愈发模糊。例如,发改委近年来既搞改革又搞审批,既搞新体制的拓展又搞旧体制的维护,责权利根本没有得到有效统一。审批体制代替了改革应有的创新,导致过去十年中国经济体制运行并不顺畅,甚至有所倒退。因此未来的改革一定要吸取经验,成立一个超越发改委、证监会等行政管理部门的经济体制改革领导机构,来专门负责推动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此次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在组织体制上正是为中国下一步改革提供了切实保障。

同样的,对于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改革笔者认为亦是如此,建议为了协调一行三会在发债、混业经营等方面的挑战与其他工作,在其上成立“中央金融委员会”,由中央金融委员会从中国金融领域的战略高度把握相应的改革与发展问题,例如针对外汇储备、银行、股市等。同时,中央金融委员会的成立也将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家竞争力,要像国家军事委员会那样统一监管指挥金融,从而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实现对金融体系风险的有力防控,发挥金融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总体来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的市场化改革为中国经济体制运行注入了正能量。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前景一直不错,国际金融危机为我们带来的机遇,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稳定向好,上市公司与主要企业质量也整体不错,因此,在未来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只要我们能够正确把握规范与创新的关系,从战略高度出发,坚持正确的思维模式,消除根本的制度性缺陷,坚定地深化市场化改革,中国金融发展的前景会更好。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