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当前国内金融市场形势

易宪容 原创 | 2014-10-22 14:16 | 投票
标签: 国际金融 

       9月份的CPIPPI公布之后,由于CPI回落至“1”,为56个月来的最低位;由于PPI连续第31个月下跌,对此,不少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国内总需求疲弱的结果,也增加国内经济下行之风险,因此,为了扭转这种局势,央行就得如欧洲及日本那样,全面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降准降息,以此来提振国内疲弱的经济。所以,这些经济数据公布后,市场要求央行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呼声一片。

 

现在我们要问的是,当前国内经济疲弱真正是货币供给不足导致的结果吗?如果不是,其原因又是什么?从刚公布的前三季度的金融数据,就能够看到一些问题实质所在。

 

首先,从今年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前三季度无论是社会融资总额还是银行信贷增长都处于历史次高水平,前者为12.84万亿元,后者为7.68万亿元。特别是9月份的新增贷款达到8572亿元,远高于市场预期。如果以往年新增贷款上半年及下半年的六四分配法,那么第四季度的新增贷款应该是在2万亿元左右。如果这样,今年的新增贷款就可能达到9.68万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也就是说,如果今年的新增贷款为9.68万亿元,那么年增长可达8%,新增贷款与2013年持有,这正如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货币政策不松也不紧。实际上,同样为8%,由于基数不同,实际新增贷款数量不一样,今年新增贷款的规模应该更大。同时,如果今年的新增贷款达到9.68万亿元,那么它可能高于2009年“四万亿”计划推出的水平。也就是说,今年的货币政策并不紧。还有,2009年国内新增贷款达到9.6万亿元,比2008年增长近一倍,后来2010年和2011年信贷增长有所缩减,但在过去两年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又以9.8%8.3%的速度增长。所以,如果今年再以8%的速度增长的话,银行信贷规又回到2009年的水平。再加上社会融资规模总额也处于历史次高水平,可见当前国内货币政策及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并不紧,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并非市场流动性不足,要求央行降准降息没有太多的理由。

 

其次,从社会融资结构来看,今年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效显著。其表现为,一是前三季度银行信贷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全面提升,达到59.8%,同比高7.7%;而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三项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全面下降,下降达11.4%。这种现象不仅在于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监管加强,一部分表外融资转到表内,市场一直在担心的影子银行风险在减弱。更为重要的是,这也透露出早几年承受融资高成本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及房地产业,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调整,房地产市场的潜在风险开始暴露出来,从而迫使一些金融机构不得不减少对这类融资供给,国内不少中小房地产企业面对的流动性风险增加。估计这才是当前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所在。

 

二是今年以来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等直接融资出现快速增长态势,从而使得直接融资占整个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创历史最好的水平。尤其是今年股市融资同比增长达1.87倍。这不仅意味着国内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的转型开始全面启动,也意味着沉寂了7年的国内股市露出了发展新曙光。而国内融资结构全面转型,不仅增加企业融资渠道,更是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经济增长。

 

三是今年前三季度,不仅信贷总的规模增长不小,信贷结构也出现积极变化,信贷的流向向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领域以及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得到明显加强。不过,信贷结构的变化增幅不小,这只是从基数上来看,但总体上来看,流向这些弱势产业及行业,流向中小企业的资金的规模仍然偏小,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再次,从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长情况来看,人民币存款增加8.27万亿元,同比少增2.99万亿元。9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9243亿元,同比少增7025亿元。这里可能会有统计技术上剔除基期“冲时点”因素的影响,但应该要看到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爆炸式的增长而导致银行存款全面流失。可以说,一方面大规模的银行存款流失意味着市场正在冲破政府对存款利率管制,要求存款利率市场化呼声增强;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银行的融资成本全面提升,它不利于全面降低国内金融市场的融资成本(因为一年期存贷款为银行基准利率)。这种情况也表明,只是通过央行货币政策宽松,要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是不可能的。所以,如果不加快国内金融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央行要达到提高国内金融机构金融服务能力,让更多的金融资金流向实体的目标是不容易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当前国内货币政策的主基调,虽然央行每次宣示是不紧也不松,但是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今年的货币政策早就开始由偏紧转各偏松。这种偏松不是全面的降准降息来现实,而是定向宽松的方式来进行。所以,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市场上要求央行降准降息的呼声很高,但央行的货币政策不会转向全面的降准降息,而是会量上的宽松更多地会采取SLFPSL、再贷款、定向降准等定向方式,价格上的宽松更多地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引导金融市场利率水平走低,并以此来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央行的货币政策并非固守一隅而是会因应市场变化而不断地微小调整。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