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版俄罗斯到底要什么

崔新生 原创 | 2014-03-07 12:52 | 投票
  

  自前苏联解体后,新俄罗斯在如何处理与原苏维埃联盟成员关系方面,一直没有真正走出前苏联的阴影。俄罗斯作为独联体的“盟主”,寻找有别于前苏联的真正属于独立联合体的角色,一直没有成功。所以,尽管彼此属于平等国家主体,俄罗斯对独联体所发挥的作用几无建设性,仍然沿用某种前苏联的思维。特别是随着由美国主导的北约东扩,独联体内部国家矛盾冲突加剧,土库曼斯坦、格鲁吉亚等相互退出独联体,越来越多的成员国日益对独联体失望。

  在继承前苏联遗产方面,俄罗斯开国总统叶利钦将接收的支离破碎摊子,二传手给了普京,实属非常明智的选择。俄罗斯在普京手里,首先要完成新角色的转变,同时面对国内经济变革和尽快积累家产,一时无暇顾及独联体及其他成员国。随着俄罗斯经济走出经济窘境,特别是普京第二次上台,俄罗斯崛起成为大国的意愿日益明显。俄与独联体国家之间的关系,在俄罗斯专注于国内经济困境脱围这些年,美国及美国主导国家的渗透,使得独联体国家开始淡忘前苏联的历史记忆,脱俄进欧(盟)成为现实的选择。

  很显然,普京及俄罗斯不希望看到这一趋势,在加大经济外交的同时,借助前苏联的政治遗产,复兴大俄罗斯帝国的梦想,是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的拉拢或制衡的基本手段及其战略目标。

  以非理性经济制度理论做如下如是观,通过极权原理、家长所有制规律、虚拟理论作为分析方法,简略解析俄罗斯的历史因缘和战略走向,有助于认识和把握如目前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和立场,以及美国、欧盟等的策略选择,提供一种趋势观照。

  一、民主帝国俄罗斯

  从俄罗斯第二次选择普京成为总统,除了普京的权谋之外,也反映了俄罗斯人对强国复兴的集体愿望,而普京的强力,无疑迎合了这一需求。

  在前苏联成长、并具有克格勃职业背景的普京,对强权的崇尚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俄罗斯的民主,从顶层架构方面已经完成,但因为普京的存在,具有的强力民主的意味。通过强权维护民主,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大帝庇荫下的有限自由和民主,国家会快速发展并充满幸福感;二是走向极权强制,最终权贵阶层主导。俄罗斯目前就在这两者之间摇摆。

  无论从哪方面,普京必须通过俄罗斯做出榜样,除了给俄罗斯选民实惠外,还要给独联体其他成员国看,从心理上进行统摄。同时还要给外界、特别是给美国及欧盟看。

  世界看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俄罗斯?

  非理性经济制度理论之极权原理认为,人类极权意愿及行为,取决于自身安全感及危机意识的强弱。当外部安全感受到威胁时,人们往往会自动向极权意识强烈的强权领袖聚拢,同时随着外部安全感的强弱,而决定聚拢的紧密程度。这个时候,如果这一强权领袖选择强化自身的极权权威,就会通过不断地营造外部风险的严重性,以维护自身对内部成员即公众的统治。但这一营造,必须得到有限的拿捏。很显然,普京深谙这一原理,独联体成员国的任何风险信号,都可资普京利用如任意放大或缩小。因此,俄罗斯外部的安全感危机,会极度强化俄罗斯强大的集体意识。与此同时,当内部安全感即公众个体具有不安全的危机意识时,就可能选择与外部勾连并进行内外颠覆。普京把握了这一分寸,即对内采取计划式民主路线,吸收了前苏联计划经济时的平等主义而通过民主制度加以制约可能的贪污和等级腐败。从目前看,这一努力是成功的。普京选择了计划经济的非理性极权依赖,强化公众对制度的信任,但同时摒弃了计划思想模式,给予公众适度的民主监督空间,前苏联的专政倾向基本消弭,人们选择接受前苏联前的帝国梦想。

  就这样,帝国民主的俄罗斯,在普京时代出现了萌芽、得到了成长。

  二、普京一直以前苏联版图规划俄罗斯

  普京的局限,同样他对前苏联计划联盟的迷恋。在知道前苏联已经注定退出历史舞台的情形下,仍然在按照前苏联的模式和集权意识,面对独联体及其成员国家。独联体的自行其是,对于普京而然,是一个等级性容忍或不能容忍的关系,而不具备真正的平等意识。只要独联体国家,在普京可容忍的范围或限度内行动,就不会加以干涉。一旦超越这一容忍的范围或限度,普京必将强力干预。

  俄罗斯及普京的思维及行为路线,完全符合非理性经济制度理论之家长所有制规律的逻辑,俄罗斯是包括前苏联国家的泛俄罗斯,并不单指俄罗斯一主权国家。在普京的极权范围内,整个独联体成员国的利益,就是俄罗斯的利益。俄罗斯的外部战略轴心,是以前苏联的成员国为半径的。这一点,在普京的心理从来没有改变过。普京是整个独联体国家共同的家长,普京要让所有独联体的成员国家们接受并承认他。

  普京正踌躇满志地走在这一目标的路途中,他要构筑的大俄罗斯政治及外交版图,与中国春秋时代的周天子与周围诸侯国的关系图谱有异曲同工之相似性。普京希望自己充当一个开明的君王式盟主,以德政加以威慑,使周边独联体国家对其“臣服”,但绝不轻易吞并某一国家。如果美国及欧盟看不到这一点,就只能误判俄罗斯及普京的行为逻辑。换言之,普京要的是控制或臣服,而不是消灭或吞并某一国家,不管是通过经济交易或是武力。普京需要的就是你承认我是大哥,承认我有力量消灭你但不会轻易去实施。普京要的是大家相安无事地相处,不是一家人也是天然的亲戚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这就是普京心目中的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的愿景。

  三、彼得大帝或俾斯麦

  尽管不断有的声音已经称之为普京大帝,但普京本人很清楚自己生活在一个非帝国的世界里。这个世界,不会容许真正的帝王存在,无论是内部公众和外部潮流。普京仅仅需要的是一个符号,即通过不断的虚拟,将威权帝王与虚君共和进行勾兑,形成一个似是而非的象征符号。非理性经济制度理论对虚拟理论的定义之一,即是所谓虚拟,是在实体极权不能到达的地方,人类会选择通过某种象征物或符号,来延伸极权的边界直到无限,如图腾膜拜。

  因此,相对于彼得大帝,普京可能更接近于俾斯麦。如同当年没有那个国家敢轻易招惹德国这一“横冲直撞的铁甲舰”,美国和欧盟也越来越强地意识到,面对在普京领导下崛起的俄罗斯,心怀忐忑且体会到任何选择都无能为力。

  如果俾斯麦一样,普京对俄罗斯充满一种本能的荣誉和责任,尽管他缺少俾斯麦的贵族血统,但具有前苏联克格勃组织的忠诚和荣誉训练。尽管普京欠缺俾斯麦绘制经济极权版图的专业能力,但深谙极权博弈和制衡之道。所以,普京要通过设计一个符合底层民众利益的系统,强化和制约社会对不公平倾向和风险的掌控力。而最终这一切的一切,必须属于国家财富、并为国家战略无条件地服务和支持。

  彼得大帝不可怕。俾斯麦式的普京,事实上一直践行着的是俾斯麦德国帝国的强国路线。当公众福利得以实施,俄罗斯民众则会出现一种普遍的满足感,而与此同时经济繁荣稳定,为普京及俄罗斯缔造强国典范,提供了坚强的内部保障。假如这一点真正成为现实,独联体国家毫无疑问会选择投靠俄罗斯的普京、并心甘情愿地“臣服”。

  假如对俄罗斯现行内政具有一定的了解,就会知道俄罗斯选择的是什么强国路线,并采取的是什么策略。总而言之,普京正在激活俄罗斯。

  四、美国的难题:孤立俄罗斯是否冷战

  无论是在前苏联,或者如今的俄罗斯,其都是美国的难题。美国可以充分理解、并掌控美式体制格式化下的世界,但对于非美国化的国家体制,总显得捉襟见肘,包括对俄罗斯,同样也部分地包含了中国,比如说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底是什么?美式思维很难予以恰当的理解和准确认识。所以,美国需要以自身标准格式化全世界,无论是政治制度还是经济体制,这就是所谓全球化的真实含义。全球化,即是美国化及美国主导下的世界秩序。

  在美国与前苏联冷战时期,世界呈现两个阵营,相互争夺全球国家资源包括国家之外的如太空等人类公共资源。一山不容二虎,所以世界容不下两只动物凶猛的猛兽,美国和前苏联,最终选择冷战,则是世界平安最靠谱的选择。大家各玩儿各的,尽量不要热战即正面冲突。世界资源空间足够大,比如向太空进军。这一趋向,导致了太空技术和军事装备的高速发展。可以说,近二十余年的所有创新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应用技术,其基础均奠定于冷战时期。

  当军事霸权竞争过度,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已经说预示着冷战对局博弈的消弭即竞争过度导致竞争无力。这种无力,首先受制于国家财力的难以持续。而打破这一对局局面,成为激活世界活力的唯一选择。此为前苏联解体的非理性经济制度理论之内在逻辑,而别的表征,仅仅是一种现象呈现而已。

  尽管前苏联作为世界的势力两极已不存在严酷的对立,特别是北约与华约的组织消散,世界的对局局面已经打破。失去华约之后的北约,很长一段时间都找不到自己的新角色,感觉到自己“失业”。而前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灵魂,仍然左右着原有的势力范围及其格局,特别是独联体国家地盘。从某种意义上,前苏联之后预留之独联体这一过渡,已经说明前苏联国家并非真正放弃分道扬镳,完成的仅仅是一种大家换个角色重新相处的转变。如何、或者能不能重新复兴或脱媒一种更优化的关系,在于俄罗斯能不能强大到足以成为他们的榜样、或者能不能保护他们。当然,其中包括乌克兰。

  普京非常明白这一点。这也是普京的俄罗斯,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和现实背景。至于美国,只能通过单纯的武力威慑,无法真正对经过二次世界大战铁血历史的俄罗斯发挥作用。而美国式的制度和体制,对于相对意志力强大的俄罗斯及其共同历史渊源的独联体各民族而言,不是水土不服,而是压根儿就非常隔膜。

  因此,美国对俄罗斯进入乌克兰,也只能形式上的孤立而已。倘若付诸于更为具体的军事行动,则极有可能误陷事与愿违的圈套。

  美国,承担不了这样的责任和风险。美国一旦军事介入,必将泥足深陷而得不偿失。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