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活力不完全取决于财政与货币政策

周子勋 原创 | 2014-04-28 10:34 | 投票

  刊于《每日经济新闻》2014年04月28日

继国务院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县域农村合作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后,4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两类机构存准率分别调降2个和0.5个百分点,即执行16%和14%的准备金率,将于4月25日起执行。

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推出三项“微刺激”;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又透露能源领域或将成为今年“稳增长”的投资重点;而此次央行定向下调存准率也可视为是 “微刺激”的一个点。

如何看待央行定向下调存准率释放的信号?笔者认为,可以结合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当前整体流动性仍然充裕。在央行宣布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县域农村合作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的同一天,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展开28天期1000亿正回购,继续回笼货币。央行保持正回购不改资金面整体宽裕的格局。考虑到4月季节性退还存准和基层两类金融机构定向降准,以及6家大型银行实施资本管理高级法等因素有关,尽管已经启动了财税上缴,但规模会小于存准退还,市场实际维持净投放的可能性为大,这无疑为缓解实体经济融资困境创造了空间。

第二,决策层已经明示货币政策不会松动,故此次定向下调存准率并不意味着稳健货币政策取向的改变。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仍然强调以稳为主,未来的货币政策执行也将会保持稳健,不会搞大幅度的刺激。虽然实际降准幅度高于预期,但实际投放资金规模仍不会太大。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一季度末,农商行存款余额约7.3万亿,农合行存款余额约1.1万亿,降准实际覆盖的存款规模应小于8.4万亿。如果按照全口径,将在银行间市场释放存款1515亿元,相当于整体降准约0.15个百分点。差异化降准针对其中的县域农商行和合作银行,实际释放的资金规模相对有限。

第三,央行对将M2作为单一货币政策目标的态度已经在松动。由于金融环境和货币创造过程的变化,广义货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已不像以前那样密切和稳定,所以不宜过分看重广义货币的增速及其短期波动。虽然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仍是M2,但近年来社会上反对把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声音不断加大。2011年央行首次发布社会融资规模数据,自此市场普遍认为社会融资规模是用来取代M2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从央行官员的表态可以看出,随着央行对影子银行业务的风险越来越看重,央行对将M2作为单一货币政策目标的态度也在松动。

第四,尽管农民的贷款需求大,但获得银行正规借贷并不容易。近日,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CHFS)与中国农业银行战略规划部联合发布了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报告2014》。报告显示,中国农村家庭参与民间借贷市场的比例不仅高,而且民间借款占债务总额的比重也大。农村家庭债务总额中有64.6%都来自民间借款,远远高于全国32.0%的比例,而农村借贷总额中有40%是民间有息贷款,利率约为36.6%。

在当前经济形势之下,央行的宏观政策思路可能会突出体现如下特点:在货币政策基调方面,央行将会以稳为主,不会轻易显著放松货币,重回货币刺激的路线。那种指望通过放松货币、扩张信用,货币政策“一松就灵”的方式,不会被央行采纳。在操作工具方面,央行会有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将会视中国经济形势的变化来相机抉择。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选用方面,财政政策可能在短期内扮演主要角色。但如果经济形势持续不佳,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会成问题。在改革方面,要解决农村金融问题,需要放开金融市场,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各种金融资源。让多种金融形式共同发展,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农村金融需求。换句话说,中国经济的活力不完全取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还取决于市场化改革的力度。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