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这步棋比前两步旗更实在更可行

江濡山 原创 | 2014-05-01 11:24 | 投票

  媒体正在热议的“长江经济带”战略举措,实际上使李克强继上海自贸区、新型城镇化两步棋之后的又一步战略举措。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这步棋似乎比前两步棋更实在、更可行。但是,仍存在至少四个面的障碍或困难(http://caijingzhiku.blog.sohu.com/302711615.html)。北京“财经智库”专题分析了即将“以具体投资项目项目为牵动,以中央统筹协调机制为举措”的“长江经济带”战略如何得以有效实施。李克强日前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已经大致介绍了如何研究布局“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11个长江经济带覆盖省(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听取了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关于长江经济带建设总体规划思路的汇报,11省市负责人也“畅谈”对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思考和建议。那么李克强的主导思路及战略构想是什么呢?这一战略构想的实施存在哪些障碍呢?

1、横贯东西,会带动约6亿人受益

李克强指出:“长江横贯东中西,连接东部沿海和广袤的内陆,依托黄金水道打造新的经济带,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建设长江经济带,就是要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通过改革开放和实施一批重大工程,让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个“板块”的产业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衔接、优化升级和新型城镇集聚发展,形成直接带动超过五分之一国土、约6亿人的强大发展新动力。”其实,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经自然形成,而且河运吞吐量不断提升。现在中央提出这一战略构想,实际上顺应市场脉络,打造升级版的的长江经济带,从河道基础建设、河运管理、生态环境治理及提高综合效益等方面,全面升级。比较而言,这一战略比“新型城镇化”要容易实施得多。

2、大大改善国家治理的“风水”,提高国家内河水运物流规模及效率

李克强指出:“长江货运量已位居全球内河第一,但还有很大潜力。要更加注重发挥水运成本低、能耗少的竞争优势,加强航道疏治理,提高通航标准,推广标准化船型,增强长江运能。以沿江重要港口为节点和枢纽,统筹推进水运、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网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使长江这一大动脉更有力地辐射和带动广阔腹地发展。”自古以来,因治水而得天下、安天下的明君不止大禹一人。从传统的风水文化来讲,大型水利工程也是造福于明的“风水”工程;从科学的角度讲,治水得当国家兴旺、治水不当国之灾难。京杭大运河的开凿,纵观南北使沿河数省民众受益上千年,但愿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也能造福于当代与后世。更重要的一个看点是,长江经济带一旦上升为国家战略,就能够打破沿江11省市的“行政壁垒”,建设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全流域现代市场体系。

3、构建长江生态带,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机协调

李克强指出:“长江生态安全关系全局,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避免产业转移带来污染转移。要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做好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和保护。在全流域建立严格的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控制污染排放总连促进水质稳步改善,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永续利用,走出一条绿色生态的新路。”尽管长江水运能力还有一定的扩展余地,但是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使沿江水域地区及江内环境,承载了极大的压力,“一江浑水向东流,滚滚臭浪进黄埔”。因此,只有国家出面统一规划和组织投资,才能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尽管构想很好,但是具体实施还是有较大的困难。可以说沿江11省市都存在受益与义务的博弈问题。客观上说,受益最大的是最上游的重庆市,而受益较小、承担治污任务较大的是下游省市。到底如何把总理的美好构想变为现实,至少有4个难题:一是如何规划和谁来主导规划;二是投资项目如何设计和布局;三是项目主体及资金来源、运行机制如何在市场化主导的思维下完成;四是各个省市之间的协调机制如何建立,隐形壁垒如何消除。(财经智库提供)

正在读取...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