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信心的恢复,源于政府信用的修复

苏培科 原创 | 2005-10-28 19:10 | 收藏 | 投票


注:本文是国家信息中心-中经分析小组,对苏培科文章《中国股市投资信心恢复了吗?》(2005年9月21日《中国经济时报》投资版)的读后述评——《投资者信心的恢复,源于政府信用的修复》。

 

投资者信心的恢复,源于政府信用的修复
 
2005-10-18 

    苏培科在《中国经济时报》上撰文说,股权分置改革进入了全面启动的阶段,在这个时候,出现各种类似鼓吹“投资者信心恢复”的利好不足为奇,但若以此来断定市场彻底走牛和投资信心恢复,则为时过早。他指出,股改试点和对价方案的成功与否在目前的市场体制下,似乎只能用投票来决定,但是分类表决机制给予流通股东的权力仍然不能完全与大股东博弈。而且流通股股东中的大部分数额被基金持有,而最近在业内开始传闻基金行业在股改投票过程中的潜规则,以收现金和利益交换的方式来达成股改“赞成票”。这些行为不但损害了基金投资者的利益,也同样损害了股改,让分类决策的表决机制变了形,股改走向了虚假繁荣的“高票通过”隐患。况且股改是在再融资奖励、诱导之下进行的,也并不能解决市场遗留的根本问题,但给券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市场期待借股改来化解股市历史遗留问题和体制改革的美好愿望,如果最终只是流于形式,其未来的市场反应就可想而知了。
    苏培科认为,所谓的“投资信心”资金,可能大部分来自管理层政策诱导下的各种增量.入市资金和新资金,因为存量资金基本处于全部亏损状态,要让其信心十足是不太可能的。虽然有些被套的存量资金在某只股票和三季度行情上有所收获,但总体上还不能弥补以前亏损的窟窿。除非是投机资金,而投机资金只能是投机信心恢复,并非投资信心恢复。有统计数据显示,在2004年以前开户的投资者目前盈利者凤麟角,而且在今年开户的投资者亏损的也已经达到了85%以上,一些增量入市资金挖掘遍地黄金的梦想也开始破灭,投资信心从何体现很难找到依据。他建议管理层在股市改革时一定要考虑周全,在没有隐患、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平衡各个利益主体,特别要保护好中小投资人和市场存量的利益,否则增量和新的投资者迟早还会陷入被坑害的“存量”角色。如果市场投资信心还未完全恢复,就加速全面股改和急于求成,结果可能更加不利。而“新老划断”的步伐更得悠着点,最好能够不断纠偏、慎重推进、全面改革。
    述评:股指犹如树干上的蜗牛,爬了整整几个月才爬上1200点,而栽下来却只在一瞬间。上月下旬连续数日重挫,前期所谓“信心恢复、市场趋稳”的假象顷刻烟销云散;问题的焦点还是国有股的对价预期,背后的深层矛盾则是管理层对股改的组织领导能力。一方面已然是全面股改启动,一方面从相关管理部门又传出种种不谐之音。如国资委将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国有股审核程序事项补充通知》,商务部将出台外资法人股参与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其他相关部门也将就各自管辖范围内涉及的股改事项分别出台相关政策。我们不知道这些来自各个部门的政策是对股改的“合力”、抑是一种消解乃至“釜底抽薪”。有报载,9月下旬国资委召开有各地方国资委负责人参加的关于股权分置改革阶段性总结的内部会议,会上表扬了数家支付对价水平较低的试点国企以及为他们设计方案的保荐机构,其中,渤海证券为深圳农产品设计的股改方案不送股不缩股,只是承诺4.25元保底价格,而股改方案通过之后,股价已经超过保底价格,这就是被推崇的第一样本,据说还得到中央领导首肯。本意是提升中国资产价值及投资信心,殊不料又成了降低对价、少对价乃至不对价的藉口。一位负责过第一批、第二批股改试点上市公司项目的资深保荐人说:相关部门态度转变跟第二批试点不分好坏、不辨对价水平高低全部顺利通过有很大关系。既然10送1都能毫无障碍通过,那么为什么还要保持在10送3水平?民间证券分析家张卫星也认为,流通股股东不该妄自菲薄,不珍惜超级否决权。如此说来,管理部门的“转向”似乎是体察“民意”的结果。政府到底是市场的监管者、还是一方利益的代表?官员们不时又会“犯浑”:前期楼市新政暴露出此类问题,各部门各行其是,互相扯皮,此番股改又是故伎重演,各唱各的调,这再次证明中国的事情难办。一个政府内部都搞不定,国资部门希望尽量少对价、不对价,监管部门则反复强调对价并不意味着国资流失,据说高层也曾发话“不必拘泥于一城一地得失,不必斤斤计较于对价高一个点低一个点”,可是不管用。政府部门传递出这样一种信息,让投资者信心从何而来?依我们所见,此事怪不得中小股民,问题还是出在“主事者”。游戏规则本来就有空子,要是大股东与基金联手操纵,中小股民只能是“羊群效应”——跟着走。中小投资者无力自救,唯有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政府大股东可千万别拿股民当猴耍,股改的目的就是要为中国股市赢回信心、为管理层争回信用,如果做不到这两点,就算是国有股一毛不拔取得了流通权,中国股市还可以推倒重来,但不可多得的“战略机遇期”肯定是错过了。

来源:中经分析小组 

个人简介
现任CCTV证券资讯频道新闻主编、财经评论员。兼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兼中国金融记者俱乐部秘书长。spk518@163.com
每日关注 更多
苏培科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