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弓没有回头箭——坚持走好农改超之路

方昕 原创 | 2005-12-25 14:45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自农改超兴起,各式各样名曰生鲜超市和农改超的门店不断诞生,各地政府和企业纷纷响应,消费者翘首期盼,但与此同时,各种置疑也似乎从没彻底打消过,三年多的实践起起落落,农改超却不敢说走的十分顺利,农改超之路似乎已步入绝境,逐渐成为过去时。

正值食品消费安全问题百出,禽流感、猪链球菌、淡水鱼的孔雀石绿等等,百姓的消费也在这一次次事件中被扰动的起伏不定。这个时候,站在现代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造的高度上,反思和反省农改超的过程,人们不禁有一个问题:除了农改超,还有其它出路可走吗?

 

一、农改超:泡沫渐逝后的反省

农改超自2001年福州永辉试点,到2002年初福州市政府专门成立“农改超”领导小组,对“农改超”进行统筹规划,再到各地政府大力推动试点,已经历了三年左右的时间。经媒体报道和笔者了解的农改超情况,据不完全统计列表如下。

试点城市

原有农贸市场

农改超企业

最高纪录店铺数量

农改超起止时间

农改超状况

福州

市区二环路内有78

福州永辉

17

2001年底至今

不断发展扩张

已走出福建

福州超大

久佳

洋下

好日子

8

5

2002/7至今

2002/12-2003/12

2002-

2002-

经营状况不佳

 

因竞争而转型

因竞争而倒闭

广州

 

广州家盈

广州家宜

 

2002.11  -2003.8

2002/3/1-2004年底

关张

停业

厦门

 

厦门如意

40

2002/12/22

2003/4/30

两上两下退出市场

厦门超大

9

2002年至今

经营良好

南京

市区198

大清河、鑫荣、华宝、绿邦、龙蟠、丹凤新寓等8

 

2003/7中旬

2004/7上旬

半年之一年内倒闭或者转行

杭州

 

家友文苑店

江城路解百

绿叶

菜博士

 

 

 

20

 

2003/8-2004/10/18

2003/10-2004/10/1

2003/9-2004/1/21

生鲜亏损

关张

亏损倒闭

亏损倒闭

武汉

300多家

中百仓储

武商量贩

中百超市

改造2家改造3家改造11

 

20025月至今

武汉市农改超进展缓慢

重庆

 

龙寰、嘉禾和顺通

30多家

 

2001年初至今

经营困难

从上述总体情况来看,农改超的推行效果十分不理想,不少农改超企业迅速地走过了闪亮登场;快速发展;铩羽而归三个阶段,周期在一年甚至半年左右。

从各地农改超企业的结果来看,归纳起来有几种情况:

 1、全面退市或转型:广州家盈和家宜;厦门如意;福州久佳、洋下和好日子;南京和杭州的农改超等;

 2、以不变应万变:从连锁经营之初就以农产品超市化经营为特色的企业,例如深圳民润;武汉中百等;

 3、成本导向,向下兼容:严格控制店铺资金投入和经营成本,店铺的经营形式也因此向农贸市场回归,例如厦门超大;

 4、从农改超到农加超:以市场和消费为导向,从农改超到借助农贸市场人气的农加超,例如南京苏果;

 5、从农改超到多元化:成功借助农改超起步,并经过转型,走向生鲜超市、大卖场和便利店等多种业态,例如福州永辉。

 6、商业地产式农改超:重庆的农改超以商业地产销售返祖方式,借农改超之名行房产销售之实,例如重庆龙寰等。

    另外,武汉、长沙和天津等地的农改超试点工作还在进行之中。

 

二、农改超:思维方式的反思

农改超初期,政府把主要困难和资金补贴放在了原有农贸市场的善后清退上,忽略了生鲜超市的市场生存和环境适应能力,对农改超的困难和后续问题估计不足,当诸多现实问题扑面而来时,令各方始料不及,应接不暇;当这一轮热潮的泡沫逐渐散去,又有些手足无措。把农改超放在现代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造的背景之下,我们不难发现农改超思维上的局限性,而这些误区深刻地影响着农改超的走向和结果:

1、核心目的反思——为什么要农改超?

笔者曾考察过一些农改超的生鲜超市,有些还是政府扶持的试点项目,生鲜超市卖场无论是商品保鲜、陈列方式、设备配置和管理水平远远达不到提供高质量农产品终端销售的要求,面对这样农改超,不免令人心存疑虑,什么是农改超?如何评价农改超的实际效果呢?

“所谓‘农改超’,是指通过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引导大型流通企业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不适应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居民消费要求的原城市农贸市场,按照超市的经营业态、经营理念对城市农贸市场进行生鲜超市化改造,使其成为经营主体组织化、经营产品标准化、经营方式超市化及服务规范化,以经营生鲜农副产品为主的超市。”(《福建省“农改超”的实践总结与理论思考》作者陈清关于农改超的目的,从初期农改超的有关规划文件可以看到相关描述:一是商贸流通现代化;二是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为生安全水平,或者是杜绝餐桌污染。

一段时间以来,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政府、业界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农改超作为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造的组成部分,其核心目的越来越清晰地定位于:通过优化、改造农产品流通渠道和流通方式,建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信息管理体系,最终解决食物安全问题。而对于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只是达到这个核心目的的方式之一。

无可否认,通过农改超推进了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提高,但是在农改超三年的热潮中,也确有相当部分投资者为了争取政策扶持,抱着明显的投机心理;借农改超之名,变相炒卖商业铺位有之;本末倒置,形似神不似的农改超更不在少数;政府未能制定出有效地农改超准入制度和评价标准,以及后续问题应对措施,对农改超过程中问题未能及时纠正;如果商家的投入和经营成本增加,盈利无望,商家难以为继;而农改超的农产品质量和卫生水平提升有限,加价不增值,农改超的目的难以体现,消费者很难为这样的农改超买单。

“本”之迷失,“标”将焉附,失去市场落脚点的农改超就这样步入了尴尬的窘境。

2、模式反思——什么是农改超?

就当前农产品的流通形式而言,农改超似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改超是基于对原有的城市农贸市场进行超市化改造,它是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造中的一种形式;而广义的农改超则是基于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全方位改造,它是农产品超市化经营的集合,既包括农改超,农加超,也包括各种果蔬、肉类等农产品专卖店,以及原有连锁超市生鲜区经营,同时也不排斥通过升级改造,能够达到农产品安全标准的农贸市场,广义的农改超是多种模式并存,建立于多元化之上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造。所以应把广义的农改超进一步理解为现代农产品超市化经营

从现代农产品营销渠道的角度来看,多种销售渠道会同时并存,并由于消费群体的变化,不同的渠道此消彼长,却很难以一个销售方式取代另一个销售方式,即便是在发达国家中,农贸市场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而象广州黄花肉菜市场和东川路市场,经过改造升级之后的传统街市(农贸市场),也拥有着可观的顾客群;而香港传统街市的质量信息快速反应机制也十分有效,更何况农改超的生鲜超市本身也因时因地存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一些城市“农改超”试点大起大伏可清楚说明这一点

当农改超兴起之时,妄言以生鲜超市取代农贸市场,而农改超发展不顺利时,又对农产品进入超市经营之路疑问多多,以狭义农改超的尝试来评判现代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造的成败,视野未免狭隘,观点也有失偏颇。

从农产品流通的终端模式来看,无论是农改超,还是现代农产品超市化经营都存在着多种横向经营模式,形式和模式不同,但对农产品经营的衡量标准则是统一的,它包括:

——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应该覆盖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链的所有方面,并在储运、加工、销售过程中确保农产品和食品安全卫生,因此应具备必要的冷链和其它软硬件条件;

——所有产品和原料在流通中保有它们的溯源在需要情况下,可为有资格的机构提供溯源相关信息。当食品发现存在危害时,可以及时从市场召回,避免流入市场;

——参与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市场定位和目标消费群体清晰并有利可图。

3、思维反思——单点思维还是系统思维?

三年农改超实践,现实令我们逐渐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要从源头抓起,要从整个农产品和食品供应链的多环节入手,齐抓共管;而农改超的成功也需要强大的上游供应链的支持。农改超作为整个农产品产业链后段零售终端的一部分,如果仅仅寄希望于农改超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这种单一思维不免显得有些幼稚。这种思维方式忽视了来自农产品供应链上游环节的影响,也正是导致农改超受挫的主因之一。

由于农产品销售渠道改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思维方式的更新,以系统思维代替过去的单点思维,从农产品大流通系统的角度看待农改超:

首先,农改超需要来自农产品供应链上游生产、加工和物流配送等多环节的协调支持;需要农户、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和零售网点的产业规划与综合改造;需要政府农业、交通、商业和卫生监督的等部门协调运作;更需要新渠道建设和旧有渠道清理整顿提升并重;

其次,由于农产品经营的质量和保鲜要求的特殊性,农产品经营对冷链的依存度较大,缺乏冷链为核心的硬件环境,这是目前国内除及时有效的农产品监督监测手段之外欠账较多的环节,而冷链系统建设则绝对不是一般企业能够独立承担的;

第三,作为复杂系统改造的一部分,农改超应是一个渐进的渠道优化过程,如果忽视其复杂性,不考虑其中的综合配套措施,甚至采用革命式推进手段,则势必事倍功半。

 

三、农改超——未来的出路何在?

三年多之后,农改超的泡沫逐渐消散,农改超的话题已成鸡肋,但是在中国农产品和食品质量问题日益受到公众瞩目的时候,作为农产品供应链的环节之一,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造仍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长期课题。

现代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发展方向:不是农改超,我们在零售终端环节还有其它选择吗?

回顾农改超走过的路,无论是从提高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保障,或是建立可追溯的农产品信息体系,还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农改超或是农产品超市化经营的发展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就目前中国的农产品流通渠道而言,改造提升原有农贸市场和农改超是同等重要的两条道路。问题在于战略上认识不够充分,战术上规划漏洞百出,所以有必要在反思反省农改超的基础上,拓宽思路,提高市场认识和运作水平,重新规划,重振旗鼓。

200411月,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副司长徐加爱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4年超市食品安全论坛上说:“要加快农改超超改连步伐,提高生鲜食品在便民超市等现代营销方式中的销售比重;推行场厂挂钩场地挂钩,鼓励质量优、信誉好、品牌知名度高的食品在超市销售,大力发展安全放心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专柜。我们将以连锁食品超市为切入点,力争用五年左右时间培育出500家绿色市场。”

重新定位参与者的角色:农改超参与者应有更明确的角色分担

    政府

工作原则:应充分认识和把握好政府行政手段和市场运作规律的关系,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忌越俎代庖,过多的以行政推动代替市场运作,避免舍本逐末。

工作目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强农改超重点环节的投入;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和力度,建立农产品和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工作重点:加强政府在农产品流通渠道以及零售行业发展的系统研究规划;

农改超后续发展要有流通环境配套,特别城市农批市场的规范管理,农改超企业的农产品直采直配,要关注农产品流通渠道上下游之间的产业协调,鼓励发展农产品和食品半成品加工产业;

充分考虑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多元化结构,建立农改超企业的登记审核制度,鼓励有规模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参与,减少投机性以确保实效;

注意农改超的试点和扶持,做好布局规划引导,避免农改超企业之间过度竞争导致的低成活率;

                        在农产品加工配送等重点环节,加强政府在难点攻坚上的政策协调和投入。

企业

慎重决策:零售业的门槛低但是经营难度很大,需要较高的行业认识和专业化,因此对于每个农改超的投资者,特别是新跨入零售行业的投资者,应当注意行业风险,慎重决策,切忌盲目跟风;

准确定位:达到卫生安全标准的农产品及其经营方式,其成本会有所提高,目标消费群应以中高端顾客为主,所以农改超企业在消费群定位,超市选址和业态选型等方面要思路清晰;

管理体系:农产品经营由于行情变化快,容易出现损耗,所以在国外超市被形象地比喻为“成本部门”,农产品经营的盈利状况有赖于严谨高效运作的管理体系,建立管理体系是对每个农产品经营企业的挑战。

消费者

提高消费者健康消费的质量意识消费者有权获得清晰的食品质量、构成成份、营养物质含量、营养物质功用以及如何合理均衡膳食等方面的信息。法律法规、标准的修订与执行应在公开、透明、互动的方式下进行。

 

未来食品市场的关注焦点:社区建设与农改超发展策略

随着城市新建社区住宅持续性大量投放市场,农村城镇化发展方向的确立,庞大的社区消费市场正在逐渐显现出来,五花八门的社区消费将会不断层次细分和具体化。而其中白领和中产阶级作为消费群体越来越受到关注,他们将是食品安全体系建立最有力的支持者和消费者,在生鲜消费价格上也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农改超应从这个消费阶层及其社区寻找市场落脚点,当生鲜超市脱离以低价竞争为手段的市场定位,具有品质保证的食品和农产品才会拥有能够生存的市场空间。

    结语:开弓没有回头箭,站在农产品流通渠道优化改造的高度看,除了农改超我们还没有其它更好的出路可以选择。

个人简介
长期专注于中国消费者饮食消费方式、生鲜品连锁终端经营、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物流和冷链等方面的研究。
每日关注 更多
方昕 的日志归档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