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中国企业年金!

董登新 原创 | 2005-08-27 07:48 | 收藏 | 投票

走好,中国企业年金!

 

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 董登新(教授)

 

网站:登新投资论坛国际俱乐部

网址:http://www.pension.zj.com

(200585完稿)

 

20058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我国首批经认定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的名单。其中,包括5家受托人、11家账户管理人、6家托管人和15家投资管理人。首批资格认定的金融机构名单的产生,意味着中国企业年金市场的大门已经开启。这的确是一件令人高兴的大事。

20041231,《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颁布,并决定自200531起施行。自该办法出台以来,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及证券公司等在内的众多金融机构均表现出了高昂的斗志和极大的热情,并纷纷从舆论上造势,从人手和机构上搭建班子,随即着手准备竞标工作,他们都希望能从这一新兴市场的第一块“蛋糕”中分得一份,以期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

应该说,能有幸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机构,值得庆贺,因为他们毕竟是竞标场上的胜利者。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对他们由衷地道一句:“珍重”!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资格的获得,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终点。作为企业年金的打理机构,它们将要面对的可能是更大的市场风险与严峻考验。因此,获得资格认定,既是一种荣耀,但更是一种责任。

首先,企业年金是雇主为雇员发起设立的一种补充养老计划,它既体现了雇主对雇员的一种社会责任感,同时,它也是雇员的第二“养命钱”。企业年金基金的运营与管理,首当其冲的任务是:维护基金的安全,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让基金保值增值。这一切决定了企业年金的投资与管理必须规范而慎重,切不可掉以轻心。因为基金“托管”本身就是一种承诺,是一种诚信,更是一种责任。

其次,在我国,企业年金市场是一个全新的市场。严格地讲,对于业已认定资格的金融机构来说,它们所拥有的还只是一些“纸上谈兵”的功夫,“真枪实弹”的行动还有待时日。正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司长陈良在新闻发布会上所说,名单的公布,这是一个标志,已经取得资格的机构,现在就可以去开拓市场,去启动企业年金入市的工作。然而,这里不仅有一个市场开拓问题,而且还有一个人才培养问题,尤其是“受托人”责任更为重大,因为它将肩负着选择、监督、更换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以及中介服务机构的任务。因此,受托人是企业年金市场最关键的一个角色,它必须提前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行动准备,不能有丝毫马虎。

再次,从规模上看,我国企业年金计划的推行刚刚起步,行业覆盖与雇员覆盖仍十分单薄,总体规模也很小。平均每个雇主计划规模不大,从托管经营角度而言,尚不具有规模效应。更何况,我国企业目前的市场经济“年龄”尚小,企业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尤其是国际竞争力)普遍不高,从客观上讲,还有许多企业目前尚不具备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条件。即便够了条件的,但仍有许多企业尚未达成一致的共识。因此,企业和职工对企业年金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市场需要逐步发展,我们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急功近利,要尊重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确保企业年金市场健康发展。自去年以来,总有一种声音在指责企业年金入市是“雷声大雨点小”,这种看法显然是片面的,甚至是不负责任的。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屏弃狭隘的、集团利益的“自我”意识。

最后,企业年金“入市”并非完全进入股市,而是进入金融市场。但金融市场中尤以证券市场风险更大。虽然《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已经明确规定:投资股票的比例不得高于基金净资产的20%,但是,在企业年金基金允许的投资范围中,除股票外,证券投资基金及企业债也是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因此,企业年金在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及企业债上的投资,将是未来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中的最大经营难点和市场风险所在。

总而言之,市场有风险,投资应谨慎。在我国企业年金市场刚刚起步时,“边发展、边规范”仍然是我们的行动指南。“摸着石头过河”是中国人的智慧,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日益强大的中国经济,终将会培植出一个强大而规范的企业年金市场来。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董登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