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中国股市会如何?

靳海光 原创 | 2006-01-28 09:02 | 收藏 | 投票
  中国股市历经五年的暴跌之后,股市在2005年迎来了转机。在经历了2005年的起起伏付后,2006年会如何?这是许多投资者都希望了解的.2005年的998点应当是今后很长时期的低点,股改的进行将改善中国证券市场的环境,有利于吸引投资者进入市场。

  但是股改并不是万能的,问题的关键是改善上市公司的质量,加强监管,重塑市场的信心。改变过去人们对股市的看法,事实上,在16年发展历程中的大部分时间内,上海和深圳的股票市场都被认为不过是赌场,是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的垃圾堆。在这些证券交易所,内部交易盛行,股票交易界被一个接一个的丑闻和破产消息所缠绕。

  应当说这个市场从不缺乏资金,缺乏的只是信心。从这个意义上看2006年值得期待,现在是投资者最佳的入场时机。下面引述<<第一财经日报>>甘建文。

  以2003年底外汇储备注资中、建两行并启动其改组上市进程为起始点,以2005年4月29日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为标志,中国金融系统的整体改革正在展现出一个豁然开朗的场景:新老划断。

  是的,中国金融系统整体性的“新老划断”——改过去以传统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过渡到更多依赖资本市场的现代金融体系——正在大幕初启。

  这同时也意味着,在可以预见的并不太远的未来,中国国民将可以把钱更多地从低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储蓄)转移到以股票市场为核心的资本市场上更富有吸引力的高收益同时也伴随风险的投资产品上来。

  一句话,中国未来5~10年的新一轮大规模的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将可望更多地通过股票市场来进行。

  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场关于市场基本构建和参与者的“攻坚战”。

  利好不断

  进入2006年,新《公司法》和《证券法》正式实施。新《证券法》在很多方面取得了突破,对分业经营和管理、现货交易、融资融券、禁止国企炒股和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等问题作出了重新规定,打开了市场的想象空间;

  《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发布,影响深远。作为战略投资者进入中国证券市场,外国投资者将为全流通市场中部分上市公司锁定10%以上的股份,实际上为A股市场减轻了相当的流通压力,这为股改之后的个股价格和大盘指数上涨创造了条件;

  而《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券商融资融券有望推出又成为大盘迅猛上攻的动力。因为融资融券业务不仅加速证券业的优胜劣汰,同时,由于杠杆作用,对于市场的存量资金来说也有着相当的放大效应。

  新年的第一个月内利好不断,沪深两市也是连续飙升,新年的第一个交易日沪指大涨近2%,从新年开盘至1月20日,沪指共上涨达到7.3%。市场用盘面语言对后市表示了信心。

  而实际上,从2005年股改试点实施之日开始至今,市场的投资主体也在发生变化。券商综合治理正向纵深推进,到2006年年底将进入收官。高危券商关门,汇金、建银为主导的注资重组有条不紊地进行,行业内的违规违法行为得到根本性的遏制,风险也被大幅压缩。同时,银行系基金纷纷设立,保险资金、企业年金开始入市,QFII投资额度在40亿美元额度的基础上增加60亿美元等,目前这些投资金额已占市场的30%,投资者结构渐趋合理。

  利空隐忧

  尽管如此,大盘也非高枕无忧。对二级市场产生巨大压力的股权分置改革后限售股份的解冻也将在今年到来。从今年6月17日起,限售股份开始流通。据申万研究所统计,今年年底前可以减持的股票市值是697.7亿元,其中持股5%以下的原非流通股股东可直接减持的市值为313.5亿元。根据“锁一爬二”的原则,股改后第二年持股5%以上的非流通股股东可以流通5%,第三年流通10%,后续的扩容压力不断加大,对市场的心理承受能力将是重大考验。

  同时还将带来扩容压力的是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和IPO,就在1月7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明确表态上市公司“再融资先于IPO”后,证监会在小范围内下发《上市公司再融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目前各大机构估计的这部分金额在200亿~500亿元之间。今年可以预计的扩容数量总额最低在500亿元,形势也并不轻松。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将是检验市场承受扩容压力的标杆。在一个成熟市场,一个失去融资功能的证券市场是不可想象的。内地企业从1993年至今,在香港筹资金额超过10000亿港元,去年一年就超过1700亿港元,但恒生指数在今年年初却创出了近5年来的新高,国企指数更是创出8年新高。一个市场是否能够吸引投资者,最重要的是这个市场和监管是否有竞争力、机制是否完善、投资者是否有信心。

  目前,一批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运作不规范、质量不高,关联交易盛行,虚假信息披露不绝。当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进而掏空上市公司以及上市公司自身违规担保和财务舞弊不断时,要如何重振市场信心将成为一个核心的话题。

  公信主沉浮

  2006年的证券市场依然面临着不少变数,但经历了近5年熊市的投资者将变得越来越成熟,对问题的判断和分析也将更加理性。

  首先,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近日表示,要尽快完成重点企业的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年内基本完成股改,目前来看,这个目标的实现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根据《第一财经日报》统计,截至1月18日收盘,463家已发布股改方案公司(含G股)总市值13473.99万亿元,占两市1353家全部A股公司总市值36786.44万亿元的36.63%。

  而39家重点央企和135家重点地方国企绝大多数完成股改是一个标志性的信号,现在股改正进入攻坚战,包括中国石化、中国联通等在内的大蓝筹公司股改情况虽然复杂,但在相关各方的智慧和勇气面前,在股改的预期和股改的基本模式已经奠定之时,这不再是最大的问题。

  其次,让人欣喜的是,在股改进行的同时,管理层也在积极推进上市公司综合治理结构,去年年底,国务院批转了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目前证监会的一项主要任务是:“完善监管机制,规范市场主体行为,集中解决上市公司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问题。”到2006年年底,彻底完成清欠工作。

  因此,现在市场更关心的是在后股权分置改革时代,上市公司本身的诚信和透明度问题,以及由此如何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在去年11月的“中国资本论坛”上,尚福林曾明确指出,在建立投资者直接保护制度方面,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核心,“明确投资者的直接诉权,建立集团诉讼制度和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这也表明了监管部门的思路指向,不仅仅依靠行政力量还要利用法律的力量来监督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对于单个投资者来说,诉诸法律的成本太高。而通过集团诉讼的方式,其判决结果对所有股东都将适用,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健全,当这些能够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制度能够实施,上市公司和大股东的违规违法行为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惩治,同时市场的信心也会得到极大的提振。

  最后,市场的信心和入市资金的规模正相关。一个有活力的市场,吸引的资金能力惊人。截至2005年年底,美国股市流通市值占GDP总量的109%,英国流通市值占GDP总量的119%。而A股流通市值仅仅占GDP总量的7%,这让人看到了巨大的空间。

  真正主宰中国股市沉浮的力量是制度建设,股权分置改革是这个资本市场最根本的制度性改革,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奠基工程。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牛市的曙光已经映射在了2006年的中国股市,但阳光灿烂的路程依旧任重而道远。

靳海光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财经评论员.搜狐个人博客请点击http://jqyy88.blog.sohu.com/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