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府融资有道,民间市场投资缺钱

蔡律 原创 | 2006-12-05 20:42 | 收藏 | 投票

     【内容提要】作为重庆市政府重大政绩之一,2005年国有资产总额超过3500亿,比2000年扩大1倍,五年累计化解市属国有企业不良债务220亿元。重庆市政府投融资的关键是掌握大量资源,如市政府对八大投资集团实施五个方面的资本金注入。以土地作抵押和土地增值预期获银行贷款,把存量土地卖完了,有官员升迁了,留给重庆以后怎么办?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说:“没有缺钱的政府,只有办法不多的政府。”这句话如何解读呢?政府主导的投资样样都需要钱,抓大型投资性企业似乎无可非议,但是事涉社会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的众多中小企业及重庆产业结构调整也不等闲视之!特别是重庆民营企业融资难是民营企业家摆在首位问题,重庆市政府能不能象抓八大投资集团那样抓民营中小企业呢?!得民心者得天下,或许重庆象沿海地区那样发展得更快!重庆企业家花很多时间和政府、银行拉关系,甚至不少企业家想从政就不难理解了!

  作为重庆市政府重大政绩之一,2005年国有资产总额超过3500亿,比2000年扩大1倍,五年累计化解市属国有企业不良债务220亿元。


  第一,国债注入。国家每年都有国债投资,我们把分散到区县几百个项目的200多亿元国债,统一收上来,归口注入各大投资集团。

  第二,规费注入。譬如路桥收费,去年收入达到6亿元,我们将它注入到市城投公司。如果按10%以上的增长,2007年可能超过7亿元,2010年可能突破10亿元,

  第三,土地注入。我们让一些投资集团储备土地,目前已储备了10多万亩,这些土地的增值就作为资本金注入。

  第四,存量资产注入。过去几十年,政府在各领域形成了一大批有形资产,这些就是政府的存量资产。我们将这些存量资产划拨给各有关投资集团,就成为投资集团的固定资产。

  第五,税收返还。政府对基础设施、公共实施投资实施施工营业税等方面的税收返还,每年大约有几亿元,我们返还给投资集团,这也相当于资本金注入。

  据有官员透露:有些资本金资源是把重庆区县收回市府集中使用的。

  以土地作抵押和土地增值预期获银行贷款,把存量土地卖完了,有官员升迁了,留给重庆以后怎么办?先看一条去年报道:

  八大投资集团引来大量银行“输血”

  昨日,重庆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再获银行“输血”,交通银行重庆分行正式向其提供5年期、额度为10亿元人民币的综合授信,以全力支持我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昨日交行重庆分行与重庆城投公司银企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上,亲自前来助阵的交通银行总行行长张建国表示,除了此次向重庆城投公司授信10亿元外,在以后的合作中,还将向重庆城投公司提供债券筹资、企业资产重组和上市、电子网络产品、个人金融理财以及外汇业务等综合性金融服务。

  张建国还称,此次与重庆城投金融合作将是交通银行与重庆八大投资集团全面合作的开始和示范。

  从2002年开始,我市相继组建了城市建设、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水务、地产、水利投资、开发投资等八大国有建设性投资企业集团。这些投融资集团成功担当了政府融资平台的角色,大量银行贷款流向它们。

  目前,八大投资集团在各银行的贷款余额为336亿元。到去年底,八大集团在各大银行获得了共约2000亿元的授信额度。这些银行贷款主要投向大量的巨型市政建设项目。

  重庆市今年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共计100项(含子项173项),项目总投资达3562亿元,今年计划投资为500亿元。其中85%资金筹措重任将由八大投资集团完成。

  截至去年底,八大投资集团资产总额达到1020亿元,筹措资金629亿元,投资总额达631.99亿元。

  八大投资集团拥有高速公路、大学城等地产开发、路桥收费、污水处理、高等级公路等一大批项目,且都是建成之后现金流丰富的基础建设投资。这些项目对于银行来说,并不存在回收贷款的风险。

  重庆市政府投融资的操作方式主要是资产重组,有人担心会出问题,请看另一报道:

  政府土地埋单银行亏空 重庆商行重组术遭质疑

  表面看来皆大欢喜的重庆市商业银行债务重组,却受到有关专家质疑。焦点在于,两轮重组都由地方使用土地资源作为基础支撑,土地成为化解不良资产的主要、基础性填充料。

  国开行当“重组天使”

  重庆市近日利用旗下全资资产经营公司对重庆市商业银行实施第二轮债务重组。不过重庆市相关机构对此持谨慎态度,不愿多讲。

  中诚信托(原中煤信托)4月3日发布的信托宣传品资料显示,中诚信托推出的该信托产品为“国家开发银行联合贷款——重庆市商业银行重组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该信托计划募集资金总规模不超过人民币2亿元,期限2年,预计年收益率4.2%,单笔委托资金不低于60万元。

  这一信托资金将以贷款方式发放给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重庆渝富”),用于重庆市商业银行重组项目。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市分行(下称“重庆国开行”)同意该信托计划到期时,向借款人重庆渝富发放后续贷款。事实上,这笔信托资金只是一个配套项目,重庆国开行在项目中已经承诺向重庆渝富发放21亿元政策性贷款。

  该资料称,这一项目是重庆国开行为支持重庆市商业银行重组、改善重庆市商业银行的经营和资产状况、化解地方金融风险而发放的贷款。重庆市政府为解决重庆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同意重庆渝富承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21亿元,用于收购重庆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包进行重组,重组方案已获银监会批准。

  重庆渝富“背黑锅”?

  重庆市为完成重庆市商业银行的债务重组费了很大工夫。来自当地媒体的报道说,重庆市商业银行是1996年9月在城市信用社基础上成立的一家地方商业银行,该银行承揽了原重庆城市信用社全部的不良资产,成立之初,不良资产率高达80%,面临严重的支付危机。

  当地政府决定对其施救。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去年10月在当地一个论坛上称,重庆市商业银行2004年有100亿元的贷款余额,但同时有33亿元的不良资产。于是重庆市政府决定让重庆渝富拿出33亿元,收购这些不良资产,分两次完成重庆市商业银行的债务重组:第一步,进行增资扩股,使其资本金达到15亿元,剥离12.5亿元不良资产;第二步,剥离剩下的20亿元不良资产。

  重庆渝富“等于背了一个黑锅”,但是当地政府设计了一套“洗锅”方法:去除33亿元不良债务中可以清收的9亿元,政府以2000亩土地划入重庆渝富为代价,承担剩下24亿元中的一半即12亿元;然后,对另外12亿元中的3亿元,由重庆市商业银行的股东自己承担,用3亿元公积金来充抵;对于最后的9亿元债务,将现有股东的股份集体缩股1/5,然后拿4亿股股权溢价出售给外资,收益回补给重庆渝富。如此一倒腾,24亿元不良资产就处理干净了。

  土地资源埋单地方银行亏空

  但是,中诚信托的信托宣传品资料却显示,重庆市政府实际划给重庆渝富的土地并不是原计划的2000亩,而是5000亩。

  中诚信托在陈述该信托产品的风险时称:重庆渝富将用21亿元重庆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包变现收入、前者持有后者的4亿股股权转让溢价收入、重庆市政府划拨的5000亩土地的出让收入,和重庆市政府承诺缺口资金的财政性资金安排,来偿付信托本金及收益。

  目前尚无法确认这5000亩土地的具体位置及地块。因重庆市目前的土地一级市场(经征地整理后出让)地价为80万~400万元/亩,重庆市政府实际为重庆渝富划入了约40亿~200亿元资产。

  “地方政府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它们不能像国家那样通过发行票据来支付重组成本,所以只有用土地来做支付。”重庆大学兼职教授、重庆海特财务咨询公司首席经济战略专家孙健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地方政府通过一系列操作化解了企业债务,表面上看皆大欢喜、成效显著,但也应看到其背后实际填补进了大量的资产或资源。

  孙健说,至于这些土地究竟有多大变现能力,还难以定论。此外,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界定土地及其他国有资源是否为公共资源,因此还不能认定地方银行原有的亏空,使部分公共资源成为填充物。

  相比之下,重庆民营企业融资难是民营企业家摆在首位问题,重庆民营企业没有政府掌握的那么多资源,更没有权力政策资源化解不良债务。重庆民企凭自己的本事融资去吧!重庆某公司投入760万研发电动车获成功,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欧美客商高看一眼,寻求合作,产品成本好,有市场,能带来重庆摩托车产业的一场革命,带动10多个产业,然后无形资产不能在银行抵押贷款融资!企业想加快发展,缺200万流动资金拖后腿!

  民企破困助力经济腾飞

  重庆市委书记汪洋视察洪崖洞时发表讲话,提出重庆经济在“十一五”要取得新突破,关键在民营企业。他要求,全市上下要努力为民企发展创造良好氛围,提供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阳光”、“空气”和“土壤”。

  “阳光”也好,“土壤”也罢,均与民企发展休戚相关。融资环境好了,民企的生存空间就会大得多;产业规划引导到位了,民企的发展前景就会一片光明;管理先进、服务到位,民企的效率就会大幅提高,就会为重庆带来更大的效益;渝商抱团一致发展,就会产生合力效力,就会在全国打响重庆品牌……

  针对民企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外部环境困难,重庆商报从民营企业融资贷款、职能部门对民企的管理模式、对口单位对民企服务体系等方面推出“破困民企猜想”系列报道,将政府部门、民营企业、专家学者、普通市民等对破困民企的各种设想、意见和建议展现出来。

  希望广大读者也能积极参与进来,共同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助民企经济腾飞。

  假如说制度是一条河,河两边的人想握手,最好的办法就是架桥。一心希望借钱的民营企业,与一心想把钱借出去的银行,就好比河两边的人。而目前,架桥成功率只有10%。,重庆商报报道说:

  10万元差点憋死一企业

  去年春节前,一个有50多名员工的建材企业,由于年底给职工发了工资奖金,外加货物积压,一时流动资金吃紧。可就在这时,该企业的主要原料提供厂家来电要求打10万元定金,否则春节后就停止供货。

  据该企业的老板讲,要在平时,10万元根本不算什么,可年关迫近,许多人都不愿借钱,加之没抵押物,企业在银行也没贷到款。当时急得双脚跳,无奈之下,他找到市建材商会会长孙仁元,连哭带求地让孙帮忙救救急,否则,企业就面临关门。

  事后,孙仁元说:“钱我是想办法借给他了,可这不是办法啊。经营中一时资金吃紧的小企业多得很,很多都是被这样憋死的。要救他们,最好的办法是多设担保公司,最好是规模较大的信用担保公司。”

  4原因造成9成民企贷款难

  据市中小企业局6月末的最新调查:目前我市非公企业与个体工商户一共有52万多户,其中,大约有九成的小企业从没在银行贷过款,成为银行的阳光雨露照不到的“信贷盲区”。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的呢?记者综合市银行协会、担保协会、人行重庆营管部、银监局及工行、深发展、市商业银行等银行的采访,我市民企融资难,既有全国的通病,又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具体来讲有4大拦路虎:

 
  人民银行今年6、7月曾在我市10多个区县专题调研,发现一些区县的部门和个人极不讲信用,比如某县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余额累计有12亿多,但有5亿多是呆账,银行无法收回。

  缺抵押物担保公司量少

  民营企业大多实力较小,缺乏抵押物,同时,我市目前仅有52家担保公司,且大多数规模较小,难以达到银行的要求。

  贷款政策没落到实处

  目前,银行对贷款都是采取终身责任追究制,同时,个人业绩与工资、奖金挂钩。对国企、民企贷款,就银行职员来讲,其风险迥然不同,因此一些针对民企的贷款政策就没落到实处。

  部分民企管理不规范

  银行不是风险投资公司,只爱做成熟的行业和产业,喜欢凭报表、现金流等数字说话。然而,很多企业,或许是为逃税,或是根本没正规的会计,大多是一本本的流水帐,让银行无从下手。

  9成担保公司面临“失业”

  为警示担保行业的风险,日前,银监会向各家银行紧急下发了一纸规定:要求银行应与注册资金在1亿元以上的担保公司合作。

  市担保协会刘会长说,这一规定一旦斗硬的话,我市9成担保公司都将面临失业的威胁。刘会长介绍,目前我市共有52家担保公司,其中,有政府投资或参股的35家,商业性担保公司17家,总注册资本金21.2亿元,其中注册资本金上1亿元的仅有4家,3家在主城,1家在万州。其中,主城3家中的重庆翰华信用担保、市总商会信用担保分别由隆鑫、宗申两大集团参股发起,重点为两大集团的配套企业服务。而万州区国有资产担保有限公司的辐射范围,主要以万州的中小企业为主。

  总体上,刘会长称,我市担保公司是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难以承担起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任。按银行放款限额是注册资本金的3—5倍的最大上限计算,我市现有的担保公司只能为106亿资金提供担保。这对急需资金支持的40多万户小企业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

  政策性担保公司扶持民企

  目前,银行贷款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抵(质)押贷款,二是担保贷款,三是信用贷款。

  市银行协会李忠浩称,小企业融资难这个老大难问题之所以迟迟得不到解决,责任不全在银行,民企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一些信贷员宁愿少拿点工资奖金,也不愿去冒民企这个风险。

  李忠浩说,银行的这些制度规定,不是只针对重庆,全国都一样,要想喊银行立马改变,那是不现实的。“目前,最有效的办法是尽快建立一批实力强的政策性担保公司。”

  市担保协会刘会长称,倘能如此,这肯定要大大缓解我市民营企业,特别是许多创业初期的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另外,市社科院财经研究所相关专家告诉记者,我市担保公司还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太分散,缺少注册资本金几十上百亿的担保公司。数量太分散,一不便于管理,二对规避担保风险也不利。

  近日重庆人行首度公布重庆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记者李湉湉实习生叶果报道)

  自有资金逾四成流动资金多匮乏

  我市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有哪些?贷款难难在哪里?这些问题都可从重庆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白皮书”中寻求答案。昨日,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首度公布了《重庆中小企业融资调查》报告。据悉,这也是针对我市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进行的第一次全面调查。

  自有资金占四成以上

  数据:此次抽样调查涉及162家中小企业。

  调查显示,我市中小企业自有资金比例占四成以上,其中,微小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自有资金比例占了六成以上。

  结论:“白皮书”认为,企业的外部融资能力与其规模有关,“这从侧面反映了民营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可能遭遇‘规模歧视’。”

  民间借贷尚处“卖方市场”

  数据:在被调查的162家企业中,民间融资行为的有64家,约占四成。其中,民间融资是微小企业最主要的外部融资渠道,约占其资金来源的45%,主要来自向亲友借款、一般社会关系借款和租赁典当借款三种方式。

  重庆民间借贷的年利率一般在10%-30%。此外,由于总体规模较小,民间借贷仍处于“卖方市场”,不能“按需”借款,企业在急需资金时利率会更高。

  到2006年6月底,全市范围内一大批技改、扩建、新建企业因流动资金严重缺乏,开工不足甚至停产;今年上半年,合川、璧山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缺口分别达5.5亿元和8亿元;荣昌60%的中小企业都存在流动资金紧张的情况。

  结论:由于渠道不稳定且成本较高,民间融资目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有限。

  中小企业信用意识不强

  事例:一个已经营9年“两江游”的企业,年收入约三四百万元且基本稳定。由于没有规范的账户,无法获得银行“信任”,银行也不接受以游船作为抵押物,该企业无法获得贷款支持,也始终无法在该行业扩大规模。

  结论:出现在“白皮书”中的这一典型事例说明,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于在银行积累信用的认识不足。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小企业在银行没有账户,或者账户上余额比较少,日常主要依靠现金交易,使银行无法通过企业资金的长期流动,来判断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信用状况。

  


  

重庆政府融资有道,民间市场投资缺钱

 

作者: 蔡律

 

【内容提要】作为重庆市政府重大政绩之一,2005年国有资产总额超过3500亿,比2000年扩大1倍,五年累计化解市属国有企业不良债务220亿元。 重庆市政府投融资的关键是掌握大量资源,如市政府对八大投资集团实施五个方面的资本金注入。 以土地作抵押和土地增值预期获银行贷款,把存量土地卖完了,有官员升迁了,留给重庆以后怎么办? 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说:“没有缺钱的政府,只有办法不多的政府。”这句话如何解读呢?政府主导的投资样样都需要钱,抓大型投资性企业似乎无可非议,但是事涉社会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的众多中小企业及重庆产业结构调整也不等闲视之!特别是 重庆民营企业融资难是民营企业家摆在首位问题,重庆市政府能不能象抓八大投资集团那样抓民营中小企业呢?! 得民心者得天下,或许重庆象沿海地区那样发展得更快! 重庆企业家花很多时间和政府、银行拉关系,甚至不少企业家想从政就不难理解了!

 

作为重庆市政府重大政绩之一,2005年国有资产总额超过3500亿,比2000年扩大1倍,五年累计化解市属国有企业不良债务220亿元。

重庆市政府投融资的关键是掌握大量资源,如市政府对八大投资集团实施五个方面的资本金注入。

第一,国债注入。国家每年都有国债投资,我们把分散到区县几百个项目的200多亿元国债,统一收上来,归口注入各大投资集团。

第二,规费注入。譬如路桥收费,去年收入达到6亿元,我们将它注入到市城投公司。如果按10%以上的增长,2007年可能超过7亿元,2010年可能突破10亿元,

第三,土地注入。我们让一些投资集团储备土地,目前已储备了10多万亩,这些土地的增值就作为资本金注入。

第四,存量资产注入。过去几十年,政府在各领域形成了一大批有形资产,这些就是政府的存量资产。我们将这些存量资产划拨给各有关投资集团,就成为投资集团的固定资产。

第五,税收返还。政府对基础设施、公共实施投资实施施工营业税等方面的税收返还,每年大约有几亿元,我们返还给投资集团,这也相当于资本金注入。

 

据有官员透露:有些资本金资源是把重庆区县收回市府集中使用的。

以土地作抵押和土地增值预期获银行贷款,把存量土地卖完了,有官员升迁了,留给重庆以后怎么办?先看一条去年报道:

 

八大投资集团引来大量银行“输血”

 

昨日,重庆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再获银行“输血”,交通银行重庆分行正式向其提供5年期、额度为10亿元人民币的综合授信,以全力支持我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昨日交行重庆分行与重庆城投公司银企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上,亲自前来助阵的交通银行总行行长张建国表示,除了此次向重庆城投公司授信10亿元外,在以后的合作中,还将向重庆城投公司提供债券筹资、企业资产重组和上市、电子网络产品、个人金融理财以及外汇业务等综合性金融服务。

张建国还称,此次与重庆城投金融合作将是交通银行与重庆八大投资集团全面合作的开始和示范。

2002年开始,我市相继组建了城市建设、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水务、地产、水利投资、开发投资等八大国有建设性投资企业集团。这些投融资集团成功担当了政府融资平台的角色,大量银行贷款流向它们。

目前,八大投资集团在各银行的贷款余额为336亿元。到去年底,八大集团在各大银行获得了共约2000亿元的授信额度。这些银行贷款主要投向大量的巨型市政建设项目。

我市今年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共计100(含子项173),项目总投资达3562亿元,今年计划投资为500亿元。其中85%资金筹措重任将由八大投资集团完成。

截至去年底,八大投资集团资产总额达到1020亿元,筹措资金629亿元,投资总额达631.99亿元。

八大投资集团拥有高速公路、大学城等地产开发、路桥收费、污水处理、高等级公路等一大批项目,且都是建成之后现金流丰富的基础建设投资。这些项目对于银行来说,并不存在回收贷款的风险。

 

重庆市政府投融资的操作方式主要是资产重组,有人担心会出问题,请看另一报道:

 

政府土地埋单银行亏空 重庆商行重组术遭质疑

 

表面看来皆大欢喜的重庆市商业银行债务重组,却受到有关专家质疑。焦点在于,两轮重组都由地方使用土地资源作为基础支撑,土地成为化解不良资产的主要、基础性填充料。

 

国开行当“重组天使”

 

重庆市近日利用旗下全资资产经营公司对重庆市商业银行实施第二轮债务重组。不过重庆市相关机构对此持谨慎态度,不愿多讲。

中诚信托(原中煤信托)43发布的信托宣传品资料显示,中诚信托推出的该信托产品为“国家开发银行联合贷款——重庆市商业银行重组项目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该信托计划募集资金总规模不超过人民币2亿元,期限2,预计年收益率4.2%,单笔委托资金不低于60万元。

这一信托资金将以贷款方式发放给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重庆渝富”),用于重庆市商业银行重组项目。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市分行(下称“重庆国开行”)同意该信托计划到期时,向借款人重庆渝富发放后续贷款。事实上,这笔信托资金只是一个配套项目,重庆国开行在项目中已经承诺向重庆渝富发放21亿元政策性贷款。

该资料称,这一项目是重庆国开行为支持重庆市商业银行重组、改善重庆市商业银行的经营和资产状况、化解地方金融风险而发放的贷款。重庆市政府为解决重庆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同意重庆渝富承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21亿元,用于收购重庆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包进行重组,重组方案已获银监会批准。

 

重庆渝富“背黑锅”?

重庆市为完成重庆市商业银行的债务重组费了很大工夫。来自当地媒体的报道说,重庆市商业银行是19969月在城市信用社基础上成立的一家地方商业银行,该银行承揽了原重庆城市信用社全部的不良资产,成立之初,不良资产率高达80%,面临严重的支付危机。

当地政府决定对其施救。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去年10月在当地一个论坛上称,重庆市商业银行2004年有100亿元的贷款余额,但同时有33亿元的不良资产。于是重庆市政府决定让重庆渝富拿出33亿元,收购这些不良资产,分两次完成重庆市商业银行的债务重组:第一步,进行增资扩股,使其资本金达到15亿元,剥离12.5亿元不良资产;第二步,剥离剩下的20亿元不良资产。

重庆渝富“等于背了一个黑锅”,但是当地政府设计了一套“洗锅”方法:去除33亿元不良债务中可以清收的9亿元,政府以2000亩土地划入重庆渝富为代价,承担剩下24亿元中的一半即12亿元;然后,对另外12亿元中的3亿元,由重庆市商业银行的股东自己承担,用3亿元公积金来充抵;对于最后的9亿元债务,将现有股东的股份集体缩股15,然后拿4亿股股权溢价出售给外资,收益回补给重庆渝富。如此一倒腾,24亿元不良资产就处理干净了。

土地资源埋单地方银行亏空

但是,中诚信托的信托宣传品资料却显示,重庆市政府实际划给重庆渝富的土地并不是原计划的2000亩,而是5000亩。

中诚信托在陈述该信托产品的风险时称:重庆渝富将用21亿元重庆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包变现收入、前者持有后者的4亿股股权转让溢价收入、重庆市政府划拨的5000亩土地的出让收入,和重庆市政府承诺缺口资金的财政性资金安排,来偿付信托本金及收益。

目前尚无法确认这5000亩土地的具体位置及地块。因重庆市目前的土地一级市场(经征地整理后出让)地价为80~400万元/亩,重庆市政府实际为重庆渝富划入了约40亿~200亿元资产。

“地方政府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它们不能像国家那样通过发行票据来支付重组成本,所以只有用土地来做支付。”重庆大学兼职教授、重庆海特财务咨询公司首席经济战略专家孙健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地方政府通过一系列操作化解了企业债务,表面上看皆大欢喜、成效显著,但也应看到其背后实际填补进了大量的资产或资源。

孙健说,至于这些土地究竟有多大变现能力,还难以定论。此外,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明确界定土地及其他国有资源是否为公共资源,因此还不能认定地方银行原有的亏空,使部分公共资源成为填充物。

 

相比之下,重庆民营企业融资难是民营企业家摆在首位问题,重庆民营企业没有政府掌握的那么多资源,更没有权力政策资源化解不良债务。重庆民企凭自己的本事融资去吧!重庆某公司投入760万研发电动车获成功,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欧美客商高看一眼,寻求合作,产品成本好,有市场,能带来重庆摩托车产业的一场革命,带动10多个产业,然后无形资产不能在银行抵押贷款融资!企业想加快发展,缺200万流动资金拖后腿!

 

 

民企破困 助力经济腾飞

 

重庆市委书记汪洋视察洪崖洞时发表讲话,提出重庆经济在“十一五”要取得新突破,关键在民营企业。他要求,全市上下要努力为民企发展创造良好氛围,提供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阳光”、“空气”和“土壤”。

“阳光”也好,“土壤”也罢,均与民企发展休戚相关。融资环境好了,民企的生存空间就会大得多;产业规划引导到位了,民企的发展前景就会一片光明;管理先进、服务到位,民企的效率就会大幅提高,就会为重庆带来更大的效益;渝商抱团一致发展,就会产生合力效力,就会在全国打响重庆品牌……

针对民企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外部环境困难,重庆商报从民营企业融资贷款、职能部门对民企的管理模式、对口单位对民企服务体系等方面推出“破困民企猜想”系列报道,将政府部门、民营企业、专家学者、普通市民等对破困民企的各种设想、意见和建议展现出来。

希望广大读者也能积极参与进来,共同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助民企经济腾飞。

假如说制度是一条河,河两边的人想握手,最好的办法就是架桥。一心希望借钱的民营企业,与一心想把钱借出去的银行,就好比河两边的人。而目前,架桥成功率只有10%。,重庆商报报道说:

 

10万元差点憋死一企业

 

去年春节前,一个有50多名员工的建材企业,由于年底给职工发了工资奖金,外加货物积压,一时流动资金吃紧。可就在这时,该企业的主要原料提供厂家来电要求打10万元定金,否则春节后就停止供货。

据该企业的老板讲,要在平时,10万元根本不算什么,可年关迫近,许多人都不愿借钱,加之没抵押物,企业在银行也没贷到款。当时急得双脚跳,无奈之下,他找到市建材商会会长孙仁元,连哭带求地让孙帮忙救救急,否则,企业就面临关门。

事后,孙仁元说:“钱我是想办法借给他了,可这不是办法啊。经营中一时资金吃紧的小企业多得很,很多都是被这样憋死的。要救他们,最好的办法是多设担保公司,最好是规模较大的信用担保公司。”

 

4原因造成9成民企贷款难

 

据市中小企业局6月末的最新调查:目前我市非公企业与个体工商户一共有52万多户,其中,大约有九成的小企业从没在银行贷过款,成为银行的阳光雨露照不到的“信贷盲区”。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的呢?记者综合市银行协会、担保协会、人行重庆营管部、银监局及工行、深发展、市商业银行等银行的采访,我市民企融资难,既有全国的通病,又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具体来讲有4大拦路虎:

金融环境差 信用度不高

人民银行今年67月曾在我市10多个区县专题调研,发现一些区县的部门和个人极不讲信用,比如某县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余额累计有12亿多,但有5亿多是呆账,银行无法收回。

缺抵押物 担保公司量少

民营企业大多实力较小,缺乏抵押物,同时,我市目前仅有52家担保公司,且大多数规模较小,难以达到银行的要求。

贷款政策没落到实处
   
目前,银行对贷款都是采取终身责任追究制,同时,个人业绩与工资、奖金挂钩。对国企、民企贷款,就银行职员来讲,其风险迥然不同,因此一些针对民企的贷款政策就没落到实处。
   
部分民企管理不规范
   
银行不是风险投资公司,只爱做成熟的行业和产业,喜欢凭报表、现金流等数字说话。然而,很多企业,或许是为逃税,或是根本没正规的会计,大多是一本本的流水帐,让银行无从下手。

  

9成担保公司面临失业

 

    为警示担保行业的风险, 日前,银监会向各家银行紧急下发了一纸规定:要求银行应与注册资金在1亿元以上的担保公司合作。
   
市担保协会刘会长说,这一规定一旦斗硬的话,我市9成担保公司都将面临失业的威胁。刘会长介绍,目前我市共有52家担保公司,其中,有政府投资或参股的35家,商业性担保公司17家,总注册资本金21.2亿元,其中注册资本金上1亿元的仅有4家,3家在主城,1家在万州。其中,主城3家中的重庆翰华信用担保、市总商会信用担保分别由隆鑫、宗申两大集团参股发起,重点为两大集团的配套企业服务。而万州区国有资产担保有限公司的辐射范围,主要以万州的中小企业为主。
   
总体上,刘会长称,我市担保公司是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难以承担起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任。按银行放款限额是注册资本金的3—5倍的最大上限计算,我市现有的担保公司只能为106亿资金提供担保。这对急需资金支持的40多万户小企业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

 

政策性担保公司扶持民企

 

    目前,银行贷款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抵(质)押贷款,二是担保贷款,三是信用贷款。
   
市银行协会李忠浩称,小企业融资难这个老大难问题之所以迟迟得不到解决,责任不全在银行,民企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一些信贷员宁愿少拿点工资奖金,也不愿去冒民企这个风险。
   
李忠浩说,银行的这些制度规定,不是只针对重庆,全国都一样,要想喊银行立马改变,那是不现实的。目前,最有效的办法是尽快建立一批实力强的政策性担保公司。
   
市担保协会刘会长称,倘能如此,这肯定要大大缓解我市民营企业,特别是许多创业初期的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另外,市社科院财经研究所相关专家告诉记者,我市担保公司还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太分散,缺少注册资本金几十上百亿的担保公司。数量太分散,一不便于管理,二对规避担保风险也不利。

近日重庆人行首度公布重庆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记者 李湉湉 实习生 叶 果报道)

 

 自有资金逾四成 流动资金多匮乏

    我市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有哪些?贷款难难在哪里?这些问题都可从重庆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白皮书”中寻求答案。昨日,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首度公布了《重庆中小企业融资调查》报告。据悉,这也是针对我市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进行的第一次全面调查。

    自有资金占四成以上

    数据:此次抽样调查涉及162家中小企业。

    调查显示,我市中小企业自有资金比例占四成以上,其中,微小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自有资金比例占了六成以上。

    结论:“白皮书”认为,企业的外部融资能力与其规模有关,“这从侧面反映了民营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可能遭遇‘规模歧视’。”

    民间借贷尚处“卖方市场”

    数据:在被调查的162家企业中,民间融资行为的有64家,约占四成。其中,民间融资是微小企业最主要的外部融资渠道,约占其资金来源的45%,主要来自向亲友借款、一般社会关系借款和租赁典当借款三种方式。

    重庆民间借贷的年利率一般在10%-30%。此外,由于总体规模较小,民间借贷仍处于“卖方市场”,不能“按需”借款,企业在急需资金时利率会更高。

    20066月底,全市范围内一大批技改、扩建、新建企业因流动资金严重缺乏,开工不足甚至停产;今年上半年,合川、璧山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缺口分别达5.5亿元和8亿元;荣昌60%的中小企业都存在流动资金紧张的情况。

    结论:由于渠道不稳定且成本较高,民间融资目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有限。

  中小企业信用意识不强

    事例:一个已经营9年“两江游”的企业,年收入约三四百万元且基本稳定。由于没有规范的账户,无法获得银行“信任”,银行也不接受以游船作为抵押物,该企业无法获得贷款支持,也始终无法在该行业扩大规模。

    结论:出现在“白皮书”中的这一典型事例说明,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于在银行积累信用的认识不足。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小企业在银行没有账户,或者账户上余额比较少,日常主要依靠现金交易,使银行无法通过企业资金的长期流动,来判断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信用状况。

  政府“抓大放小”有其道理,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也很迫切,民营企业家说: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能作秀,搞形式主义应付。民营企业家对政府只能依靠,但不能依赖,市场和融资靠自己,只希望政府出台支持民企发展的好政策并切实执行!

 

    相关文论参见:www.cqcailv.com

 

                      蔡律     2006125

 

个人简介
湖北师范大学毕业,留校任系团总支书记兼政治辅导员;2004年任忠县人民政府顾问,2007年获“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球问计求策”一等奖,荣获2007度、2008年度重庆十佳网络知识分子。荣获2011年“新阶层·重庆第二届…
每日关注 更多
蔡律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