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蛇象之舞?!

阎雨 原创 | 2006-02-20 21:30 | 收藏 | 投票

2004年12月15日下午3时。北京工人体育馆馆内。联想家族成员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联想投资、融科智地、弘毅投资等公司近2万名职员们悉数正襟危坐满脸庄重,A区贵宾席则是高朋满座谈笑风生,科技部、信息部、中科院部级官员赫然在席。联想家族的大家长柳传志席列正中,少帅杨元庆、郭为分列左右。

 “纪念·思考——联想20年”盛大年会在婆娑摇曳的烛光及深情的大合唱中徐徐开幕。整个大会耀眼眩目、溜光异彩。主题是年会,但演讲嘉宾讲的说的多与收购IBM有关,由此可以看出联想本次年会的良苦用心。

柳传志一席《继往开来,迎接联想新时代》细述了联想的创业史、家族史,着眼点还是放在了收购事件上。把2个小时的大会推向高潮。

收购IBM成为联想有史以来的最引人关注的事件,其影响在全球IT界足可用“惊诧不已”来形容。

来宾们都把收购IBM认作是盛世伟业,对收购事件多有褒奖。而出席此次盛会的IBM高级副总裁、个人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新联想集团的CEO史蒂芬-沃德(Stephen M. Ward Jr.) 的登台演讲对收购事件的意义则是轻描淡写。

这次庆功的年会在《伟大的祖国》全体大合唱中缓缓闭幕,然而针对收购事件,与会记者和经济学家的讨论却延续着。联想秀出的是绚丽和缤纷,给人们留下的却是更多的质疑和困惑。

 

联想之惑

 

 

联想集团是从中国众多的科研机构中第一个剥离出来的企业实体。中国科学院是大股东,这确保了联想集团能够获得来自国有银行的贷款和各类政府资源,为联想的创建初期和后期发展提供了难以估算的动力。

联想从1984年的20万起家,当时只有11人,然而到了 2002年,9月份《财富》杂志公布的中国上市企业百强中,联想集团位列第六; 2003年,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8.99%,从1996年以来连续9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2003年底,作为“中国最有价值品牌”之一,“联想”品牌位列第四,品牌价值达到268.05亿人民币。联想从而发展成为国内驰名的多元化的大型信息产业企业集团。

 

然而正是多元化的发展思路,也是联想不断遭到非议的原因。因为联想重金投入的FM365、赢时通、新东方网校要么抽身退出,要么不了了之。

经过这一系列的多元化的失败,在经过集团内部整体性的战略反思后,联想最终选择了战略收缩。杨元庆在自己的“新三年施政纲领”中明确,在联想新的业务变阵中,随着ABC三类业务的清晰划分,销售、研发等方面的资源的重新配置,PC业务再次成为联想的重中之重,而IT服务则沦为C类业务。

 

但联想在国内PC市场的占有率已达27%,已进入发展的天花板阶段,联想很难再有新的突破, PC国内市场成为联想的发展瓶颈。

 

如何突破瓶颈?联想面临重大抉择!

 

 

蛇吞象的活剧

 

 

如何突破?联想的选择是:国际化!然而如何国际化?对于国际化,联想有哪些优势?

联想集团在控制成本方面不如戴尔公司那样出类拔萃,在技术方面也不如苹果电脑那样引领潮流。资金实力更是与国际大鳄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2004年12月8日当联想宣布收购全球最大的IT公司——IBM的全部PC业务时,可谓是举世震惊。这不止因为IBM的PC业务目前以5.6%的占有率位居全球排名第三,还有IBM对全球IT的影响力。IBM的历史就是计算机的历史,没有哪家公司在IT产业如此多的领域保持着产品线,从IT咨询到中间件到鼠标,IBM都有产品;没有一家公司像IBM一样既保持着巨额的研发投入又带大公司的暮气,也没有哪家公司像IBM一样既威武雄壮又失误频频。

IBM无疑是只大象,只不过这只硕大无比的大象多少有点皮肤病。与这只庞然大物相比,联想充其量也就是条蛇,如今的蛇却真的吞下了象。蛇吞象的代价则是联想在一定期限内支付给IBM 6.5亿美元现金加6亿美元股票,并接收下IBM PC业务的全部5亿美元净负债,其中股票的支付方式为联想以每股2.675港元(12月6日停牌前的价格),向IBM发行8.21亿股新股和9.216亿股无投票权的股份。

联想2003-2004年财报显示,联想集团目前共有26.5亿港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集团授信额度为37.8亿港元,目前仅使用授信额度6.7亿港元。再加上部份换股,“蛇吞像”对联想收购资金上不存在问题。

 

对于这场蛇吞象的活剧,显然大家都还没有作好思想准备,在收购后的几天里乎所有西方媒体都在问同一个问题“WHO IS LENOVO(谁是联想)?”

 

  完成收购后,按照双方2003年的销售业绩计算,新联想全球的出货量达到了1190万台,销售额一举升至120亿美元(此前联想的年销售额只有30亿美元左右),以7.6%的出货量成为仅次于戴尔和惠普的全球第三大PC厂商。

收购完成之后,联想确实把跟PC相关,包括台式机笔记本的专利全都拿过来了,交叉性的专利比如既是笔记本的专利又是服务器的专利,则是有条件使用的。根据协议,联想将成为IBM公司PC产品的优先供货商,同时还可以在五年之内免费使用IBM商标,其中包括“Think”系列品牌。收购后,BM高级副总裁史蒂芬-沃德(Stephen Ward)出任联想集团新任首席执行长,而原联想首席执行长杨元庆则改任公司董事长。

同样是收购当日的12月8日, PC业界领头羊戴尔公司的主席迈克尔·戴尔对外表示,中国的联想收购IBM 公司PC部门的交易将与业界的其它合并交易相似━━也就是说不会太好。戴尔说:“我们不十分赞成收购其它厂商并进行整合,你最后看到计算机产业界成功的收购和合并是什么时候的事儿了?很长很长时间没有成功的收购或合并案了。”

 

 

人类有了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人类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这是人类共同的困惑,也是联想著名的广告词,其大气与气度颇让人感动!如今联想真的收购了全球大牌的IBM的PC,进而也成为国际的大牌公司,也真的实现了其 “人类的联想”的夙愿,这不仅使人产生了新的困惑: 人类有了联想,世界又会怎样?

 

据国际咨询机构预测,2006年全球PC用户升级换代的周期将会结束,届时PC厂商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努力优化供应链效率,提升服务水平,降低产品价格。而对于为市场份额牺牲利润的全球性制造商来说,退出PC市场也是唯一合乎逻辑的选择。在全球PC市场上,唯有戴尔被誉为是近年来唯一一家保持盈利的PC厂商。

面对全球PC产业即将到来的低迷时期,IBM和惠普都要退出PC市场,联想在这个时候向国际市场扩张,就很可能陷于国际市场受阻﹑国内市场失守进退维谷的两难困境。

今年第二季度整个亚太区(不包括日本)的个人PC销量增长19.6%,联想14.1 %的增长率已经低于平均值,而惠普增长35.7%,IBM增长27.5%,戴尔增长38.8%,都远远高于平均值近20个百分点。

  联想在全球PC市场只占2%的份额,排在第九位。数据显示,戴尔今年第三季度的市场份额为16.8%,惠普则为15%,IBM则排在戴尔和惠普之后位列第三,其份额也仅有5.6%。如果把IBM与联想的份额加在一起,也不到8%,只相当于戴尔和惠普各自所占份额的一半。联想即使收购了IBM的PC业务,与前两名也还有很大差距,联想认为收购IBM的PC业务之后“完全控制亚太甚至全球大半PC市场”几乎是空谈。

   

这对于在国际市场上经验储备并不很丰富的联想来说挑战还不止这些。

联想和IBM挑战还在于如何融合完全不同的企业文化。而且这种的文化融合艰难性对于完全不同背景﹑不同文化和不同理念的两家公司来说将是难以想象的。

据联想03/04财报销售规模比02/03财年增长了14.5%,但经营利润却由5.2%降至4.4%,主要原因是,经营成本的增加,管理费用上升了25.5%。

IBM与联想在薪酬体制方面差异明显。由于IBM人均薪酬支出几乎相当于联想的2-2.5倍。虽然IBM表示员工薪酬将保持,但很多人仍怀疑这种政策在以降低经营成本和管理为第一目标的联想,能否真正得到贯彻。

 

   蛇吞象的故事,大家都在讲着﹑看着,但蛇吞象后是否还能翩翩起舞,这蛇象之舞究竟如何来跳,才是人们真正期待和关注的。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西南分院 执行副院长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战略合作办公室 主任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