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发展的真正涵义

何党生 原创 | 2006-03-30 13:58 | 收藏 | 投票

    经济,在不同的时代,不同阶段的代表者那里,有着不同的定义。几乎每个经济学派别,都有自己对经济的定义。也就是说,对同一个社会范畴,由于研究者所处的时代,他的阶级地位,以及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的差别,会形成不同的观点和定义。如古希腊的色诺芬,将经济定义为家务管理,即奴隶主如何使用奴隶生产,并如何节约家庭支出等活动,这是奴隶主经济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所说的经济,则是“经邦济世”之意,如成都武侯祠陈矩所撰联:“文章与伊训说命相表里 经济自清心寡欲中得来”,其中“经济” 一词,就是相君治国,如其间另一联所云:“心悬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目击三分鼎,东连吴,北拒魏,霸图馀古柏祠堂”,这是官僚制度的写照;欧洲近代初期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将色诺芬的“家政”经济,扩展为“政治”经济,即国家如何管理交换、生产、消费等.
   近代的经济学家将经济定义为物质财富,也就是说,经济的基本性质就是物性。这种看法在聊抢镉忻魅返谋硎觥K吹溃?BR>    如果我们肯费点心机研讨在人类所过的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场合下叫做财富的是什么东西,我们就将发见财富这个名词是用以称呼具有内在价值的许许多多东西,例如土地、金属、硬币、五谷、织品以及其他种类的货物。当然我们把它的含义扩大,也把土地债券、汇票、支粟、期票等包括在内时.这显然是因为这些东西意味着支付有价值东西的缘故。事实上,没有实际的内在价值的东西的存在,就没有财富的存在。关于解释上述的财富的知识,关于取得财富所必须克服的困难,关于在社会各成员之间分配财富的过程和先后次序,关于使用财富的可能途径,关于由上述这些而发生的后果,这一系列问题构成现在称为政治经济学这门科学。萨伊:政治经济学撅沦,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58一59页。
    经济也就是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过程。这是萨伊,也是几乎所有正统经济学对经济的基本看法。将经济界定为物质财富的增殖过程的西方经济学,是资本统治的人格化、意识化。而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从现代文明发展的角度来规定经济,首要的一条,就是确定劳动者在经济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人是经济的出发点、过程和归结点,而劳动是经济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者强调经济的人性,即劳动者在经济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这突出的表现,就是“劳动价值论”。虽说此论是古典经济学家提出的,如马歇尔等人曾说过,研究经济过程要注意人的行为,但他们实际上是将人作为生产的一个“要素”来看待的,而且很快就被萨伊等人以“三要素论”加以庸俗化,即劳动只是与资本、土地平列的财富的三要素之一。早期社会主义者坚持劳动创造财富。马克思进一步将劳动价值论系统化,并以此作为自己经济学体系的基础。在马克思那里,经济是以人,以劳动为主体的,基本经济矛盾及经济过程,都是人的社会矛盾的展开。这是他作为劳动者阶级代表的必然。因此,我们所说的经济,就是人的经济,是人本质在经济过程中的作用和展开。
   在明确了什么是经济后,对于什么是城市经济就容易理解了。任何一个社会,经济都是基础。对城市来说也是如此,经济是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城市经济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城市空间范围内,各经济部门,如工业、商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部门,以及它们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即社会再生产过程各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在城市的表现;其二是指城市中生产关系的总和,是城市居民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即政治和思想意识等上层建筑借以建立起来的基础。从这两个意义出发,理解城市经济发展是一个城市从落后进入先进的形态。城市经济发展不同于城市经济增长的概念。城市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城市实际GDP的增加。没有GDP的增加当然谈不上发展,但发展的内容要比增长广泛得多,它不仅仅是GDP的增长,还有广泛的经济、社会与思想文化等问题。仅仅有增长并不一定就实现了发展,发展是作为城市主体的市民在社会实践中发生的,以经济价值取向为核心,以蕴含于主体意识中的心理结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为基础,在创新相应的经济组织结构、体制、制度及经济产品的基础上进行的物质文明的创造。


个人简介
中华大地,西高东低,大河东流,趋势也!何老师着, 日食无米之炊(读书),夜读无字之书(思想)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头脑里奔跑思想千军万马,述而不作,劳心活到2050年。
每日关注 更多
何党生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