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农村服务业发展之调研

何党生 原创 | 2006-04-25 10:12 | 收藏 | 投票

一、我市现代农村服务现状和发展潜力
从调查情况看,我市农村第三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农村服务业发展已取得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为:
(一) 传统第三产业总体水平不断提高。一是第三产业
经济总量在增加。据测算,2005年我市三县及三山区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44.21亿元,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20,5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29.3%,占财政收入比重为29%。以南陵县为例,“十五”期间,三产平均年增长11.1%,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平均年增长8.7%.二是农村劳动力在第三产业就业已形成规模。2005年,农村三产从业人员达 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的 %,农民从第三产业中获得的人均收入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是三产招商引资成为新亮点。如徽商集团在芜湖县投资农家富农资大市场,发展农资连锁,已经在芜湖县征地100亩,总投资6000万元。四是市场建设稳步发展。有各类专业批发市场16个,年交易额20亿元以上,形成了以新长江农贸综合批发市场、芜湖大米市场、三山蔬菜批发市场、清水苗木花卉市场、峨桥茶叶批发市场、六郎水产品批发市场、城南畜禽屠宰交易市场、三里木业市场等为主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二)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兴未艾。一是重点行业正在崛起。我市农村现代服务业已包含农村批发零售贸易与餐饮、交通运输和邮电、金融、保险、公用事业、社会服务、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多个行业,与“三农” 工作关系重大的科技、信息和农民教育等正在崛起。如芜湖县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形成县镇村三级农业服务网络,开通央视七套节目和“农技110”平台。二是农民进入流通领域。近年来,全市农村经纪人队伍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全市已有3万多人从事农村经纪活动,其中专业经纪人队伍1.4万人,市场营销异常活跃,市场份额逐步增加。全市有农民合作组织175个,会员达2.86万人,他们交流信息、学习技术、共同开拓市场。四是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我市小城市的兴起,吸引了部分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定居,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去年达3940 元 ),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许多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重点从食品、衣着,向居住、文化教育、劳务等方面转移,为农村现代服务业创造了新的市场需求。市中心区多种商业业态并存,不但带动了农村百货业、连锁业、餐饮业、宾馆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连锁超市新型业态的迅速发展, “天天乐超市”、盛和商贸有限公司、华亿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徽商农家福有限公司和辉隆农资集团成为农村市场加盟连锁经营的龙头企业。
我市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看处于萌芽分散状态,仍是推进我市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瓶颈。一是农村现代服务业的落后地位没有改变,明显滞后于我市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为缺乏总体规划,整个行业定位不准、档次不高、效率低下,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二是城乡差别大,发展不快。由于县域城市化水平不高,三产发展空间小,无论是消费层次还是消费市场,均明显处于弱势,突出地表现为服务行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缺乏知名农副产品商标品牌和市场体系,企业经营运作的组织链接、运行机制也亟待建立和完善。三是结构不合理。现有农村服务业经营项目仍以饮食业和商业等传统第三产业为主,科技服务、技术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行业发展不足。对此,我们认为,我市行政区划调整实现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农村现代服务业将面临加快发展态势:第一,城镇将成为商品流通中心,农民的生活方式趋于城市化,农村第三产业因获取规模效益而健康发展;第二,伴随城镇商贸流通的繁荣,更多的生产企业将集聚特色园区,为市场生产特色产品,带动农村市场的加快发育。第三,商贸业与农业产业化互动,农副产品加快向农副商品转化,农业在业人员逐步减少,转向农村服务业就业。第四,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进一步强化,消费观念、消费文化得以培植。这无疑为我市农村第三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和动力,促进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
  二、我市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发展目标   依据芜湖作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经济文化中心、综合交通枢纽、滨江山水园林城市的功能定位,以及现有资源优势和内在需求潜力,我们认为确定我市农村现代服务化的基本发展目标可以是:建立和完善符合市情,多层次、多功能、上下配套、左右贯通、高覆盖率、全方位服务并与长三角现代服务业接轨的农村服务网络,形成为促自身发展、“三农”服务、靠实力增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农村现代服务业框架和运行机制。从定量角度讲,建议由市有关部门根据年消费物价指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农村现代服务业占GDP的比例指标、农村现代服务业就业人数等设计指标体系。
(二)主要举措:根据上述发展目标,重点构建我市现代农村服务体系:
1、从改造传统农村服务业的角度看,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积极引导市区现代流通业态向农村延伸,如出台有关政策措施,引导市区大型商业企业进入农村市场;鼓励现代流通企业经营城市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向乡镇和村延伸业务,建设“配送中心”、“乡镇级店”和“村级店”。鼓励各类大中型流通企业直接在乡镇村投资改造连锁“农家店”。建议结合区划调整,在三县建设农副产品中介服务中心,向长三角及国际市场推介优质稻米、生态高效猪禽、高档苗木花卉、绿色蔬菜与食用菌、特色经果林与中药材等农业特色产品;建设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绿色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引导专业户、能人及农民运用市场机制建立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等,做好千家万户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大超市对接,繁荣农产品贸易,增加农民收人。探索发展农村会展经济的路子,特别是经济较发达的繁昌县,要加快发展会展业的步伐,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和信息优势,争取每年能举办几次区域性、高水平的各类商品博览会,确立自己的会展优势,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有条件的县(区)要探索发展电子商务,营造“网上大市场”,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当前,工作重点是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
2、从新农村社区(居民点)建设的角度看,构建农民生活服务体系。改造传统的农村服务业,利用农业、农机、供销等部门资源,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发展一批现代农业物流企业;同时大力发展邮政、信息、法律、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新的服务行业,打造农村社区(居民点)服务业发展平台。加快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服务业向农村延伸,重点支持银行、信用社等金融组织向农村布点,开展农村业务。大力改革农村信用社,建议采取股份制的办法,广泛吸纳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专业大户等参股,把农村信用社改造成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要按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的要求,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合作医疗建设。
3、从农村三产与一、二产联动发展的角度看,构建县域发展支撑体系。主要内容为:一是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议在整合市、县农业、畜牧、林业、水产等单位资源基础上,发挥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民营企业从事农业技术、经营性农业技术产品的推广服务;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生产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建立以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的农民自我服务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二是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议在搞好中心城区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的同时,重点加强三个副中心城区、14个中心镇的农业信息网络设施建设,以乡镇为基础建立相应的局域网,并逐步向乡村、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专业大户延伸,落实配套相关设施设备,逐步形成现代化的信息收集、加工、传输系统。三是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议采取措施鼓励农技干部、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经纪人以劳动联合、资本联合多种形式兴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组建各类农产品行业协会,支持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成有经济实力的独立法人实体,逐步建立起以市级服务组织为龙头、县级服务组织为依托、镇级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其他合作组织为补充的社会化服务网络。四是工业园区配套服务体系。加大力度,象抓制造业一样抓县域工业园区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近期以开发高档住宅区、大型酒店、会所、商业街为重点,中远期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建设现代物流、仓储运输等。
4、从建设文明富裕新农村的角度看,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设施体系。“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形成以以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为核心,以中心镇、社区(居民点)为基本联络点,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建议在规划建设中,要从市域整体出发,推进供水、供电、通讯、邮政服务设施下移,重点将农村通讯设施、信息平台建设,尤其是电子信息网络建设,作为加快现代农业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来抓。在农业服务业发展规划中多设计一些项目,争取通过这些项目的建设,使农业服务业明显改观。
(三)重点领域: 当前,全面启动我市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出发,可以以五个领域为抓手:
1、商贸业: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抓手,提升和改造农村现有各类商品批发市场,推进城区特色商业街以及商业购物中心向农村延伸;以中心镇、社区(居民点)为中心,构筑农村现代服务业的载体,逐步提高法律、会计、公证、咨询、广告、设计、会展、市场管理服务等商务活动在农村中的地位作用。
2、房地产业:以高标准、大手笔规划社区(居民点)为抓手,启动农村房地产的投资与开发、物业管理和房地产的经纪服务。
3、环境管理和旅游业:以生态示范县(区)建设、“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安全饮用水工程,强化农村自然保护、环境卫生、水污染治理、危险废物治理为抓手,整合农村旅游资源,培育以南陵丫山、陶辛水韵等“新农村,新旅游”品牌,加快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开发“农家乐”,规划建设马仁山二期、乌霞寺、天门山等景区,开拓面向长三角的农村旅游市场。
  4、金融保险业:以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发展为抓手,扩大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款业务种类,大力发展各种代理业务和中介服务,扩大服务面和服务对象。发展农村保险业,建立农业风险专项基金,完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          
5、培育新兴行业:以引进外资、民间资金和管理、思想观念为抓手,发展职业教育、中介咨询、文化娱乐、会展经济、社区(居民点)服务五大服务业,做大做强我市农村现代服务业。
三、建构我市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运行机制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构建现代农村服务业发展的导向机制  
目前,随着我市行政区划调整的顺利进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已迫在眉睫。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应该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出发,大力推进农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要营造发展氛围。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宣传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统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二要加强领导。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小组统一领导下,建立完善各县区、各有关部门相应的领导体制。农村现代服务业五个重点领域的牵头部门要充分发牵头作用,尽心尽责提供优质服务,其他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强化考核,把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各县(区))及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实行奖惩。三要抓紧制订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合理调整农村一二三产的发展思路,对我市现代农村服务业功能、结构、空间布局和建设规模做统筹设计,制订较为详尽的现代农村服务业短、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应分阶段确定主攻方向:近期要以扩大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面为主;中期要以拓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规模、提升服务档次为主;远期要以全面实现城乡服务业一体化为主。
(二)政策扶持,构建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激励机制
鼓励企业以名牌、名店为龙头,通过合资、联合、并购等方式,参与农村连锁网点、配送中心的建设,充许以自有不动产、动产进行抵(质)押贷款,用来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同档次适用国家规定的最低贷款利率。企业建设配送中心用地,在公共竞购的基础上可以按90%支付土地价款,在用水用电用气方面,享受与工业企业同等待遇。
(三)增加投入,构建农村现代服务发展的保障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投入的导向作用,重点加大对基础设施,科技、信息、人才、农副产品流通、专业人员与农民培训、生态环境建设等的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来资金。通过建立滚动发展的招商项目库,推出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现代农村服务业投资项目,按照国际惯例进行包装,作为农业招商引资的重点;落实好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规定政策,多渠道筹集实施城乡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政策措施所需资金,积极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四)智力开发,构建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机制
一是制定政策,多渠道地吸引高层次服务专业人才,加快人力资本的积累,形成与现代服务体系相适应的人才结构。二是加快专业人才培养,积极争取中国农业科学院院研究生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在芜设立分院、 开展在职培训学习或择优选送农村服务业专业人员到这些大学深造。三是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通过对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的劳动技能培训、职业上岗培训等多种方式,形成服务业梯度人力资源结构。也要加快建立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加大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和农业远程培训等工程的组织和实施力度。

个人简介
中华大地,西高东低,大河东流,趋势也!何老师着, 日食无米之炊(读书),夜读无字之书(思想)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头脑里奔跑思想千军万马,述而不作,劳心活到2050年。
每日关注 更多
何党生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