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第一股透出三大政策信号

皮海洲 原创 | 2006-05-26 06:35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IPO第一股透出三大政策信号
              

    5月25日,中工国际作为全流通IPO第一股终于浮出了水面。这是中国股市里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拉开了全流通背景下新股发行的序幕,而且还为投资者进一步理解全流通下的新股发行政策提供了现实的样本。比如,透过中工国际的发行,投资者就不难领悟出这样三大政策信号。

    一、原已过会公司无需重审

    重启IPO,如何处理原已过会公司,这无疑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这些公司早在一年之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经通过了发审委的核准;但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因为最近一年来股改的原因,这些公司又都没有发股上市,因此,在新的IPO管理办法出台的情况下,这些公司何去何从,显然令人关注。

    按照新的IPO管理办法,这些原已过会公司是应该进行重新核准的。因为IPO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中国证监会对发行人的发行申请作出予以核准的决定文件后,发行人应在6个月内发行股票;超过6个月未发行的,核准文件失效,须重新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后方可发行。但从中工国际的发行来看,证监会显然是绕开了新的IPO管理办法的束缚,而允许其直接发股。换一句话来说,那些如中工国际一样原已过会的公司,无需重新核准就可以直接发股上市了。

    二、询价发行得以保留

    自从2004年12月推出询价发行制度以来,市场一直对询价发行充满了争议。认为询价机构缺少对新股价值的定位能力,或认为询价发行是向询价机构进行利益输送。特别是在资金申购新股的背景下,新股的发行价格理应由全体投资者竞价产生,这是一种真正市场化的做法。因此,询价发行被认为是一种非市场化的做法,这其中存在着幕后交易的可能。所以,有许多投资者建议取消询价发行这一过程。特别是在沪深交易所大大放宽了新股申购的上限限制后,新股申购的中签率进一步降低,中小投资者中签新股的机会大大减少。而在这种背景下,还要拿出一定比例的新股份额出来向参与累计询价投标的询价机构配售,这就更加剥夺取了中小投资者中签新股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是否继续实行询价发行,市场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但中工国际的发行,管理层无疑给了市场一个答案,那就是询价发行仍然得以保留。因此,尽管市场对询价发行的争论还会继续下去,但机构投资者的这个小灶还是要保存下来的,这实际上也是最近几年来管理层所一贯奉行为机构投资者服务政策的一种延续。

    三、“同股不同价”仍将在IPO中继续下去

    对于全流通下的新股发行,一些中小投资者都有一个美好的梦想,那就是同股同价发行,社会公众投资者所持股份的发行价格与国有股东、发起人股东的持股发行价格相同。但中工国际的发行告诉我们,同股同价肯定是不可能的。虽然目前中工国际的发行价还没有确定,但由于目前市场对新股发行的旺盛需求,在供求规律的作用下,笔者相信最终询价的结果,中工国际的发行价不仅远远高于原国有股东、发起人股东的持股发行价格,而且也远远高于目前该公司每股3.01元的净资产价格。同股不同价的发股方式在全流通时代仍然还会延续下去。

个人简介
资深财经评论员,专栏作家。1993年入市,21年的股市磨练,练就了对股市独到的眼光与见解。2001年通过证监会证券投资分析专业资格考试。已在全国主要证券报刊发表文章数千篇,所写文章以政策、时事热点评论、股票炒作心得体会为…
每日关注 更多
皮海洲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