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价值论》绪论

仇德辉 原创 | 2007-11-23 17:52 | 收藏 | 投票

 

目前,价值理论存在着广泛的争论。在不同的社会科学之间(特别是哲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价值工程学之间)的价值理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与矛盾,每一个学科领域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概念体系和价值度量方式;在同一学科领域,不同的学术派别往往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内涵;同一学术派别内部的价值概念也经常存在着矛盾。建立一个统一的、严谨的、能够兼容所有学科的、以自然科学的基本公理为假设前提的、推理论证的程序遵循严密的逻辑法则的、大量运用数学手段进行精确计算的价值理论是许多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梦想,也是社会科学取得重大发展的重要条件。统一价值论就是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大胆尝试。

、统一价值论的基本特点

统一价值论的基本特点是实现了价值理论的全面统一,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1、实现了价值理论与自然科学的逻辑统一。统一价值论改造了物理学的“耗散结构论”,把“价值”定义为:是一种特殊的、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人类朝有序化方向发展的那部分能量,即广义有序化能量,它包括直接有序化能量(即实体有序化能量)和间接有序化能量(即虚拟有序化能量)两大类,其中,虚拟有序化能量可以对实体有序化能量产生替代、补偿、增强和放大等作用,从而可以按照一定的判断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量的实体有序化能量,其基本的度量单位就是能量单位(焦耳)。这样的价值理论完全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公理基础之上,从而实现了价值理论与自然科学的逻辑统一。

2、实现了价值理论自身的逻辑统一。统一价值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把劳动价值从抽象范畴的“神坛”中请出来,与使用价值一道列入具体范畴之中,把价值分为使用价值与劳动价值两种基本类型和一种过渡形式是劳动潜能。统一价值论认为,使用价值反映了客观事物对于主体的有序化作用的程度;劳动价值是一种特殊的能够产生价值增值的使用价值,它反映了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有序化反作用程度,它来源于使用价值(通过生活资料使用价值的消费过程,并以劳动潜能为过渡形式),又与使用价值产生相互作用(与生产资料使用价值产生相互作用的劳动过程),并在相互作用与相互转化过程中产生价值增值;价值率反映了主体与客观事物之间的有序化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以产生价值增值的速率。这样的价值理论完全消除了各个基本概念之间的不可通约性、不可度量性、不可连贯性,不可还原性,从而实现了价值理论自身的逻辑统一。

3、实现了价值理论与整个社会科学的逻辑统一。统一价值论根据物理学的耗散结构论的“最大有序化法则”,推导出“最大价值率法则”,再在基础之上推导出“广义价值规律”及其三个基本推论。把广义价值规律推广应用到不同的社会领域可以推导出一切社会规律,其中包括商品交换规律、人际交往规律和社会历史规律,从而确立了广义价值规律作为一切社会规律的母规律的基础地位。这样的价值理论完全融入到了所有的社会科学领域,从而实现了价值理论与整个社会科学的逻辑统一。

二、统一价值论的创立过程

我在大学期间所学专业为动力机械,大学毕业5年后,攻读火箭发动机专业的硕士学位,后随导师王治军教授改行研究导弹武器系统的“可靠性理论”。在撰写硕士论文时,我着重研究了导弹武器系统中“人的行为可靠性”,在翻阅了一些价值理论的书籍后,我突然发现价值理论是一个争议最大的学科领域,不仅不同学科(特别是哲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和价值工程学等)对价值的理解大不一样,有不同的概念体系、判断标准、度量方法和度量单位,而且同一门学科内又有众多的学术派别。我马上意识到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充分说明了目前的价值理论很不成熟,是一块急待开发的处女地。于是,就产生了一个非常大胆的设想:能否将所有社会科学的价值理论统一起来,并把它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公理基础上,使其成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发生联系的桥梁?

同时我知道,马克思从时间的角度来看价值,并从价值的角度来看世界,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他断言:“一切节约,归根到底是对于时间的节约”。我在想:是否可以从能量的角度来看价值,并从价值的角度来看世界?是否可以断言“一切节约,归根到底是对于能量的节约”?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与疑惑,我以巨大的热情投入了这个非常陌生的学科领域,凭着自己执著的追求和顽强的毅力,一干就是八年,承受了精神上的巨大压力,饱尝了生活上的酸甜苦辣。

早在少年时期我就立志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多年的基层工作和机关工作经历使自己真实地感受到人际之间各种利益关系的碰撞,并开始冷静地思考社会现象与人生价值;从小培养起来的对数学的酷爱,使我能够灵便地采用数学方法研究价值现象;自然科学方面的功底使自己能够敏锐地提出和解决价值理论的自然科学化问题;对社会科学的广泛兴趣又为自己顺利进入社会科学的研究领域创造了必要条件;长期的生活磨难培养出坚强的性格和顽强的毅力,使自己能够坚持不懈直至取得最后成功。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李德顺、《人文杂志》主编王玉墚等在学术上所给予的帮助与支持,以及在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国内访问学者与学术界同仁的学术交流,为统一价值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外部条件。

《统一价值论》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出版以后,我将其中的第三章“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情感与价值观”进行了大幅度的扩展,从而完成了另一部学术著作《情感学概论》,并由湖南人民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该书以统一价值论为理论基础,对人类的情感进行了客观的、系统的、全面的、精确的分析,为实现情感理论的数学化和自然科学化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将情感学概论与人工心理及情感计算联系起来,就发展成为“数理情感学。这些年来,通过对情感理论的研究,以及对价值理论的深入探索,对原来的《统一价值论》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从而使修改以后的统一价值论,逻辑程序更为严谨,思维主线更为清晰,论点阐述更为准确,语言描述更为简明,内容展示更为丰富,层次结构更为严密。

三、统一价值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社会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体系完全建立在“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之上,而“剩余价值学说”是以时间为基本视野的劳动价值论,这种劳动价值论由于采用时间的形式(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度量价值,其定量性差、适应性窄,不稳定性高等特点,因此,除了政治经济学以外,没有被任何一门社会学科所引用,真正成为一门“孤芳自赏”的科学,特别是“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以后,马克思主义受到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并不是劳动价值论发展的顶点,它只是劳动价值论发展的一个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关系日趋多样化、复杂化和关联化,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越来越难以对当今日益发展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及其规律性做出科学的解释和准确的预见,这就形成了创立一个更科学、更精确、更系统的劳动价值论的社会需要。

价值理论是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许多社会科学由于没有科学的、系统的、精确的价值理论作指导,往往得出了许多的错误结论,既危害了社会,也限制了这门社会科学的发展。例如,经济学的基本价值尺度是法定货币,而任何形式的法定货币所隐含的价值内容通常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目前的经济学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基本的价值尺度,许多的经济学模型都是模糊的、歧义的和不精确的。只有建立起科学的、精确的和系统的价值理论,才能有力地推动整个社会科学的发展。

2、社会活动发展的客观需要。价值是人的一切社会活动所追求与奋斗的真实内容,价值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核心内容,价值理论是所有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不同的价值理论对于同一价值事物有着不同的解释方法、不同的观察视角、不同的评价标准和不同的度量尺度,因此对于同一事物的价值计算往往得出完全不同的结果。目前的价值理论对许多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性指标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和准确的计算,许多社会性指标没有扎实的科学依据存在着许多的争议,如综合国力、国民素质、幸福指数、生活水平等,因此许多社会科学都有着众多的学术派别,这些学术派别分别以不同的价值理论为公设基础或假设前提。人们在进行各种社会活动时,往往需要首先掌握正确的价值理论,以便及时地、准确地、完整地了解所接触的事物的价值特性及其变化规律,才能以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取得较大的社会利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关系所对应的价值关系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和动态化,人们的社会活动需要更为客观、更为科学、更为精确的价值理论进行指导,从而逐渐形成了建立一个具有高度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严谨性和精确性的价值理论的强烈需要。

3、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客观需要。在落后的社会历史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通常是比较简单、直观和稳定的,各种价值事物之间的关联性(特别是非线性的关联性)较弱,人们只需要粗略地、直观地和感性地认识各种价值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就能够满足生活与工作的基本需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各种利益关系日趋复杂、隐性和不稳定,过去那种模糊的、直观的、感性的价值认识手段将会产生越来越大的认识误差和社会危害,因此人们越来越强烈地要求掌握一个系统的、客观的、精确而实用的价值理论,用来正确地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统一价值论的基本思路

(一)、从能量角度认识价值。

1、社会科学要实现精确化、严谨化和系统化,必须实现其自然科学化。

2、要实现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化,必须首先实现价值理论的自然科学化。

3、要实现价值理论的自然科学化,必须从能量角度定义价值概念。

4、要从能量角度定义价值概念,必须改造物理学的“耗散结构论”。

(二)、对使用价值进行数学分析。

1、要对使用价值进行统一度量,首先必须确定使用价值的统一判断标准,然后再确定使用价值的统一度量尺度。

2、把使用价值分解为功能价值与耗散价值两个分量,从而圆满解释为什么水分、空气、阳光等供应量相对无限的事物,其使用价值为零。

3、揭示出使用价值的三要素,即使用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主体的品质特性、客体的品质特性和介体的品质特性等三个方面。

4、使用价值的生产方式主要有:制造业改变客体的品质特性,文化、教育与卫生业改变主体的品质特性,环保、资源开采和基础建设业改变介体的品质特性,交通、运输与通讯业改变主体或客体的空间特性,贮存与借贷业改变主体、客体与介体的时间特性,工商贸易业改变主体的归属特性(即间接地改变主体的品质特性),等等。

5、使用价值的分布函数及其变化规律,即理想事物的使用价值服从正态分布曲线。

6、使用价值的边际效用规律,即事物的使用价值随着某一事物对于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即最后一个消费单位的效用)随着消费速度的增长而下降。

7、揭示使用价值的层次结构及其逻辑关系。每一个高层次的使用价值都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低层次的使用价值,最终都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食物能量。

8、使用价值的消费熟练度。区分“期望使用价值”与“使用价值”,以精确定义消费熟练度。

(三)、对劳动价值进行数学分析

1、人类劳动形式的新分类。人类劳动可分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和生理力劳动,只有这种劳动分类方法才能涵盖所有人类劳动的具体形式。

2、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历程与最终归宿。劳动价值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劳动价值度量方法经历货币、时间形式、能量形式三个阶段。

3、几种典型的劳动量度量方法的分析与比较。消耗时间、身体化学变化、牺牲安乐、支付工资、消费生活资料等典型的劳动量度量方法各有其优缺点。

4、劳动价值的辩证分析。采用“社会必要补偿性生活资料使用价值消费量”取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度量劳动价值。

5、劳动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相互转化。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使用价值向劳动潜能的转化(消费阶段);劳动潜能向劳动价值的转化(劳动阶段);劳动价值向新的使用价值转化(生产阶段)。使用价值与劳动价值在相互转化过程中达到增值的目的。

6、区分“社会必要劳动量”和“劳动量”,以精确定义劳动熟练度。

7、将劳动量分解为“主劳动量”与“附加劳动量”,以精确定义劳动强度和劳动复杂度。

8、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建立劳动价值与各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四)、从价值角度看世界

1、由耗散结构论的“最大有序化原理”,推导出“最大价值率法则”。

2、由“最大价值率法则”,推导出“广义价值规律”及其三个基本推论。

3、由“广义价值规律” 推导出“商品价值规律”和一般经济规律。

4、由“广义价值规律” 推导出一般社会历史规律。

5、由“广义价值规律” 推导人际交往的等价规律。

6、经济、政治与文化的价值特征。经济就是关于价值资源的配置,政治就是关于价值资源配置的规则,文化就是关于价值资源配置规则的规则,这三者分别实现了价值资源的三次大分配。

7、真善美的价值特征。真、善、美分别是指“价值率高差”小于零的思维性价值事物、行为性价值事物和思维性价值事物;假、恶、丑分别是指价值率高差小于零的思维性价值事物、行为性价值事物和思维性价值事物。

8、拓展价值工程学的思维空间。价值工程学所谓的“价值”是一种不考虑时间因素的价值率。扩展“功能”、耗费”、“价值”和“工程”的内涵,从而可以对各种非线性的、动态的、多层次的物质系统和社会人文系统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度量。

9、信息是价值的真正源泉。一切能够改变事物价值率的内外因素称为信息。信息有两个来源:生物进化和人类劳动。信息的原始积累来源于生物进化,但这一过程非常缓慢和微弱,人类劳动在知识信息和机体信息的形成、传播、处理和运行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说“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10、世纪难题“休莫问题”的破解。休谟问题,即所谓从“是”能否推出“应该”,也即“事实”命题能否推导出“价值”命题。“应该”是由众多“是”为系动词的简单命题有机地组合而成,并按照一定的规则(是否有利于主体的生存与发展)取其中的极大值的“是”作为“应该”;“价值”命题是由众多“事实”命题有机地组合而成,并按照一定的规则(是否有利于主体的生存与发展)取其中的极大值的“事实”命题作为“价值”命题。

11、价值的主观反映:价值观与情感。价值观是人对于事物的价值率的主观反映值,情感是人对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主观反映值,它们的客观目的在于指导主体的实践活动,使之按照自己的客观需要而对不同的事物采取不同的选择倾向、原则立场和行为取向,以达到最大的价值效应;

五、统一价值论的研究方法

1、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一是一分为二的方法,如把使用价值分解为功能价值与耗散价值两个分量,它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二是主客观对应的方法,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总会有它的主观对应物,价值观和情感就是事物价值的两种主观反映形式;三是进化论的方法,价值关系的发展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渐进化过程;四是规律性的方法。

2、自然科学化方法。以物理学耗散结构论的“最大有序化原理”为基本公理,推导出“最大价值率法则”,进而推导出“广义价值规律”,又在此基础上推导一般经济规律、一般社会规律和人际交际规律。以上所有推理论证都遵循了严格的数理法则,不附加任何主观意愿和情感因素,不认可任何没有逻辑基础与公理前提的传统观念与思想定论。

3、数学化方法。高层次的使用价值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低层次的使用价值,而且最终都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食物能量;分别对劳动强度、劳动复杂度和劳动熟练度进行精确性定义,由此推导出劳动价值量与各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六、统一价值论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

1、实现了价值理论与自然科学的逻辑统一。价值理论要实现其客观化、系统化和精确化,就必须与自然科学融为一体。统一价值论从能量角度定义价值,并以“最大有序化原理”作为假设前提,从而使整个价值理论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之上,克服了价值理论中普遍存在的主观化、零散化和模糊化,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价值理论与自然科学的逻辑统一问题。

2、实现了价值理论自身的逻辑统一。目前的价值理论界,不同的理论派别在许多基本概念上存在着相当大的争议,这是因为它们往往拥有不同的假设前提。统一价值论的假设前提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公理,有效地消除了基本概念出现争议的前提条件,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价值理论自身的逻辑统一问题。

3、实现了价值理论与整个社会科学中的逻辑统一。不同的社会科学往往有着不同的价值理论作为其默认的假设前提,因此许多社会科学之间难以建立内在的逻辑统一关系。如果所有社会科学都以统一价值论为假设前提,那么社会科学就实现了自身的统一,统一价值论从根本上解决了价值理论在整个社会科学中的逻辑统一问题。

4、实现了价值理论与情感理论的逻辑统一。统一价值论认为情感和价值观在本质上是对价值关系(即利益关系)所产生的主观反映,情感和价值观与价值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前者以后者为基础,并围绕后者上下波动。把“统一价值论”延伸到人的主观领域或精神领域就自然地产生了全新的情感理论——数理情感学,“数理情感学”实际上就是“统一价值论”向人的精神领域扩展的产物,它与“统一价值论”既是姊妹关系,又是母子关系,她的形成与发展为向其它社会科学的全面渗透铺平了道路,为实现其它社会学科的自然科学化提供了范本,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统一价值论”极为巨大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个人简介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毕业,大学本科专业:动力机械,硕士研究生专业:火箭发动机,从军20年,出版了两部学术专著:《统一价值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数理情感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 邮箱:choudh@sohu.com…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