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自由的三个维度

赵峰 原创 | 2007-05-07 11:36 | 收藏 | 投票

理解自由的三个维度

 

关于自由,大体上来说是个体的解放。

首先,自由意味着从自然界的暴虐下的解放。在初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被动、无助和受支配的。解放意味着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能力的提高以致可以利用自然。当然,通常说的是“征服”,但“征服”的可能性是值得怀疑的。因为无论技术如何进步,工具如何有效,人的一切活动总是在自然的背景下进行的。“人定胜天”其实只是人虚妄的自负。自然有其不可更改的规律。如果人确实可以更改自然规律,使自然服从人的意志,那么人的存在可能成为一个问题。这里不仅是指人的物质存在,而且是指人作为人的类的存在。根本上讲,人作为类的存在是相对的,相对于非人的自然,“人”的意义才得以体现。当人更改了自然规律,也更改了人作为类的性质。但人是可以通过知识的进步改变其与自然的相对关系的。当人不再是完全被动的自然的奴隶时,意味着人对自然的自由的产生。

其次,自由意味着个体从他人的奴役下的解放。在人与自然关系中,——按照孟德斯鸠的说法,——人一开始弱小而怯懦,于是人们建立社会。社会的建立意味着人们进入并生活在束缚其自由的各种规范中。其原因可以解释为个体理性的有限性。各种规范限制了个体的行为空间。——所以洛克才以为自然状态是自由而美好的状态——他只是说自然状态不方便,所以人们才缔结契约进入社会。可以这样理解,接受某种约束即失去某种自由是为了避免失去更多的自由。所以孟德斯鸠将自由理解为在法的约束下的自主行为能力。当然,其所谓“法”不仅指正式的法律制度。

人进入社会,是为了实现对自然的自由。但这个过程并不是进入社会就完成了。实际上,人在社会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即所建立的各种规范或者制度,归根到底也是服务于争取对自然的自由。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能力在增长,个体的自由也在成长。资本主义之前的各社会形态中,人们在争取对自然的自由的过程中,被迫建立了具有人身依附性质的制度。历史的看,其实也是一种进步。当然,因为人身依附违背资本主义的人权法则,因此遭到更多的攻击。

资本主义确实在两个方面极大促进了人的自由的发展,一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对自然的自由得到大幅度提高;二是,自由市场制度的建立破除了此前的人身依附制度。但是,个体的自由发展仍然存在问题。一是技术进步和物质丰富并没有使人对物的依赖降低,物质奴役精神成为现代世界的一个普遍现象。二是,人身依附关系解除后事实上个体陷入更加难以自拔的对市场的依赖。按照哈耶克的说法,市场、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造成了个体知识的分立,个体只有进入市场,通过市场的整合才能使自己分立的局部知识成为社会有机知识的一个构成部分,从而才能成为生产要素,成为其生活资料的来源。在对市场的依赖中,人的主体性增强还是弱化了?如果承认弱化,那就意味着,卷入市场使人获得了某种自由,又失去某种自由。按照马尔库塞的说法,现代化或者资本主义之后,整个世界陷入技术统治之下,技术的发展和演进有其自身的逻辑,而整个世界的一切设计均围绕着技术的逻辑。于是,人成为“单向度的人”,成为技术发展棋盘上的一颗棋子。按照马克思的说法,资本主义制度之下,人从对人的依附中解放出来,但进入了对物的依附,因此,人被异化了。

人是社会传统的产物。社会传统不仅塑造了人的物质存在,也塑造了人的精神存在。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社会传统内化为人的现实存在。“人就是过去”,“过去拥有我们”,“过去充斥了我们全部的生存”。但是,个体成长是一个追求和实现全面自由的过程。于是,传统又形成个体发展的约束。留恋过去,固守传统就意味着放弃成长,放弃自由追求,意味着选择死亡。因此,当罗得一家依从上帝旨意离开万顷火海的多玛城时,罗得之妻在回头一望间就变成了盐柱。马克思说,发展最终意味着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因此,最终,自由意味着人从约束其全面发展的传统中的解放。由于传统观念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已经内化为其自身的精神内容,因此,对传统的自由也就意味着人从自身的奴役中解放出来。

个体最终真正的解放,需要人对自身和世界的全面的认识。不仅要摆脱物的奴役,他人的奴役,关键是要摆脱自身的奴役。

 

个人简介
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苏格拉底
每日关注 更多
赵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