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人假设不是经济学原理

周福安 原创 | 2007-07-14 22:52 | 收藏 | 投票
  经济人假设不是经济学原理,这似乎是每一个学过经济学的人都明白的常识。但问题是,人们将这一常识忘了,而把假设直接当原理、当定理使用。例如,要用经济人假设指导国企改革,指导行政改革,指导经济研究等。既然如此,对这一常识也就有必要提起。

  假设在逻辑学上即假说。它是根据一定的事实材料和理论知识,对于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及其原因或规律的某种推测性的说明。是一种将认识由已知推向未知,进而变未知为已知的一种思维方法。假设也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它反映的是事物特性的某一方面,但并不是事物的全部属性,甚至不是主要特性,例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假设资产者只占有剩余价值,却不创造剩余价值的阶级,但现实中的资产者,就是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也是如此,资产者不仅占有剩余价值,同时也参与资本经营,从要管理劳动,在创造价值这一属性上资产者的劳动与无产者的劳动并没有什么不同。所以马克思对资产者基本属性的假设并没有反映出资产者的全部特性,而只是为了研究目的的需要,选择资产者的某一特性而把其他属性暂时抽象掉。在科学研究上,假设是研究的起点,但它不构成研究对象,更不是研究的目的。经济人假设是对人性的一种假定,现代主流经济学家在分析人类行为时,首先把人假定为经济人,经济人假设就是把人的自利的一面确定下来,暂时抽象掉其他特性,也就是说,一旦开始研究至于人是不是经济人经济学家一般不再追究,然后以此为基础去分析人的行为。对于经济学来讲,经济人假设不仅具有其他自然科学假设的一般特点,而且有类似自然科学研究中实验室那样的功效。例如,生理学家在研究某一生理现象时,首先要在实验室进行,目的是为了减少干扰和不确定性,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在实验室内要对温度、湿度、光照等进行严格的设计,但在实验室获得成功的研究,是否能应用于实践,是否在临床上可以应用,还要进行试验,甚至是反复多次的试验才能获得推广。现代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与自然科学具有某种相似性,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问题时,一般将经济主体假设为经济人,资源稀缺性、自由竞争、充分信息等,这些假设也就构成了一个实验室的基本要求,只不过经济学家的实验室在大脑里,自然科学家的实验室建在大楼里。

  经济学家在这些假设条件下研究的结论虽然是重要的,但却很难直接用于指导实践,于是人们又放宽假设,研究在竞争不充分、信息不完全条件下人的经济行为。所以,实验室的条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而人为设计的,既然如此,经济学家就可以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假设,甚至是根本对立的假设,所谓逆向思

  维主要就是在假设上的标新立异,而这往往是开辟新的研究途径,取得新的理论突破的开始。

  本来这也是科学研究的常识,自然科学家就是通过改变原有的实验条件,对实验条件进行重新设计,进而开展理论创新的,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自诩为最接近自然科学的经济学却想另辟蹊径,认为经济学的某些假设,如经济人假设是不可动摇的,而一旦动摇了,受到了质疑就不再是经济学,有的甚至说,你懂得了经济人,就懂得了经济学。于是,在社会科学中有经济学帝国主义之称的现代主流经济学,也就有点霸道主义的味道。这样,做为经济学基本假设社之一的经济人假设,便有了凌驾于一切经济学原理之上的地位,经济学不是要解释经济现象,揭示客观经济规律,而是本末倒置,经济学成了论证经济人假设的工具,认为人除了经济人属性以外,不再有其他属性。有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在谈到信誉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时,着重强调了一句:如果信誉不能给讲信誉者带来利益,那还有谁会讲信誉呢?这就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嫌,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不把讲信誉做为赚钱手段的人还是可以找到的,但这种行为在以经济人为假设的某些经济学家看来,这似乎不可思议。当然这种说法也并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只是把事情绝对化了,只要加以若干限制,这种观点就能成立,如“在自利的经济人看来,信誉只是谋利的手段”。

  以经济人为不变的假设前提的经济学家还有一个怪论,这就是只有自利行为才符合理性,除此以外的行为都认为是非理性的。进而在实践中提倡要大力弘扬经济人行为,认为自利才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人类的其他行为都必须向经济人行为靠拢,什么集体主义、利他行为、同情心、怜悯心都不如利己心来得那么有效率,只要大家都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利益(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一个富裕和谐的社会就会创造出来,这就是某些经济学家的荒唐逻辑。

  在国外,从经济人假设出发是主流经济学家研究经济问题的基本途径,因为这是构筑一个经济研究范式的基础。而在中国,经济人假设却以很强的使命感从经济研究舞台走向政治前台,直接用来评判中国的改革实践,使经济人成为了一条不可违背的原则。例如,在中国改革中有人声称,腐败是改革的润滑剂,有的领导干部在谋取私利时互相打气,“有一条经济学原理叫经济人,世上所有的人都是经济人,我们也是经济人,我们捞一点是有理论依据的。”有人指出,中国的企业改革,实际上就是“政府与企业家之间的谈判”,也就是政府只有填满企业家的口袋才能为改革放行,所谓经营者持大股,甚至零价格转让国有资产等,原来这是政府在向企业家支付买路钱。但是就是这些理论也没有将经济人观念贯彻到底,他们在推销侵吞国有资产有理论的同时,却强调要让解放初期参加工作的职工承担改革成本,理由是:这是具有奉献精神的一代,让他们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改革再奉献一把。
个人简介
周福安,经济学者,湖南省新化县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湖南省委党校理论班经济学专业,已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数十篇经济学论文,有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心收藏,专著三部…
每日关注 更多
周福安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