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改革的方向在哪

胡星斗 原创 | 2007-09-14 22:00 | 收藏 | 投票

 

卫生改革的方向在哪

        胡星斗

 

 

近日发布的《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绿皮书建议国家基本医疗服务覆盖面应该缩小,即在城市社区卫生中心或农村乡镇卫生站看病免费的人数应减少,而医患矛盾由立法解决。

我注意到该绿皮书的主编是《卫生产业》杂志社的社长,他们鼓吹卫生产业化倒是符合利益的诉求。

2006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政治局会议上已经说得很明白:医疗改革一要坚持公益性,二要强化政府的责任,三要建设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胡锦涛的讲话是对卫生极度产业化错误方向的纠正,对于指导今年新的卫生改革方案的出台、解决十三亿国民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至关重要。

以后政府必须加大对国有医院、社区卫生院、乡镇卫生所的投入,保证中低收入群体能够看得起病;即使在医疗高度市场化的美国也能保证穷人老人的免费医疗,即使比中国还穷得多的印度也能实行医疗基本免费的制度,中国有何借口不扩大国家基本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呢?

以后国有医院必须优质、免费或者廉价地提供医疗服务,绝不能惟利是图,更不能抛弃病人;还应当医、药分离,杜绝以药养医、开大处方、进高价新药、重复检查等问题。

据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报道,有一种药品叫氯胺酮,出厂价为20元,但销售定价却在134元。《法制晚报》报道,一种叫硫酸软骨素的注射液,药店的零售价是0.46元,但通过政府招标采购进入医院后的售价为28.92元,价格飞涨了63倍!

中国医院的医疗器械也是价格高昂。比如,一个3625元的心脏支架,在病人买单的时候却是16000元,比出厂价涨了四五倍。原因就是现有的医疗器械销售体制是一种层层代理制,有全国代理商、大区代理商、省级代理商、市代理商等等,然后器械才能到达医院,医院有关人员又要提取回扣。这样,医疗器械到了患者手中,价格就涨了好几倍。由于医疗器械价格高企,又促使医院对病人多次检查、重复检查,以便多收费用。

可见,医改的方向应该是恢复国有医院的公益性,强化政府的责任。

另外,绿皮书说,医患矛盾应靠卫生立法来解决。这也是不准确的。

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源在于以牟利为中心的卫生体制,一些政府部门为了卸财政包袱,以医疗产业化之名迫使医院自筹经费,养活自己,并且放任他们不择手段地谋利,不予严格的监管,于是,小病大治、反复检查、住院账单不透明、医患纠纷的仲裁机构不中立、无钱不给治病、听任患者死亡甚至拔掉抢救的输液管、以及产业化导致的医务人员心理浮躁冷漠、服务意识差等等乱象纷纷出现,医患关系怎能不紧张?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对医疗卫生体制进行改革,仅仅治标不治本,那么中国的医患矛盾仅靠“立法”也是无法解决的。

所幸的是,现在中央政府正在研究新的医改方案,对医疗卫生体制“动大手术”的时候来到了。

 

 

2007-8-4

 

胡星斗中国问题学、民生经济学网站:http://www.huxingdou.com.cn。)

 

 

 

个人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国问题学创始人,从事政府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诸子百家与企业管理的教学与指导研究生工作。
每日关注 更多
胡星斗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