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中国股灾与次贷危机

苏培科 原创 | 2008-01-30 15:28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反思中国股灾与次贷危机

■苏培科    来源:130日《中国经济时报》

    “暴雪、股灾,2008年就这样开始了……”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新年会让人过得很郁闷。

    如果用美国股市崩盘、股灾的标准来判断当前的中国股市,早就崩盘了,尤其是近期中国股市暴跌的程度已远远超过了·30,当时人们可以怪罪半夜鸡叫,迫使政府出台积极的措施来挽救。那么,此轮中国股市暴跌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

     市场中的大部分人将其归咎为:一是由于中国平安不分时宜的大规模再融资,诱发了投资者的圈钱恐惧症;二是由于次贷危机、全球股市和中国周边股市的暴跌,使得市场信心急剧下滑,加之恐慌性的杀跌使得股市出现了严重的暴跌。总体来看,其一为内生因素,其二为外生因素。显然,在当前认清中国股市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实有必要,避免慌乱和盲目。我们知道,股市非理性大涨是不合理的,而股市大跌和恐慌性杀跌更是非理性的。

    反思内生因素

     首先,我们从诱发投资者圈钱恐惧症的导火索来分析。中国平安1600亿元的再融资规模,确实有些让人难以理解,毕竟其上市时间不长,加之其对再融资方案和融资目的的解释不能令市场满意,投资者只好以脚投票。据媒体和市场人士猜测,中国平安再融资的目的是为了海外收购,想在当前次贷危机的格局下进行全球收购、整合,趁机收购陷入次贷危机中的境外金融机构,以实现全球金融机构的目标。通过对中国平安以往的各种举动和野心来看,此次再融资的目的极有可能与市场人士的判断相吻合,此次他们可能是将全球危机作为全球机遇来对待。如果他们用自有资金或现有资金来实现他们的目标,只要董事会和股东大会通过即可,不需要给市场透露其投资运作计划,但如果要通过股权融资来实现雄心壮志,就必须要给投资者和市场交代清楚,以赢得投资者的支持,否则必定遭遇以脚投票的结局。因为在次贷危机中进行海外并购也是一次火中取栗的冒险,毕竟美国的次贷危机现在仍然深不见底,什么时候是最合适的投资机会?境外机构的风险是否全部释放?显然谁都不能回答,况且目前中国金融机构海外投资、并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尤其是中投公司和QDII屡投屡败,所以很难保证其他人能够在这场危机中像高盛一样大获全胜、独善其身,如果中国企业再融资之后在海外投资不当,则会给国内公司造成较大的亏损,会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灾难,会变相将次贷危机转嫁给中国投资者。

    其次,管理层对当前股市的误判和对境外市场的过分担忧,导致当前股市盲目下挫而束手无策,想借暴跌的方式来 挤泡沫和防止中国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显然,这种被动的应对措施对中国股市是不利的,一旦投资信心在暴跌中丧失,则很难再恢复过来,而且股市的暴跌也会让各种矛盾暴露出来,搞不好会搞出问题来。由于对目前国内的资产价格和市盈率等判断分歧较大,有些人只简单地盯着这些指标与国际间的差异,来评判中国股市和制定调控政策,从而畸形的市场格局使得决策和政策屡屡失效。在中国股市市盈率两头大中间小的畸形格局下(即一头是质量较差、盈利较少的上市公司占了绝大多数;另一头则是高溢价、高市盈率上市的大盘蓝筹股。),如果不正确认识问题和不从源头上去解决问题,中国股市依然会市盈率偏高和价不副实,从而一刀切的政策会让中国股市再次留下隐患。

    因此,客观认识市盈率、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退市机制、改革畸形发行制度和建立合理融资、谨慎投资、善待投资者的中国股市文化迫在眉睫。

     另外,建议中资金融机构充分、合理地利用国内流动性,而不是随意充当拯救大兵。如果是民间资本海外收购可以放行,如果是国有资金和投资者的资金,希望国资和证券监管部门介入,对一些大额的投资、收购要进行充分地论证和监督,避免一些企业或个人将国家资金和大众资产私自定向投资拯救,包括对主权基金中投公司和国有商业银行的海外投资、收购都得从严监管,防止不正当交易。同时,希望中资金融机构在海外扩张时,最好有一个部门来担当统一协调和兼顾国家战略规划的责任,而非目前的盲目扩张。这样也可以起到防止内外资企业间的利益输送和洗钱等行为。

    反思外生因素

    虽说中国股市目前面临紧缩、面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和次贷危机的冲击,但根本没有必要采取自暴自弃的崩盘方式来迎合这场全球危机,如果让中国股市丧失了投资信心,这场世界性的灾难可能会更加严重。

     因为,中国金融企业直接参与美国次级债产品的数量有限,损失也应该在可以预期的范围之内,从目前可以查阅的数据来看只有几家国有商业银行参与其中,数量也是有限的,但可能会对2007年的年报有些影响,但不像美国市场那样深不见底;另外,中国资本项目没有对外开放,中国股市也没有境外上市公司挂牌,其与全球市场的交融度有限,不应该对此过度渲染,也不应该让次贷危机成为中国股市此轮暴跌的根本原因。如果担心外部因素,短期内可能最让人担心的就是通过非资本项下流进的境外游资,由于他们在中国资本市场中的数量一直是个谜,从而他们的市场行为必定让人难以把握。此轮暴跌是否与此类资金抛盘回流、拯救总部有关,暂时还不得而知。不过一些境外金融机构在香港市场公开大量抛售中资股票,抽离资金回防次贷危机已是不争的事实,有可能国内股市中的境外游资也在近期抛盘回流,从而引发境内机构和国内基民的恐慌性赎回,被迫国内基金集体做空,从而诱发此轮股灾

    从中国资本市场的结构等诸因素来看,次贷危机对中国股市的短期影响不应该表现为极度恐慌。但从长期来看,由于次贷危机深不见底,危机进一步蔓延会导致美国民众的投资信心和消费预期不足。一旦美国人不敢消费了,世界将会怎样?

     可以预见的是,这种状况会对这个依靠个人消费给美国经济总量贡献70%的国家带来经济下滑,如果再加上房地产市场不断下滑、失业人数不断增多,老百姓还款能力下降,消费意愿持续下滑,企业不敢借钱扩大再生产,消费者不敢信用消费,金融系统的风险会进一步加剧,矛盾会更加突出,即使美联储采取降息等利率手段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但在短期内仍然作用不大。在经济衰退、后顾有忧的情况下,投资信心和消费信心必将收缩,从而会给各大出口国造成极大的麻烦。尤其是以投资和出口为驱动的中国经济到时必将遭到影响,从而由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经济衰退就诱发了全球经济衰退。

    显然,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和中国股市的影响是深层次和长远的。因此,中国国内在制定经济政策和调控措施时应该全盘考虑,切勿采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权宜之计,防止过度地调控和紧缩导致中国股市和中国经济大起大落,应该充分利用过剩的流动性和活跃的资本市场来实现产业结构整体升级,而不是简单地采取紧缩和自我调整的方式来实现全球平衡。
个人简介
现任CCTV证券资讯频道新闻主编、财经评论员。兼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兼中国金融记者俱乐部秘书长。spk518@163.com
每日关注 更多
苏培科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