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Y AMERICAN浪潮

郑磊 转载自 BUY AMERICAN | 2008-10-18 17:11 | 收藏 | 投票

“中国制造”VS“美国制造的经济全球化解释

陆志明

 

    期望从经济全球化中获益,同时却拒绝付出任何成本,这是人类贪婪本性的表现。事实上,任何国家和地区都希望从经济全球化中获益,但是也仅能从总体收益大于成本的角度考虑,全球化不可能保证一国内部的所有人受益,自自由贸易伊始,反对的呼声就不绝于耳。近期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王建刚发自纽约《纽约时报》近日刊登了一篇题为《爱它吗,查看一下产地标签》的文章,宣称美国正在兴起“购买美货”(Buy American)的热潮。

    从报导的情况来看,此次购买美货的热潮拥趸甚广,“自由”与“保守”两大阵营均位列其中。此外,环保人士、关心玩具安全的母亲,甚至“人权捍卫者”都可以在其中找到一席之地。

如此深广的人脉背景就决不是贸易保护主义那么简单了,这就需要我们抽丝剥茧,对其背景和缘由详加剖析,仔细分辨其利弊因由。并从中了解到对我国“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的冲击影响。以及未来中国制造”的发展路径变革。

广告演绎,“美国制造”成时尚代名词

    能够同时拥有国际贸易自由派”和“保守派”同时拥护,这说明“购买美货”绝非普通的贸易保护主义可以相提并论。美国制造”(Made in USA)的人脉甚广,其热潮可能会引导未来世界制造业的格局,同时对中国制造的影响深远。

    相关报导援引众多案例来证明“购买美货”正在成为一种时尚,作为引领时尚的广告业更是抓住这一契机大肆宣扬:纽巴伦运动鞋在其高档品牌“922”的脚腕部份贴上了闪亮的“美国制造”标记,并在产品包装盒上印上美国国旗;通用公司的土星汽车以“重新思考美国货”作为广告语,还在其广告中向驻扎海外的美国士兵致敬;服装设计师斯蒂芬·阿伦则坚持在纽约等地生产的衬衫上贴上“美国制造”卷标,他认为这件168美元的衬衫和亚洲工厂流水线上生产的服装不可同曰而语”。

    此外,环保人士也热衷于购买“美国制造”,56岁的比尔是美国著名的环保组织“萨拉俱乐部”的干事,在他看来,买本地货不仅意味着节省能源,还顺带帮助国家减少贸易赤字。对追随时尚的年轻一族来说,美国制造的卷标来还意味着时髦和独一无二。吉他生产公司Fender在墨西哥生产初学者使用的产品,但价值数千美元的高档品“Stratocaster”“Telecaster”则在加州生产;高级自行车公司坎农戴尔公司也在宾夕法尼亚州贝德福德生产高端产品。

    产业革新,“美国制造”热非一时之功

仔细剖析之下,不难发现此轮“美国制造”热主要集中于高端产品行列,如上文所述的高档服装、汽车、生活用品等等,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所强调的低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广告的卖点也以高档时尚为主,相信168美元的衬衫不是普通消费者所能接受的。

从维护美国制造高端产品的地位来看,购买美货的热潮受到追捧是必然的结果。由于发达国家所固有的劳动力成本高昂劣势,低端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传统的重化工业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因而发达国家这些行业的产品主要依赖于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从而造成了本国原有行业的衰退和失业,贸易保护主义正是由此而生。

    按照国际产业分工理论,发达国家的低附加值产业应由新型的高附加值产业所取代。但是事实上并非完全如此,低附加值的产业也能衍生出高附加值的产品。如高档品牌服装、生活用品、汽车等等,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之下会重新焕发青春。对于这些细分的强势行业,发达国家在政策上是予以支持的。所以无论是自由贸易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积极应对此事,重振美国制造实质上让美国制造的高端产品重现生机。

    实际上对于中国制造而言,购买美货热的主要对象还是高档的美国产品,与中低档的中国制造关联不大,并不会造成直接的冲击。因为中低档消费品的消费者并没有能力购买高价的美国制造产品,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168美元的衬衫和球鞋还是件奢侈品,并不值得去消费。与高档美国制造竞争的实际上是传统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高档服装业、手工王业和制造业。

    当然,这些高附加值的品牌消费品也是中国制造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美国消费欲望方面偏向于美国制造对中国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可能会逼迫中国相关的出口行业迅速建立自己的品牌和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

    中国制造,未来仍不可或缺

    实际上,  中国制造对于普通的美国大众来说依然是不可或缺的。美国专栏作家邦乔妮在其20076月底出版的新书《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中向美国公众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在没有中国货之后,即便是做最简单的事都会变得非常困难。邦乔妮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也表示:我想通过我们的故事,让普通人对于自己与全球经济的联系,有一个友好的无偏见的看法。”

    实际上,中国制造”不仅仅与美国民众的生活休戚相关,同时也与美国企业的利益密不可分。除了从事进出口贸易的美国经销商以外,美国的生产企业也在进口着“中国制造”的产品。尤其是高端制造企业,其本身不可能从事底端零部件的生产,更多的是从事设计、研发和组装工作。如美国波音飞机的许多零部件就是全球采购的,其

中也包括了中国生产的扶梯和座椅等。

    所以限制中国制造”本身也就是在限制“美国制造”,美国国务院要立法限制从中国进口之际,包括微软、英特尔等140余家巨型跨国企业联名上书表示反对。美国财长鲍尔森也公开表示反对。

    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美国制造”与“中国制造”是融为一体,两者既相互合作也相互竞争。所以无须对“购买美货”热潮过于敏感,这更多的是一种商业营销手段,是一个针对特殊高端产品和市场的广告题材,但是很难成为市场的主流。美国富勤集团安全健康环保专员威廉·德莱度认为:购买国货的提法在次级债危机爆发之际尤其不合时宜,许多人还不起钱,连工作都没有呢,怎么可能去购买昂贵的美国货?

    购买美货短期内对于中国制造”的冲击有限,但是长期内却足以引起出口企业和相关部门的重视,毕竟未来开拓高端市场是经济增长转型的主要模式。

 

个人简介
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SFI客座教授,行为经济学者,创新发展,金融投资专家,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荷兰maastricht管理学院mba,兰州大学数学学士 email:prophd@126.com
每日关注 更多
郑磊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