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有助于厘清五个错误概念

叶檀 原创自 新浪博客 | 2008-10-31 15:51 | 收藏 | 投票

金融危机有助于厘清五个错误概念

2008-10 英才

 

    从去年至今,经济学界围绕紧缩与否的政策争论不休,当全球放松货币救市之际,这些人本该为自己的短见羞愧,他们以日本泡沫为前车,对中国经济主张不适当的严厉紧缩,导致中国经济陷入全球经济风暴与国内紧缩的双重陷阱。

 

    以下问题不澄清,中国经济将继续被书斋里的学者牵着鼻子引到歪路上去。

 

第一,全球经济处于可控状态。
    全球央行在救市,说明情况严重。全球央行的联合声明称,为了应对目前的金融危机,各国央行已进行长期紧密磋商,并已采取了提供流动性支持、减缓金融市场紧张状况等前所未有的联合行动。最近金融危机的恶化,增大了经济成长的下行风险,同时也减小了通货膨胀的上行风险。

    全球央行前所未有大救市,投资者并没有领情,欧美股市续跌,大宗商品价格跌至一年多来低位,说明实体经济深陷金融危机之中。在降息这场心理战中,全球主要央行没有战胜恐慌情绪。现实的衰退数据更有说服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8日发表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美国经济可能已经陷入衰退。该报告预测今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1.6%,明年仅为0.1%。美国经济很可能在第四季度出现负增长,这种消极趋势将持续到2009年。

    全球经济从金融衍生品蔓延到金融业、实体经济,通用与沃尔沃等公司都在缩小规模过冬,企业无法顺利融资,非农就业数据、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滑。

 

第二,中国可以独善其身。
    一个拥有近2万亿外汇存款的国家,一个拥有5000亿美国国债的央行,美国救市的近万亿国债等着中国外汇储备购买,国内GDP一半靠出口拉动,居然说可以在金融风暴中独善其身,我没有听到过比这更大的笑话。这个笑话从去年次贷危机刚开始时说,次贷危机演变成金融危机还在说,只有本人薪水减少或者失去工作,才能说服这部分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与全球早已融为一体。

    中国资本项目只有部分可以兑换是不假,但中国引入外资重要来源地是开曼群岛与维尔京群岛,加上大型企业海外兼并,资金来源海关、商务部与央行的数据不联网,资金进出不算太难的事。这一年来中国股市基本随着国际市场的节拍进退,再加上延续到今年上半年的人为打压,差点一蹶不振,全国和中国财富流动性冻结与缩水并存,中国沿海制造业面临不景气,出口订单下降——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居然还有人说中国经济、中国股市有向好的基本面。请问,这个基本面在哪里?正是建立在稳定的基本面上级,有人主张继续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他们应该去申领诺贝尔经济学奖,只要他们能够以数据证明紧缩货币有助于提振经济。

 

第三,庞大的内需可以替代出口下降
    庞大的内需市场?请告诉我,内需市场在哪里,在中国农村吗,没错,那里人口很多,但城乡收入差距已经达到了历史高位,请问靠种田、打工为生的农民兄弟凭什么消费中国销往世界十几亿双鞋?全球第一的打火机、家电?
    举世瞩目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将从农村土地制度破冰,使农民以土地作为原始积累资金,融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这是了不起的转变。但在此之前,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仅能维持温饱的现实,因此,到目前为止是无效市场。

 

第四,关闭一些制造企业可以提升产业
    这种论调似乎认为制造业是中国经济落后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低端制造业,全然不考虑中国制造业正是各种约束条件下的结果,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现在制造业如被狂风摧折,那些提升产业的结果,却只是在梦想之中。可见,主导产业是所有经济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也是正确的激励机制刺激下的产物,但绝对不是人为摧毁低级产业的结果。

 

第五,输入资金就能救市
    资金是市场的基础条件,不是提升投资者信心的必要条件。当市场信心丧失时,基金发不过去,新股跌破发行价,资金和信心不是鸡和蛋的关系,有了资金不一定有信心,有了信心一定有资金源源而来。
    此次全球输入资金救市,是因为不输入资金,企业无法存活,会酿成巨大灾难。如果不是经济大萧条,输入资金并不可取,实际上,罗斯福新政采用的是更多改造制度,割断垄断资本主义毒瘤,让中小企业有生存空间,进而培育出大批中产收入阶层。

 

    金融风暴与经济现实,该让我们对以上问题得出结论,更加清醒一些了。

 

注:10月初给英才杂志的专栏,想法未变。

个人简介
财经评论员,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从历史上的政治与经济转到当下,是希望看得更透彻。
每日关注 更多
叶檀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