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30年中国经济走向何方?

董登新 原创 | 2008-10-08 09:53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下一个30年中国经济走向何方?

——绿色、科技与均衡发展奏响中国主旋律

热烈祝贺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教授)

  2008年,中国人民虽然经历了雪灾、震灾、水灾以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噬掠”,但对中国人来说,2008年更是具有不平凡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北京奥运与神七飞天将中国人的百年期待变成了现实;200810月,即将召开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这一年,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个新里程碑:改革开放——中国已经走过了30个春秋,“下一个30年”——中国将如何走?相信中国人已经有了新的答案!

  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30年前,我们毅然决然地诀别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开辟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新时代。30年间,中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型并成功地走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0年间,中国的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至1500万人,成功地解决了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1/6强)的温饱问题;30年间,中国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诸多工业品产量占据世界第一;30年改革开放,中国已成功步入“世界大国”行列,经济实力正在不断增强。可以设想,下一个30年,只要我们继续把握改革开放的时代机遇,中国必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

  为此,我们必须针对过去30年改革开放的薄弱环节及经验教训,寻找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探索改革开放方向性的新突破。下一个30年,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

  (一)终结“高能耗、高污染”增长模式,打造“绿色中国”新时尚

  30年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们再次重复了西方工业化国家已走过的道路:“高能耗、高污染”,以及“廉价劳动力”,不仅是中国GDP高速增长的强力支撑,同时,也是中国“数量扩张型、粗放式经济增长”所付出的重大代价。应该承认: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的确是够快够猛的,然而,我们的经济增长质量却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30年改革开放即将过去之时,我们放眼全球,却看到了另外一幅自然景象:世界矿藏资源日益枯竭,全球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生态环境正在加速恶化,大气、水源被严重污染,自然灾害在世界各地频发……,面对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很显然,“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扩张模式已走到了尽头。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人口大国和世界经济大国,我们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应该下决心:下一个30年,中国必须终结“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模式,用节能、减排、降耗的实际行动,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来打造“绿色中国”新时尚。为此,我们必须动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市场手段来共同治理“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和企业,并引领它们实行经营转型和产业升级。

  (二)终结“廉价劳动力优势”时代,用高科技武装民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0年改革开放,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不仅引吸了大批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办厂,而且它们迅速将中国打造成了“世界加工厂”和“制造基地”;与此同时,廉价的劳动力,也帮助了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此外,廉价而丰富的劳动力,尤其是农民工大军入城,他们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大发展以及创业者的原始积累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廉价”并非永远“不值钱”。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与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体面劳动”与“社会保障”已成为劳工人权的基本要求,尤其是随着人口与劳动力增长放慢,以及相当部分农民工回流(回乡办厂),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及其结构已然悄悄发生改变,城市用工紧、用工贵正在成为一种新趋势。城市最低工资制与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必将给廉价劳动力时代划上一个句号。为此,我们的企业再也不能将廉价劳动力作为谋利手段和竞争优势,同样,这也意味着那些曾经依赖廉价劳动力而生存的企业已经走入了一个死胡同。

  可以想象,下一个30年,中国要想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她必须放弃“廉价劳动力”的优势,用高科技来武装她的民族企业,并用高科技来打造中国一流的世界跨国公司。这就要求我们的民族企业必须彻底转变经营思路,放弃对廉价劳动力的习惯性依赖与幻想,用长远的战略眼光来重构企业发展策略,重视产品“研发”,用自主品牌占领世界市场,用高科技武装我们民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用“城乡一体化”终结“二元结构”,开创“和谐中国”新时代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在13亿人口中,仍有8亿生活在农村。30年的改革开放将中国工业化已推向极致,有人说,这叫“产值工业化”,也有人说这叫“工业化虚高”!何以如此,因为工业化不能同步推进城市化:工业不能反补农业;城市不能辐射乡村;城乡无法互动,哪来“城乡一体化”?众所周知,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然而,中国的工业化却无法推动中国的城市化,其结果必然是:现代先进的工业分布在城市,传统落后的农业却同时分布在农村;城乡割裂、工农不能互补;城市越发达,农村越落后。

  事实上,在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上,东部与西部还有较大差距,再加上城乡判别,这就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在一个大国搞建设,国强必需民富;国家的富强就是全民的富裕。城市只是中国的一部分,“农村富”才是“中国强”的重点和难点。下一个30年,中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我们必须用全局观念来“统筹城乡”,用“城乡一体化”的理念来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统一大中国。

  应该说,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已经高度关注到了“三农”问题,并将“三农”问题纳入了一个大国崛起的战略高度之中来重新布局。比方,农民种田一改过去几千年纳税的传统,农民种田不仅不交税,无摊派,而且还有按田亩计算的“种田补贴”;农民专业合作社及专业种养大户,还能享受农机、农具、良种的财政补贴;农村孩子接受义务教育不仅免学费,穷人的孩子甚至还有“读书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在全国各地农村推广,农民家庭正在从中受益;农民养老的问题也在党中央的考虑之列,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一难题也会破题有解。

  可以想见,只有让全体国民共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与喜悦,只有城乡一体化的“和谐社会”和经济均衡发展,才能将中国带入真正的繁荣昌盛,这才是中国人所期盼的、真正的“中国盛世”!

  (注:一直想为中国改革开放之30周年写点东西,但总是无法静下心来,一是瞎忙,二是难写。国庆放松几日有所思考,凑巧写在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前夕,权且作庆贺之意。不妥之处,愿与网友们共同讨论。)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董登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