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投资能否稳定股市?

叶檀 原创自 新浪博客 | 2008-11-20 15:29 | 收藏 | 投票

巨额投资能否稳定股市?

2008-11-15 华夏时报

 

    4万亿投资计划的强刺激,让A股市场短暂地脱离了跌跌不休的美股与港股,迎来了较大的反弹。现在大家更关心的是,此轮强刺激能够支撑资本市场多久?

 

    这取决于能否提振股市信心。

 

    此前股市受到两方面的夹击,一是实体经济在内忧外患下急速下滑,导致上市公司业绩不佳,动态市盈率随业绩下滑就在情理之中。除了中国股市以外,全球股市均在大跌,美国从能源、消费到就业率数据不佳,实体经济下挫导致道指接连下挫,截止12日,纽约股市连续三天下跌,三大股指的跌幅均在5%左右。

 

    充当乌鸦嘴的国际组织越来越多。经合组织13日表示,美国将拖累很多发达国家进入长期的衰退,预测美国经济将受当前低迷状态最严重的冲击。经合组织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将收缩0.3%,2010年可能会反弹。经合组织代理首席经济学家梅斯科夫表示,“这不是个V字形的衰退,复苏将会非常缓慢。”而英国、德国、美国陷入衰退已经有数据支撑。

 

    我国实体经济要脱离全球经济衰退轨迹,绝不是件轻松的事。如果4万亿投资能够转化为企业的赢利,能够转化为上市企业的业绩,那么市场的恐惧之源将消除一半。

 

    目前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中国经济特立独行引领全球,不仅取决于是否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取决于资源的有效配置。这4万亿公共支出有助于建设一张遍布全国的高速铁路网络,有助于缓解以往在住房、医疗等领域公共财政不足的难题,但我国的资源配置效率绝不是积极财政政策能够解决的,事实上,积极财政政策都是在经济下挫的紧急关头挽救GDP的良方,但从来没有成为提升劳动生产率与资源配置效率的良药。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4万亿投资只能有助于拿到订单的企业的股价暂时上升。4万亿是短期刺激,是救市强心针,而不能直接让资本市场走出弱势格局。不能对整个资本市场起到托底作用。

 

    资本市场的另一个恐惧之源来自于大小非。虽然近期“大非”增持的资金量大于“小非”减持的金额——自2008年8月证监会的增持新规实行以来,根据Wind资讯统计,沪深两市已经有150家上市公司发布增持公告,累计增持股份数高达7.5亿股。而这些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计划增持资金上限(不含已经增持)高达524.2亿元人民币——但所有人都清楚,依靠大非的自觉性绝对不是解决问题之道。从近日的数据来看,依然有基金在反弹中采取了逢高减仓的策略,而大小非的减持也是卷土重来。

 

    再说,大小非也并不那么自觉。雅戈尔12日发布公告透露,截至11月11日收盘,雅戈尔已累计减持中信证券股份超过1.05亿股,超过中信证券总股本的2%;而上海辅仁的第二大股东也陆续减持了公司总股本的1.03%,亿城股份、武汉塑料的小非都在忙着减持。这说明,大小非的减持行为受商业行为左右,而不会因为股指高低有所变更。大非的增持和回购同样让人疑惑,天音回购获得增发,又抄了底,海马更绝,大小非出台之后居然撤回回购协议,而新兴铸管“响应号召”的增持、出售也让他们获得了巨额收益。

 

    此次反弹游资有赖于游资的巨大能量,机构投资者仍持谨慎观望态度,游资的特点就是短线投机。未来大小非、大小限的减持数量将越来越多,在此情况下,反弹不仅成为游资火中取栗的机会,也成为大小非尤其是小非的出逃良机。直接作用于资本市场的平准基金,因为发改委官员一声尚未达成共识的宣言,而折戟沉沙。反过来说,就算政府将4万亿分成两年全部投入股市,也无法解决未来新股发行大小限不公的问题。

 

    此次中央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既快且狠,到目前为止,已有2000多亿的项目获批,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建立住房保障、环保、高速铁路等项目,能够为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内部消费的提升奠定基础,不过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数年的时间,而表现于企业利润时间更长。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在救经济,不是救股市。两者有本质区别。

 

    今年4月和9月,都有过短促的反弹,终因恐慌情绪过浓匆匆败下阵来。此次反弹基于对于政府救经济的信心,在资本市场可能被提前消费。

个人简介
财经评论员,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从历史上的政治与经济转到当下,是希望看得更透彻。
每日关注 更多
叶檀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