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价格崩盘就无法保障住房民生

叶檀 原创自 新浪博客 | 2008-12-12 17:03 | 收藏 | 投票

现在提防通胀是半夜鸡叫
房地产市场价格崩盘就无法保障住房民生

2008-12-13 每日经济新闻

 

    民生问题一说就是错。世界不是非此即彼的,有时候,一个冷静、详尽的方案更有助于改善民生。

 

    有两个问题需要澄清。

 

    一是通胀问题。笔者曾经撰文指出,以目前美国引领的印钞救市方案,只要信贷冰冻期一过,就可能陷入恶性通胀,现在这个观点没变。需要解释的是,我认为目前信用冻结期尚未过去,有两个我看重的消费信贷与公司债成本,没有能够证明信贷冰冻期已过。所以,现在就提出防通胀是半夜鸡叫,目前我们的主要任务还是防通缩。最近公布的11月份CPI、PPI数据、采购经理人指数也证明了这一点。

 

    央行如果目前把防通胀作为重中之重是大错特错,而大部分时间处于经济上行周期、希望获得货币调控权的央行官员,习惯于把反通胀当作货币工作的核心。12月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调统司司长张涛表示,受当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调控效果滞后显现的影响,我国在未来6至12个月可能会重新出现通货膨胀压力。

 

    我更相信市场人士的判断,最新一期《财富》杂志专访8位财经猛人,为明年经济环境探温,当中包括准确预测次按危机会引发金融海啸的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鲁比尼、“债券大王”格罗斯、“商品大王”罗杰斯,部分预测认为道琼斯工业指数会跌至4,000点、美国国库债市会出现严重泡沫、失业率后年会升至9%,以及楼价会再跌15%。事实上,笔者认为道琼斯指数与A股市场还会继续下挫。除非实体经济与市场利率出现先兆性变化,这个结论目前不会变。因此,央行所能够采取的措施,仍然是降息、再降息,对中国央行官员智慧与勇气的最大挑战,主要来自于汇率。

 

    自从上世纪70年代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后,应对经济下行,最重要的工具就是利率与汇率,除非我国央行自认为能够创造出一套拯救市场的独家秘笈——我相信他们没有,否则违背全球趋势,就是增加企业与消费者成本的愚蠢之举。相信央行不会做这样的傻事。

 

    二是房地产问题。笔者从来认为,房地产市场化与保障型住房并行不悖,但是,在房地产失速下滑期间,首先要保稳定。

 

    我国房地产从来都是一个以拉动内需、解决地方政府财政短缺为己任的政策市,所以,说什么房地产目前的局面是市场化的错误,他们或者生活在火星,或者生活在海外某个偏僻之地,肯定不生活在国内。现在要让地方财政、实体经济、消费与房地产慢慢分离,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急不得。

 

    房地产保障民生的前提是地方财政充裕,房地产市场稳定,否则保障性投资钱从何来?美国人是忽悠全世界的投资者为本国民众造房,我们的一分一厘都来自于财政收入与市场投资。住建部提出未来三年投资9000亿元用于保障型住房建设,其中6000多亿用于经济适用房,2000多亿用于廉租房建设。廉租房是保证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所必须,以往每年几十亿的投资实属杯水车薪,现在增加租房建设有两大保证,一是经费,一是效率。

 

    廉租房资金由中央、地方、各地银行共同承担,这刺激了地方政府的建设积极性;其次,各地出局的廉租房与本地低保户挂钩,廉租房不存在产权溢价,不会出现开着宝马抢经适房的反常怪像,不会出现经适房无人购买的尴尬现象,更不会出现以提高价格的经适房为房地产市场价格托底的暗度陈仓之事。

 

    据报道,一改过去重经济适用房轻廉租房的做法, 河北、辽宁、山东等地先后停建经济适用房,纷纷提出以扩大廉租房保障范围解决低收入者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笔者认为这是好事,建经适房不得当是浪费全体纳税人的财富,如果启用社会资金必然有赢利要求。并且,让各地方政府下属的房地产住宅、开发公司纷纷借尸还魂,以往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官商合流的苦难道我们还没有吃够吗?

 

    如果在房地产下行周期,政府推出9000亿元甚至上万亿元的空头资产包,请问,地方政府的财政难道不是要纳税人承担?企业的负担会不会变得更重?企业关门税源减少,吃亏的是就业者。到最后,我们终会发现我们正在背叛保障民生的初衷。

 

    最后,如果社会财富足够,我们为什么不能建设更好的廉租房,让低收入人群拥有住房的尊严?谁说保障型住房就必须是棚户区、贫民窟?

 

    笔者一介书生,辛苦吃饭,没有炒房计划,如果有,也不惮于说出来。我同情社会中低收入人士,只是了解一些实情与经济运行轨迹,知道空有激情不仅于事无补,还会将经济拖向深渊,最后玉石俱焚。改革要一步步推进,只要每步改革能够成为以后改革的积累,事情就会向好的方向积累。

个人简介
财经评论员,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从历史上的政治与经济转到当下,是希望看得更透彻。
每日关注 更多
叶檀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