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模式的新思维

张海勤 原创 | 2008-12-22 14:04 | 收藏 | 投票



  经济危机使中国从以出口导向为主,一下转向了拉动国内消费为主。

  现在的中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舞台上,可谓是绩优股。现在的国内GDP增长已经是依靠国内消费为主了。那么我们的消费是怎么回事呢?美国人说,收入决定了消费。对于我们中国普通百姓来讲,好像不完全是这么回事?因为美国是个崇尚消费享受的国家,中国的老百姓,特别是上一代,还没有从穷苦日子的阴影里完全走出来,况且我们的国家人口多,并不富裕。

  在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面前,我们的经济模式对国内消费的影响值得关注:

  国内对经济危机的影响,基本尚处于影响不是很大的层面,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更危险。

  在中央4万亿资金将投向国内的时候,大家对明年GDP的增长讨论非常的激烈,绝大多数的专家学者还是很乐观的。这可能是因为国内的大气候决定的。而美国的一些专家则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和独特的见解。

  美国的专家认为,中国明年的经济增长可能在6℅左右。关键还是在于4万亿的拉动,如果没有四万亿的拉动可能在4--5℅,也就是说4万亿可能会拉动GDP1.5--3℅.

  关于4万亿投资国内的效果和拉动的结果,针对国内的民主宪政体制,提出质疑。主要观点是:投资方向,国民消费的结构,不是希望的那么好。国有跟全民所有好像没有关系。国有的优势并没有对老百姓产生实际效果。

  经过改革开发30年,中国成为世界性的大国,但是国内的贫富差距在拉大。国家鼓励出口,国内需要严重不足,今天的经济危机给了我们调整思路的时机。

  我们中国的经济仍然是以公有制为主的经济模式,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经济不一样的。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仍然是国家对资源的垄断,比方集中力量办奥运,在国外是很难有这样的举国办事的效率和能量,与之相反的印度、美国就完全不一样了。相比之下,美国总统和政府,是没有办法利用行政手段去调动私人财产的。而我们中国通过资本调动资产来做大事情,可以调动的多、而且不需要资本,也不用浪费时间,这是国家的事情,谁还敢乱来。而美国因为是经济基础非常雄厚的国家,他虽然政府调动不了私人资产,但是它可以利用国家的现有杠杆来调动私人企业的积极性,只要有利润,有好处,美国的大企业、大财团还是有很多可以帮助美国操办世界上最大的运动会或者事情的,我们往往可以看到美国的大型搞活动的商业化色彩和美国总统大选中的财团支持乃至回报。相对于印度也是私有制国家,他们既没有那多的资本,也没有美国的实力,相对于中美,印度是两不靠的国家。印度没有很发达的国家市场,也没有中国的在基础层面上的调动能力,以及其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都处于不容易管理和行政命令的干预的尴尬境地。

  对于中国的民主政治最核心的约束是:造成国富民穷。

 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南巡之后,我国的经济高速运转,令人振奋,举国欢腾、扬眉吐气,可是民间的消费,随着政府开支的不断上升,却是不断的下降,政府的开支从1978年占GDP的16℅上升到30℅,而民间消费从28℅下降到16℅。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人得出中国的消费拉动效果不是想象的那么好。

  改革开发的伟大成就不容说了,但是我们国家的民主宪政政治改革不足,国有制度导致国富民穷,

  相对于日本,俄罗斯、巴西、美国的民主宪政,是非常实际的。每一百元交给国家多少?相对是固定的。而且国家的财政分配也是比较合理。

  民营化的改革实际上还是没有很成功,虽然我们国家民营企业的数量占到很大比例,但是大量的财富和资产还是控制在国有企业手中,从资料显示来看:2006年,国家企业和地方的国有企业所拥有的土地价值50万亿的人民币,有11.9万家国有企业,总资产29万亿。总共有79万亿国家控制的财富。全中国平均每人6万元。同时说明了这么大的资金数量是沉淀在国库里,并不是放在消费者家里的,如果放在消费者家里,你拉动,他禁不住诱惑,拿出来消费,可是放在国库里,你怎么拉动呀,除非国家自己拿出来花。也就是生产性财富也被国家垄断。而美国的私有制国家,98℅的资产是私人的,这也就是资本主义的实质,国家仅有百分之10℅左右。在这样的情况下,国民的劳动收入增长,与国家的资产的升值就有紧密的联系了。国有资产或者是国有企业的资产升值我们作为普通公民应该感觉到的。比方我们国家的巨大企业中石油的股票上市不断的涨价,作为国有企业的中石油,他的增值也应该与我们有利润才对,不仅仅是股东或者是股票持有者才有利润,因为中石油是国有企业。现在我们国家的国有企业的资产增值好像与咱们老百姓没有关系。中石油的资产升值不会对老百姓的资产升值挂钩的。而在这方面美国的GDP增长,对普通国民的影响,是中国国有企业对国民的影响收入的2倍,而且我们中国的国有企业的增值根本不会到了我们手里。

  根据报道:中国政府如果花销6000亿人民币,就相当于中国每个人花销461块钱。而美国政府花销1.5亿美元,相对于美国每个人5000美元。在巴西这样的民主国家,GDP中的5.4℅用于国民消费,而我们则是2.4 ℅。

  国家土地、国有企业的变化,跟民生有密切关系,国家在这方面的基础性的制度必须改进,才能有效拉动国内消费。

  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探索,过于关注经济本身的发展,经济和政治的制度发展模式的留下了隐患,今天的经济危机是我国经济与社会转型的最好时机,必须改变现在的模式,真正做到国家、国有企业与国民紧密联系起来。

  严格来讲,经济模式问题,不是经济造成的结果,也不是经济问题,而是体制问题。我们国家这些年一直在投资出口方面大发展,现在则必须改变,到现在都过去十几年,民间消费还在下降,这是我们国家宪政制度上的根本原因造成的。

  另外,关于中国在经济危机中的救世责任。

  首先我们不是救世主,救世也不是新的金融陷阱。关键是我们的经济模式的制度建构能否利用好这个机遇?第一,是否有利于我们国家的利益;第二、是否有利于以后国家出口市场的培育和建立,以及市场份额的大小。以及对未来最有前景国家的有效帮助;第三是否是有利于传统友谊国家的利益和政治基础,患难朋友才是真朋友。

  美国耶鲁大学的华人陈志武教授提倡为在中国的国民权益基金会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通过经济模式的改革使得我们国家真正的由变国富民穷成为民富国强。

  

张海勤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张海勤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