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资也得立规矩

姜明 原创 | 2008-02-21 15:36 | 收藏 | 投票

 2007年年底,中国股市两次大跌,第一次是中国石油高开,一路打压,把大盘从6000点左右打到5500点.再后来中国平安增发,把大盘直接打到4500点,一度下探到4200多点.中国股市,一旦上涨,就有人出来说话,大压。一旦下跌,散户血流成河,尸骨遍野的时候,却没有一个出来说句公道话。 好多年不见这个《人民日报》了,没想到最近还发了一篇不错的文章,指出了不合理之处。这个日报,有时也很可爱啊!!
新华网的文章指出,“中国平安巨额融资计划遭到大多数投资者和投资机构的一致声讨,达到了千夫所指的地步。如果像平安融资这样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的事件也能最终通过,那么只能证明中国的资本市场只是少数权势利益集团的圈钱场,投资者的信心将严重丧失,并由此可能引发整个证券市场的崩盘。因此,只有彻底否定平安融资方案,资本市场才能重获平安。”可是,管理层却没有声音,更没有行动。今年年初,大笑非解禁,股市上下振荡,投资者信心不足。也不见任何信息。我们股市大跌的时候,总是说美国次级债影响了全球股市,把责任推给美国。可是,美国出来鼓励政策,管理层出来救市,而中国呢?

中国平安的巨额融资计划,违反了资本市场的规则。广大投资者为愿冒着风险、承受畸高的税收,把积攒下来的钱投入到股市,支持中国建设,促进企业发展。名义上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利益一致了,但实际中小股东与大股东的利益仍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仍表现为一种重融资而轻回报的特性。中国平安近1600亿元的巨额融资计刬(中石油融资额600亿,已经把股市打得稀里哗啦),则赤裸裸地显现出疯狂圈钱而完全不顾投资者利益的贪婪本性,把股市当成了自家的提款机,实在让人失望。平安融资的行为,还违反了信息披露应公开、透明的原则。再融资方案,在此前却没有作出任何披露,要圈1600亿元资金,这不是小数啊!这可都是要散户为之买单的啊。连续两个跌停,接着又一个跌停,109元的平安,在春节之前稀里哗啦到了69元。而cctv新春晚会上,还有节目出来讽刺股民。付出了代价的股民,从来都没有收到过肯定。

中国股市管理的问题还不限于此,s哈药,80%的股票都在南方证券手上,直到这个公司破产清算的时候才暴露出来,管理层什么声音都没有;中铁二局、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一个集团的三次上市,而且都是工程建设这个行业,管理层也通过了审批……

最可气的是,“中国平安”已经不是中国的公司了,巨额融资计划竟然是为了外国人。据上市公司公示的资料显示,汇丰集团通过A股及H股已持有中国平安48.18%的股权,日本第一生命保险持有近2%的股权,外资占流通股东50%多,其余股东最多只有1%到3%的比例,而国有控股的7.4%已在07年9月以前售出,另外汇丰在无限售条件股东中占78%的股权。由此可见,“中国平安”实际上是英国汇丰集团占绝对控股地位的外国公司。其实,中国平安可以通过发债来融资,或者增发H股,但香港投资者不会买单,所以A股股民就成了案板上的肉,他们用圈中国股市的钱去填(英国汇丰集团)国外次贷危机的大窟窿,通过中国的资本市场把次贷危机转嫁给国内投资者,而且一圈就是1600亿,再由这个融资案使股市暴跌1100多点,整个市场市值蒸发8万亿。

至今,管理层对平安不置可否。实在让人心寒。




人民日报:再融资也得立规矩

 
  引发的争议表明:怎么融、融多少,这里面不仅涉及利益,更有一个"度"的问题--
  1月21日,中国平安(601318)发布公告称,将公开发行不超过12亿股的A股和412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按当时的股价计算,中国平安此次的融资规模将达到1600亿元,创A股有史以来融资规模之最。
  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一出,中国平安股票接连两日跌停,之后一周内又出现第三次跌停,A股市场受此影响也产生了剧烈波动。虽然中国平安的融资计划还需要股东大会通过和监管部门的批准,但股价的走势已经表明股民在"用脚投票"了。
  对于中国平安的再融资计划,股市之所以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主要原因有几点:其一,中国平安去年3月在A股上市,融资额为400亿元;在上市不到一年、公司并未给投资者带来实质性回报的情况下,又出人意料地抛出"天量"融资计划,1600亿元的再融资规模,相当于2007年整个A股市场IPO融资总额的1/3,确实让市场和股民感到"吃不消"。其二,中国平安的再融资公告中,对资金用途并未进行详细披露,只是表示将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营运资金以及有关监管部门批准的投资项目。如此大的融资规模,却具体项目不定,回报预期不明,只是一味地叫你掏钱,难怪会让投资者反感。
  更令投资者担心的是,如果其他上市公司也效仿中国平安,纷纷进行"天量"融资的话,股市会不会沦为上市公司"圈钱"的工具?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怎么保证?
  上市公司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在股市上进行再融资本无可厚非。从A股这些年的发展看,很多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后,都通过增发顺利地进行了再融资,投资项目也给股民带来了可观的回报。平心而论,中国平安是一家不错的上市公司,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都比较好。日前公司最新公告显示,预计2007年净利润比上年增长100%以上。此次大规模再融资,公司也并没有违反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然而,再融资怎么融、融多少,这里面不仅有利益的问题,更有一个"度"的问题。再融资不仅要有利于上市公司,而且要有利于投资者,更要有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此外,上市公司再融资还需要把握市场"火候"。如果上市公司不考虑市场承受能力,不顾及广大投资者利益,只是向股市"索取"而不对股民回报,那么再融资就很难得到投资者的响应和市场的认可,上市公司的发展也可能欲速不达,反而受到影响。
  从中国平安再融资所引发的争议,反映出证券市场在制度层面上还有不少值得研究改进的地方。比如,我国IPO的审批是很严格的,但再融资的审批却比较宽松,对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合理性和市场的承受能力,对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考虑不多。这就有可能使一些上市公司利用政策的"空子",把股市当成"提款机",进行大规模增发、恶意"圈钱"。如果此风渐长,势必会对股市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广大投资者的信心也将因此遭受打击。
  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应当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在制度层面上做更详细的规定,除了对融资比例的限制外,还应当对再融资的具体用途、时间间隔等方面进行限制。比如,上市公司首次融资后,第二次融资至少间隔三年以上;如果没有重大收购行为,再融资额度不得超过首次公开发行的规模等。通过制度规定来规范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在充分考虑上市公司融资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达到融资者和投资者"双赢"的效果。这样,股市才能像不竭源泉的活水汨汨流淌,带给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更多的滋润和营养。
个人简介
京城生活…… 小老百姓……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