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财聚人散”,还是要“财散人聚”?

刘长杰 原创 | 2008-02-23 23:27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建设者》杂志  企业家的意识与财富专栏  200712月号

谁也没想到,从2008年元旦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下称《合同法》),宛如一块投入平静湖水里的巨石,打破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了近30年的“平静用工局面”。在诸多劳动者仍然怀疑“劳资双方平等”的曙光能否及时到来的时刻,企业主们却坐不住了,纷纷赶在该法实施之前,做出一系列的制度安排,试图以此来保护企业的既得利益。这其中就有一个标志性的企业——华为。

2007111,华为7000名具有8年以上工龄的员工,向公司递交了辞呈。而后,这些辞职员工的绝大多数又再次成功竞聘上岗,职位和待遇基本没变。华为称,全部辞职老员工均可获得公司支付的赔偿,这一赔偿总额高达10亿元。

此后,尽管华为陷入“规避新劳动法”的舆论漩涡,但“华为战术”却争相被人仿效。

针对社会的质疑,华为没有选择以往的沉默态度,而是给出了诸多看似合情合理的解释,并着重强调了“员工的自愿”和“深入领会了新合同法”。但纵观事件始末,我们仍然发现华为不能令人信服的事实。这其中,有三点极为突出:

一,这次大规模的员工辞职,是由华为组织安排的,并非完全“出于自主自愿”;二,辞职的都是8年以上工龄的老员工,且辞职有补偿;三,再次签署劳动合同后的员工,需重新计算工龄。与《合同法》相关法条相对照,华为的理由单薄的就像严冬里穿在脚上的草鞋。

一个中国高科技的标杆企业,为何如此不顾规矩?华为人自己的回答一针见血:为了省钱。我们大概可以推算出,所谓10亿元之巨的补偿金,于这7000名老员工来说,不过是区区一年的工资总额之数;而那段用青春和汗水换来的“8年以上工龄”,则随着华为的一句“重新计算”,烟消云散了。

难道这部试图调整劳资双方关系的《合同法》真的是企业主的一副毒药?显然不是,因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从来就没有一部法律只保护当事一方的权利,而不强制其履行双方交易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然而,华为等众多企业却不这么看。在“8年的工龄都可以随时归零”的现实下,就算有了《合同法》,我们对员工利益受侵蚀的担忧依然超过对企业权利遭损害的预设。

果然,近日就有专家出面指出企业误读《合同法》,并表示该法“只是适当向劳动者作了倾斜,但同时也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了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内容”;而法学专 家江平 先生则公开指称华为辞职门事件涉嫌胁迫。

现在,无论华为为这次事件贴上多么高尚的一纸标签,都不足以阻止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大幅下滑,因为,“华为不养老”。

事后,有报道称,200多名员工没有与华为重新签订劳动合同。能够在狼性文化主导的残酷竞争环境中工作超过8年,显然,这200多人中,不乏英才。在业界,华为员工一直以坚忍、合作、技术超群、善打硬仗而备受青睐,从这个意义上看,再探讨这些人是否属于主动去职,已不重要,倒是华为导演的这出“财聚人散”的戏剧,值得反复玩味。

当华为辞职门的硝烟还未散去的时候, 116,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成功。两件事情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如果稍加对比,却能看出些非凡的价值来。

阿里巴巴挂牌上市当天最终报收于39.95港元。若以当天挂牌交易价格计算,此次阿里上市实际诞生了1500名左右的百万富翁,这其中,也包括阿里的当家人马云。媒体惊呼,这么大范围的员工“造富”纪录堪称中国之最,此前,百度上市创造了8位亿万富翁,50位千万富翁,240位百万富翁。

翻开阿里的招股说明书,在独立董事一栏里,我们发现了牛根生的名字。这几年,这一牛一马,在中国企业界不断掀起思维的波澜,两人共同出席的论坛无数,还一同担任了央视《赢在中国》的主要评委。这一次双方再次握手,不知是否与两人的价值观相近有关。

当年,牛根生是在蒙牛公司上市后,将自己数亿元的股份,分赠属下;马云则在阿里巴巴刚开始IPO的时候,就有意把自己的股份降至7%3.5亿股)以下,而让4900名员工持有上市公司4.5亿股的股权。作为成功的企业家,两个人在处理公司与员工的财富分配关系上,持有相同的价值观,那就是“财散人聚”。这样的为人,也让两人在企业员工和社会舆论中,都赢得了非常高的声誉。

没有资本,企业无法运转;如果没有人才,企业又将怎样?

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如何平衡“留住财富,还是留住人才”的关系,一直是困扰诸多民企做大做强的核心问题之一。上述三家知名民企的平衡之术,都有着各自企业面临的经济现实和独特企业文化的影子;而对于我们东北的民企来说,这几年发展得不够“又好又快”,到底是因为缺钱,还是因为少人?

在当今这个流动性资本严重过剩的时代,要“财聚人散”,还是要“财散人聚”,诸位老板当先慎思,而后急行。

**注:此为原稿,发表时略有删节。

个人简介
刘长杰,男,1972年出生,内蒙古赤峰人。 内蒙古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90级)毕业,吉林大学项目管理工程硕士(MPM)。 现任《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编辑,辽宁广播电视台特约评论员(“财智聊吧”,“理财这点事”),《经济观察…
每日关注 更多
刘长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