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经济特点

郑磊 转载自 中印经济特点 | 2008-04-22 06:06 | 收藏 | 投票

西班牙《对外经济》双月刊78月一期刊登马德里孔普卢栋大学教授巴勃罗·布斯特洛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和印度的经济繁荣及其对西班牙的影响,摘要如下: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繁荣是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最突出的大事之一。主要原因是这种繁荣的主角是两个人口大国,如果未来几十年保持这个势头,将彻底改变全球经济版图。

    众所周知,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就保持在10%左右,8090年代印度的年均增长率是6%20002005年提高到7%2006年达到9%

    这一快速增长远远超过了高收入国家25年来3%的年均增长率,并提高了中国和印度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

实际上,我们要说的不是中国和印度的兴起,而是再度兴起。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和印度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在1870年就已经很高了,分别为17.1%12.1%。预计中国到2015年还将达到类似的水平,印度则至少需要等到2030年。   

中国和印度的繁荣:规模和前景

尽管在口和文化等方面有很多近似性,但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是截然不同的。   

虽然中国的人口并不比印度多多少,但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却是印度的3倍。2005年中国的外贸额是印度的5倍。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大大高于印度。

    更高的产值和更高的增长率使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大于印度。

    其他差异表现得不太明显。中国的需求结构更倾向于投资和出口,印度则偏重国内消费;中国的生产以出口为目的的倾向非常明显,而印度的出口倾向要弱得多;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构表明,中国制造业所占比重较大,印度则是服务业;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印度更现代化;而印度的银行部门比中国更为强劲。

    挑战与前景

    中国和印度似乎注定要继续高速发展,至少在未来几十年内是这样。高盛公司2003年对金砖四国的研究表明,按美元计算,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在2007年超过德国,2016年超过日本,2041年超过美国,印度将在2016年超过意大利,2023年超过法国,2032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

    经济学家情报社2006年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在2020年达到世界总量的l9.4%,印度将达到8.8%

    一切迹象表明,至少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中国和印度的增长速度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两国有利于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大于不利条件。

    就中国而言,主要的优势是高度融入世界经济、在质和量上都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设施、创造大量就业、社会快速进步和成功的改革战略。

    不利因素也相当多。有些问题需要当局在未来几年内解决,但显然不能保证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其中包括储蓄和投资过剩,银行部门效率低,地区和个人收入分配不平等,腐败和法律体系不发达等。所有这些虽然都是严峻的问题,但如果努力逐步处理的话,是可以解决的。

    还有以下一些值得强调的结构性问题。首先是人口的老龄化,这是上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根据联合国的预测,从2015年开始,中国将出现人口依赖比(14岁以下和65岁以上人口相对劳动人口的比例)提高和1564岁人口减少的状况。有人认为,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相对放松计划生育政策,提高60岁以上人口的劳动率,以及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减少劳动力的地域和部门界限等方法来解决。此外,2015年起劳动人口减少的问题可以通过在不影响农业活动的前提下,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移民和提高人力资源水平来应付。

    其次,过度工业化可能成为知识社会发展的障碍。第三,对外国资本的过度依赖使国民经济在跨国企业的国际战略改变面前变得十分脆弱,还丧失了工业策的有效性。

    第四,日益增长的能源依赖,特别是对石油的依赖。在未来几年内,中国将成为石油和天然气的纯进口国,将产生深刻的国际和环境影响。

    第五个不利因素是越来越严重的环境破坏。沙漠化、土地退化、河流、海洋和空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都是快速工业化、不尊重环境和贫困造成的后果。

第六点是缺乏民主的政治制度、现代化的司法体系和对知识产权的适当保护。   

印度经济的矛盾之处比中国更多,因此对印度的乐观分析和悲观分析都很常见。例如,几年前的研究报告都以乐观态度为主。高盛公司2004年的分析报告着重指出,印度在长期内的增长幅度要高于中国,理由是印度的信息技术服务出口战略前景乐观,出现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政府承诺开展推动开放和发展基础设施的改革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过度的乐观逐渐平。印度的优点毋庸置疑,但印度的不利条件也相当突出。

    印度的优势首先体现在人口增长背景下的人口构成。印度的机遇之窗将在2035年开启,与中国在2015年进入老龄化不同的是,印度的人口依赖比将呈下降趋势,劳动年龄人口将持续增长。另一个问题是要好好利用这一优势,因为它对于推动就业和人力资源培养至关重要。

    印度的另一个优势是信息技术服务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高素质劳动力的存在,使印度在向着知识社会迈进的过程中能够处在有利地位。第三个优势是在国际市场上,特别是在信息、制药和汽车领域内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私人企业的发展。第四点需要强调的是,尽管印度高度依赖石油和天然气进口,但能源效率却高于中国,甚至高于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第五,印度对环境的破坏虽然严重,但远不及中国。最后,印度拥有民主制度、独立司法体系和比中国更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

    印度的不利条件也很多,并且不容忽视。首先,印度对世界经济的融入有限,直接外国投资额只是中国的110。其次,基础设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是海港、机场和公路。第三,到目前为止,向通信等服务部门的倾斜创造的就业有限,因为这些部门本身并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甚至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业率还有所下降。只有实现了小农经济、创造更多就业的部门和以出口为目的、对外资具有吸引力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现代化,这种无就业增长才可能消失。第四,还存在包括经常项目赤字在内的重要的宏观经济失衡现象。第五,到目前为止,印度的社会进步与中国相比还相当有限。贫困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最后,印度的改革战略并不明确,也没有保障,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国内复杂的政治局势。

    因此,需要对两个国家中短期内面临的挑战进行思考。

    由于中国的发展模式以高储蓄率和对国际贸易的过度依赖为基础,由此产生的不利因素决定了中国应该将增长目标从投资和出口向着国内消费转变。在这些不利因素中还包括一些同宏观经济运行有关的问题。在经济学家们为中国的调整开出的药方中,值得一提的有三项措施:降低储蓄率、改善公共服务,特别是卫生服务,以及调整人民币汇率。

    此外,中国还应该将生产方向转变到具有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上。到目前为止,中国都是主要充当其他亚洲经济体配件和中间产品组装出口的平台,附加值相对较低。因此,政府应该制定工业政策,推动汽车及其零配件、机床、造船和飞机制造等部门的发展。在服务业方面,应适应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必须实现银行、保险、能源分配、卫生和信息通讯等部门的现代化。

印度在中短期内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创造大量就业,这是推动劳动力密集型和高速增长的制造业所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二项挑战是实现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为此必须遏制预算赤字,争取更多的外国援助,将一些部门向国际私人投资开放。   

对西班牙的影响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繁荣对西班牙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从欧盟整体来看,同中国和印度之间的经济关系有三个主要特点:主要同中国发展经济关系,印度的分量较低;以货物贸易为主,同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服务贸易只占欧盟服务贸易总额的4%20012004年欧盟在中国和印度的直接投资只占总额的2%

    到目前为止,西班牙感受到的贸易影响只限于中国,因为印度在西班牙进口中的相对分量增长不大。西班牙从进口中国产品中获益,但近来又因为中国需求的能源和非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而受到损害。几个月来,中国和印度可能实行的外汇储备多样化也推动了欧元对美元汇率的上涨。

    在西班牙同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关系中,需要强调几个重要方面。首先,货物进口大大增长。l9952005年间的进口总额年均增长率达到l0%,其中进口中国产品的增长率为21%,从印度进口的年均增长率为l6%。其次,西班牙在中国和印度的贸易与投资都很有限。19952005年间,西班牙对中国的出口从6.8亿欧元增加到15亿欧元,但在总出口额中的比重几乎没有发生变化(19950.97%20050.98%)。由于进出口发展失衡,双边贸易逆差在2005年达到101.5亿欧元,仅次于西班牙对德国的贸易逆差,占总逆差额的13%2005年西班牙对印度的出口额只有5.6亿欧元左右,贸易逆差大约有10亿欧元。西班牙企业在这两个国家的投资额也非常少,2005年在中国投资4400万欧元,印度80万欧元。第三,对中国和印度出口少意味着西班牙的出口仍然集中在低增长市场,未能打入有活力的大市场。   

总的来说,对于西班牙而言,中国和印度是货物和服务出口以及企业投资的两大潜在市场。此外,中国和印度可以成为旅游、投资和留学生的重要来源。虽然政府和私人部门已经在采取措施使中国和印度能够推动西班牙未来的经济发展,但这两个亚洲大国目前和未来的繁荣发展决定了这些措施应该被看作首要任务。   

结论

    中国和印度的繁荣大大改变了全球经济版图,如果在未来几十年内保持这一势头,将更大幅度改变世界经济格局。25以来,中国和印度在世界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增长了两倍,已经超过了美国和欧盟。中国和印度占国际货物贸易的8%,服务贸易的5.5%,世界能源消费的20%,石油消费的11.5%,都远远超过了几年前的数字,而且在未来几十年内还将大幅度提高。

    5年来到国外旅游的中国人增加了两倍,并将继续增长,到2020年全世界将有至少1亿中国游客。印度到2010年将输出游客1600万。

    中国和印度的确需要在未来几十年面临重大挑战。中国需要面对的是人口老龄化、过度工业化、日益严重的能源依赖性、环境破坏、缺乏司法独立和公共自申等。印度则需要面对融入世界经济、基础设施不发达、创造就业有限和预算失衡等问题。

    不管怎样,在中长期内,两国的优势肯定超过劣势。中国高度融入世界经济,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所采取的发展模式能够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宏观经济稳。印度到2035年将拥有人口优势,大力推动信息技术服务,拥有强大的私人企业部门,所面临的能源和环境形势也优于中国。因此,一切迹象表明,除非发生灾难,未来几十年内,中国和印度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并提高在国际上的分量。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近年来付出了一些努力,但西班牙经济似乎并没有作好分准备。西班牙从中国和印度的进口额将继续增长。西班牙向两国的出口目前在西班牙的出口总额中只占2%。总而言之,西班牙的出口格局仍然集中在增长缓慢的成熟市场,缺乏对有活力的新兴市场的进入。西班牙应该更多地向中国和印度出口,也许可以通过成倍增加在两国的直接投资来实现。否则,西班牙对中国和印度的贸易逆差将继续扩大。

近年来,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旨在改变这种状况的方案。有的已经初见成效。值得期待的是,能够保持甚至加快一些领域内的变革。西班牙经济必须适应中国和印度腾飞的现实,因为世界经济中的这一趋势必将在未来几十年内使国际舞台发生深刻变化。
个人简介
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SFI客座教授,行为经济学者,创新发展,金融投资专家,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荷兰maastricht管理学院mba,兰州大学数学学士 email:prophd@126.com
每日关注 更多
郑磊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