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从今年开始,已经有了实质性的举措和进展。中央大部委机构改革正在有序进行,这是事关中国未来能不能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与此同时,我们也听到了这样的声音,呼吁进行乡镇机构综合改革,改革的结果是把乡镇一级取消。笔者并不同意这样的观点。
从中国古代和国外机构设置的特点中汲取一些有益成份,是必要的。但决不能忘记中国是一个13亿多人口大国的基本国情。我们的机构设置,必须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尽量去适合人口大国之国情。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我们现在的突出问题,不是政策不好,而是执行力不够。而乡镇、街道一级,承担了大量的贯彻落实上级政策的任务,把党和政府的决策变成了具体的行动。党和政府的重大部署,都需要靠乡镇、街道一级和村组、社区去执行和贯彻。
而实际情况是,乡镇一级和街道一级的人力,根本不够用。有人说:“村、乡、县级政治体制的膨胀,来自于中国‘管理体制设置的上下对口’原则、各级领导的‘加强管理、组织落实’治理理念和‘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纪检等对应’的要求。中国目前的政治体制要求上下对口原则,于是上面多个委办、多个处室,下面一堆机构、一群官员,县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乡里六办七科八股九站十所什么都有。”其实这种观点,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出现如此众多机构的根源在哪呢?在上面。现在的关键,不是让下面的乡镇和街道一级削弱,而是应当让国家部委、省级和市级的机构消肿。
相反,乡镇和街道以及村组、社区一级,还应当加强。目前,社会管理的任务非常繁重,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很多,具体承担贯彻落实这些任务的是乡镇和街道一级。但这一级的人力却非常有限。据调查,尽管乡镇和街道一级有对口的机构,但机构中的人员,不是一个,就是两三个。这么少的人,要去面对群众,去宣传、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大量决策,力量实在太小。导致的结果是,有些政策难免贯彻不下去。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城市化浪潮中,再过若干年,一部分农民进城了,一部分农村变成城镇了,农民的身份也变为城市居民。那么,此时需要不需要乡镇和街道一级呢。答案是,不但需要,而且是非常需要。农民的身份虽然转换了,但人口总数依然没有变,仍然需要基层政权去服务和管理。乡一级,也随之可转换为镇或者街道。村组一级也随之可转换为社区。有人提出的关于“村霸和黑恶势力出现,维护乡村的社会治安,一些修路、打井、清洁、公益事业等等,需要建立自治组织和政府精干的巡回和派出机构来治理。”其实也是换汤不换药,与其这样,不如加强基层一级的政权。
国家拟选派一些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社区一级和乡镇、街道一级任实职,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笔者认为非常有意义。一方面可以改善基层干部老化、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另一方面可以带去新的理念,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一件大快民心、务实创新的好事。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句话要铭记,非常有深意。我们这些给党和政府提建议、出点子的人,考虑问题时要时刻围绕中国国情,不能一厢情愿,动不动照搬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