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喜的中国应急协调机制

李名梁 转载 | 2008-05-15 14:03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24小时内协调机制升级

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变化,关于地震的相关信息,都由国新办统一发布。

“昨天救灾工作刚开始的时候,地震部门和民政部门都迅速做出了反应,两个部门各自发布了前方发回的统计数据。

”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告诉本报记者,“但是从今天开始,所有的伤亡数字都是经过我们两个部门的协调核实”。

变化从5月12日晚上就开始了——当晚,中央成立了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由温家宝总理任总指挥,副总理李克强、回良玉任副总指挥,全面负责当前的抗震救灾工作。

Ⅱ级到Ⅰ级调整的背后

灾难发生伊始,中国各个部门分别作出了反应。5月12日下午,国家减灾委宣布启动国家二级救灾应急响应,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已随温家宝总理紧急赶赴灾区,另组成救灾工作组即赴灾区,协助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从我们收到地震强度为7.8级的信息,我们就做出判断,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王振耀解释说,但是按照《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规定,对于“特别重大自然灾害”的Ⅰ级响应,需要国家减灾委接到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向国务院提出启动Ⅰ级响应的建议,由国务院决定进入。

但是由于地震发生时,国家减灾委主任、副总理回良玉正在乌拉圭访问。因此按照程序,国家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部长李学举迅速做出了率先启动国家Ⅱ级救灾应急响应的决定。按照国务院《应急预案》的规定,根据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国家设定四个响应等级,最高响应等级为一级。

当晚10点15分,减灾委宣布,按照回良玉副总理的批示,紧急启动国家Ⅰ级救灾应急响应。同时回良玉宣布提前结束访问回国。各个部门和地方政府更多依靠自己对于灾情的判断,而做出了反应。

部门协调机制初成

5月12日晚和5月13日上午,国务院多个部门各自召开了有关救灾的会议,传达中央抗震救灾精神,并分头成立应急机构。

工业与信息化部成立李毅中为组长的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自地震发生后,灾区通信不畅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灾区民众、亲人甚至救灾人员。在救灾人员向震中进发途中,多次和外界失去联系。5月13日,工业与信息化部正式宣布启动通信应急方案,要求各电信运营企业、相关通信管理局立即启动通信保障应急预案。

公安部13日上午召开紧急会议,宣布进一步部署全国抗震救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

铁道部宣布,按照国家一级响应,启动应急预案,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要求尽快恢复通车。交通运输部也宣布,启动国家公路交通运输突发事件应急一级预案。

环境保护部宣布连夜启动核与辐射及水污染防治应急预案,并派出环境专家组赶赴灾区,严密监控核设施和化工企业情况。

财政部12日晚和13日上午连夜开会后,宣布启动财政应急保障预案,至5月13日止,中央财政宣布累计下拨此次地震救灾资金8.6亿元。

商务部也宣布召开连续紧急会议,成立了以部长陈德铭为组长的抗震救灾应急领导小组,保证灾区市场供应。

“仅仅在13日上午,就有9个部门召开了紧急会议。”王振耀说:“现在,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已经建立起来了。”

个人简介
真诚善良,好奇稳重;对知识充满热情,对未来满怀憧憬。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