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瑞:凯恩斯革命

赵峰 原创 | 2008-05-28 00:07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凯恩斯革命[i]

    王昭瑞

因为有了凯恩斯创立的宏观经济学,现代经济学才算完整;因为有了凯恩斯,才有了一位得以体味完美人生的经济学家。斯密的神圣荣誉,李嘉图的超人财商,小穆勒的非凡智商,马克思遍布四海的坚定信徒,凡勃伦的狂傲怪诞,弗里德曼的美满婚姻,加尔布雷斯的政治红运……这些著名经济学家生前身后的荣誉功勋如果结合在一个人身上的话,这个人无疑就是凯恩斯。

凯恩斯学说的理论起点是他所谓的“未来的不确定性”,是投资者由于动物本能而产生的“非理性”活动进而爆发的周期性经济波动。对此凯恩斯本人有非常精彩的论述:“我们必须顾及,那些想从事投资者之神经是否健全,甚至他们的消化是否良好,对于气候之反映如何,因为这种种都有可能影响一人之情绪,而投资又大部分决定于油然自发的情绪。”[ii]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学说来看,这段论述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凯恩斯的观点,国民收入可分解为消费和投资,而边际消费倾向有递减的规律,因此“消费之增加,不若其所得之甚”[iii]。从比较静态的角度来看,本期收入不会等比例地转化为下期消费,于是产生有效需求不足的危险。而投资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的对比,只有资本边际效率高于利息率的时候,投资才是可行的,因为投资收益除补偿工资、生产资料费用等成本支出外,还必须能够偿还借贷资本的成本,而利息就是企业家使用资本的成本。

根据凯恩斯的解释,边际资本效率是预期收益相对于重置成本的贴现率,而边际资本效率有下降的趋势。这一趋势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是预期收益有下降的可能,一方面是因为资本边际产量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另一方面随着产量的增加产品价格有可能降低;二是资本品的重置成本或者说设备等资本的供给价格呈上升特征,这是因为投资量增加意味着对资本的需求增加,对资本品需求的增加会拉动资本品价格上涨,也即资本品的供给价格上升。两方面的力量共同作用,致使资本边际效率有下降趋势。而流动偏好陷阱的存在,使得利息率有下降的刚性,这产生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来利息率不能充分下降,无法调节储蓄和投资达到均衡水平,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均不能达到均衡状态。二来货币供给的增加能不能降低利息率也是一个问题,利息率如果处在凯恩斯陷阱区域内的话,货币供给有可能全部转化为货币需求,而利息率不会发生预期中的下降;即便利息率可以下降,在投资者所预期的资本边际效率已经崩溃的前提下,投资能否增加也未可知。这也正是凯恩斯对货币政策在萧条时期不自信的原因,所以从凯恩斯主张在萧条期推行“以财政政策为主,以货币政策为辅”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就认定凯恩斯是“财政政策狂”是一个不小的误解。

可见,凯恩斯认为经济波动最终取决于投资波动,并且从新古典学派“供给创造需求”的迷梦中走向现实,承认不均衡是资本主义的常态,均衡是资本主义的特例。他把短期分析方法应用于经济学的研究,得出了与传统经济学不同的观点。凯恩斯是不反对新古典学派理论在长期内的有效性的,只是对新古典学派在短期内的正确性产生了质疑,正如他本人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前几年所说,“长期是对当前的误导。在长期中,我们都死了。如果在暴风雨的季节,他们(新古典学派)只能告诉我们,暴风雨在长期中会过去,海洋必将平静,那么经济学家给自己的任务就太过于容易而无用了。”[iv]

对新古典学派的理论,凯恩斯也没有完全否定,只是认为其充分就业的理论前提不合适宜,他在《通论》中明确提到:“在达到充分就业以后,传统经济学的观点还是正确的。”政府的作用是在萧条期“策动消费和投资,以便两者互相配合适应。”[v]这种“公私合营”的思想无疑启发了新古典综合派把新古典学说和凯恩斯学说综合起来的灵感。

然而,凯恩斯认为的投资者“非理性”预期的假定是不是完全正确呢?至少理性预期学派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并且旗帜鲜明地把“理性预期”引入到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殿堂里。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是凯恩斯最先系统地把“预期结果的特征”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来加以考察的,从这一点来看理性预期学派对于凯恩斯学派还是有所继承和发展的,只不过这种发展是在批判和否定的基础上完成的。理论经济学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离不开对假设前提的怀疑和否定,而每一次否定都启发了后人的灵感完成一次飞跃,使世人对真理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完整,“否定之否定定律”的确反映了科学进步的路径。

此外,边际消费倾向是不是一定递减呢?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就不赞同凯恩斯的观点,即便是凯恩斯的门徒诸如杜森贝(J.S.Duesenberry)和莫迪里安尼(Franco Modigliani)等人也提出了相对收入说、恒常收入说及生命周期说用于得出长期消费倾向保持不变的结论。不同的是前者由此滑向自由主义立场,后者以此更加突出了投资的重要性。

不管边际消费倾向是否递减,凯恩斯在《通论》第六章社会哲学篇中主张消除贫富悬殊的主张还是得到了有识之士的认同。按照凯恩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推论,我们明显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情况下,通过向富人征税以便获取政府向穷人转移支付所需的资金是可以提高全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的,由此也就增加了有效需求,可以预防经济步入萧条。这一观点无疑继承了19世纪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哲学家亨利.乔治敌视食利者阶层的精神,也启发了新剑桥学派通过政治程序消除贫富差距悬殊的社会改良主义思想,事实上后者正是以凯恩斯学说的衣钵弟子自居的。

虽然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动摇了政治家和经济学家对凯恩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政策主张的信念,供给学派和货币主义甚至乘机一跃而登上了美国和英国官方经济学的宝座,但是好景不长,近年来凯恩斯主义包装一新之后重返历史舞台。究其原因,这些学派多是对凯恩斯主义的某些观点产生怀疑并且加以猛烈攻击,供给学派虽然以供给管理来挑战需求管理,但是在里根政府实行其政策主张失败之后就成了明日黄花。货币主义虽说持自由主义立场,但是对政府政策短期有效性是没有怀疑的,单从长期角度来否定凯恩斯主义没有切实的理论意义,因为凯恩斯的《通论》本身就是研究经济的短期决定的因素的,至于长期经济的决定因素凯恩斯本人也认为新古典学派的理论是完美的。

另外,凯恩斯是崇尚精英统治的,在论述如何应对收入分配差距时,他认为要“采取步骤,重新分配收入,以提高消费倾向,则对资本的增长大概是有利无弊的。”[vi]具体的措施一是加强对富人的直接征税,二是降低利息率,消灭食利者阶层。凯恩斯幻想的未来社会的统治者是具备高知识素质的科学家、医生、律师等社会精英,这既是对凡勃伦传统的继承,也启发了加尔布雷司的研究。但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又面临一个前人不曾想到的问题:技术差距带来的贫富悬殊比之资本差别带来的贫富悬殊更甚!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一问题,正是有志于经济学研究的当代人的光荣使命。

作为一个开明务实的人,凯恩斯不落窠臼,在现实问题的严峻逼迫下敢于向传统挑战,这或许也是他留给后人的另一笔无形财富。作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凯恩斯提出了如何使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相互协调和配合的历史使命,就算他的学说还不够完美,我们也不能苛求前人,任何学说和理论脱离了具体的历史环境都有可能变成谬误,因此,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挑战以及取胜的荣耀,每一代人都责无旁贷。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凯恩斯本人曾开诚布公地说自己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凯恩斯的这种观点更多地是由于他的“社会精英”发展观所致,在他眼里“无产阶级是没有教养和肮脏的”,让一群没有知识的人来治理这个社会是难以想象的。但是对于劳动人民他是充满人道主义关怀的,所不认同的可能仅仅是共产主义理念。在这里用他在《马歇尔传》里面对恩师的评价来评价他自己是很合适的,“看到劳动人民的疾苦他两眼放出热切的同情,谈到社会主义他的头脑又恢复了科学的理性。”

不妨用凯恩斯自己说过的话作为对他的整体评价吧,“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的思想,无论是对还是错,实际上都要比一般人想象的更为有力。这个世界确实是由少数人统治的,那些相信自己在智力上不受影响的实干家往往是那些已经过世的经济学家的奴隶。那些当权狂人信奉的其实也不过是若干年前某些末流文人的狂妄思想的零碎而已。”

虽然这些文字是在1935年写的,但现在仍然正确。实际上,凯恩斯就是他所说的“少数人”,而现在影响政府政策的“末流文人”也正是凯恩斯本人。

 



[i] 本文是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2002级王昭瑞同学经济学说史课程的学习心得。在此贴出,供同学们学习参考之用。

[ii]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  1996年版,P139

[iii]凯恩斯:同上书,P85

[iv]凯恩斯:《货币改革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P56

[v]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  1996年版,p139

[vi]凯恩斯:同上书,p321——322

个人简介
没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是不值得的。 ——苏格拉底
每日关注 更多
赵峰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