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拉动内需方面是否存在渎职(9月21日)

贾春宝 原创 | 2008-09-21 23:34 | 收藏 | 投票

政府在拉动内需方面是否存在渎职

 

关键词:政府采购  消费  对外出口  拉动内需  渎职

 

中国GDP的持续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世人所公认的现象,至少成为一种令某些人自豪,让另一些人眼红的现象。其中出口、投资、消费作为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功不可没。但有学者曾这样比喻中国面临着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的突出矛盾:中国就如一个巨人,右脚特长,左脚特短,一旦跌倒就很难再爬起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投资增长逐步加快,出口增长保持高速,消费增长明显趋弱,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协调性欠缺日益凸显,就像一个瘸腿的巨人在快速奔跑。

下面简要对这“三驾马车”进行评论。

 

一、出口扶植:

截止到目前,中国政府在促进对外贸易的平衡方面的指导思想依然是鼓励进口抑制出口。

在成本上升、竞争加剧、外销与本土市场同时面临巨大的压力的同时,企业生存将面临CPI与PPI之间的剪刀差,企业生存尚且自顾不暇,又何以有钱去消费呢?

这一点已经从每个月的进出口统计报告中有所体现。更从在生死线上挣扎的OEM厂家、纺织、玩具、蔬菜甚至食品等出口依存度高的企业有了令人触目惊心的描述。

在入世之后我们扩大了开放,外资肆虐于几乎所有敏感行业的全部市场,却在出口方面频频受阻。假如我们再自己束缚手脚,WTO对中国的实际价值何在?为了入世而付出的巨大成本又有什么意义呢?

 

二、投资倾斜:

中国的投资核心主体还是政府。在投资领域,政府的投资动辄上千亿的资金,小资金更是不在话下。不管是形象工程还是惠民工程,都在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但当房地产热潮过去,奥运落下帷幕,经济陷入停滞,制造业面临空前绝境,关闭的关闭、破产的破产,国内钢铁龙头企业宝钢已经连续两个月降低钢材的市场价格,外边的铁矿石价格依然叫嚣着继续涨价。由于方方面面的制约,我们却依然要对那变本加厉地涨价需求一忍再忍。

即使是行业的大洗牌,恐怕也未必会为投资需求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政府投资也在遭受社会恶评如潮,基础建设的资金原本来源于财政与财税收入,因此,为了消除那些刺耳的批评,政府还是需要在投资方面做得更透明化一些。

比如它们去了哪里?有多少是“跑冒滴漏”掉的?哪些是被中间环节中饱私囊了。这些资本都建了什么?有哪些防止豆腐渣工程再度出现的制度?谁来负责执行与监管?这是监察部门掌握的数据,但是否真正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呢?

政府在建设方面的投资资金是否可以稍微倾斜?从豪华的道路与地下铁路朝农村的路网倾斜?从城际高速朝铁路运输倾斜?使得资源调配得更加得心应手。从大学以及研究生院的大楼工程朝基础薄弱的欠发达地区的实用性技术与技能的学校倾斜?从为公务员的疗养服务的项目朝老百姓的福利与社会保障性的项目倾斜?

那投资比重中,可否多建一些希望小学、福利性医院、图书馆等便民设施,可否加大社会保障性的投入,要刺激国内消费,现阶段应该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包括通过税收政策促进消费增长,扩大内需;完善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制度,改善住房制度安排,减轻消费者的生活负担;在私人消费动力不足的情况下,扩大政府公共消费支出来刺激消费等。

在职责方面,只有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才能企业的归企业、个人的归个人。政府是需要起模范带头表率的作用的。

 

三、刺激消费:

统计数据显示,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GDP增长三大驱动力的比例也不太健康。发达国家消费一般占GDP67%以上,美国更是占到70%以上,发展中国家也达到55%以上。相比之下,消费增长仍然比较平缓,特别是2007年社会零售总额仅占名义GDP36.4%,大大低于55.6%的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专家就此认为,拉动居民消费才是维持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

与投资、出口相比,今年以来中国消费增长呈加快之势。自今年2月份以来,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速基本在逐月提高,目前已经连续3个月保持了23%以上的增长。与此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自今年4月以来逐步减缓,到8月份已经回落到5%以下。

政府为了拉动内需已经是煞费苦心,比如10个月前的《新劳动合同法》颁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今年31日起,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到2000元,使工薪阶层纳税人数比例从50%减少到30%,相应增加可支配收入300亿元。印花税先从千分之三降到千分之一,又从双边转为单边;货币政策从紧缩型转变成为适度从紧适度放宽转变。

 

但在本人看来,这种现象掩藏了本质的一点,就是政府在拉动经济方面所应尽的职责到底是什么。

而且这些似乎对老百姓而言似乎是好事,但实际上却不像看上去那么美。

 

首先在没有解除后顾之忧之前,百姓的消费都是不塌实的:

政府财政支出对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医疗、环境治理的支出大幅提高,同时各地对"三农"和低收入群体的补贴政策的落实与加强,让百姓感觉到幸福与安全,就成为必要前提,这也必将增强人们消费信心。

其次是消费信心的高涨势必会推高CPI

这又是政府最为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拉动内需所导致的衍生现象就是拉高CPI指数。

到底是为了保增长而提高居民的消费内需并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呢?还是为了控通涨而加快中国企业在技术含量与管理水平方面升级换代,不惜淘汰那些体质弱的、实力不济的企业,让他们“关停并转迁”。

拉动内需与抑制CPI指数将成为摆在中国经济面前的两难选择。

第三是就业态势的日趋严峻。淘汰企业中的弱者势必会造成阵痛,会让更多的人由于失业而生活无着落,同时也会让那些或者在国门外徘徊寻找机会进来的热钱,或者是已经通过各种变通方式进入中国经济实体的外资以及其服务公司捡便宜的机会。外资捡了便宜会加大裁员的力度,这将让更多人失业,失业大军的发展壮大不仅增大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更使得我们所拉动的内需从本质上奉献给老外的比例与成分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新劳动合同法》除了加快体弱企业的迅速倒掉之外,没有任何实际效果,所谓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就成为画饼充饥。

 

四、一些解决建议:

势必有一些好的方法来应对中国经济“三驾马车”的危机,以下简要提出一些:

1、拉动消费必将成为经济危机时候的主旋律。

在中国消费的主旋律在政府消费,或者是被国有银行、财政养育着的国有企业的采购。

以前所说的是政府投资修建的那些“楼堂馆所”以及在里面公款消费的那部分资金,现在当然也包括政府采购。难道政府就不需要提前拟订采购清单、并定期公示吗?

政府采购将是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这是毋庸质疑的。永远都不要忽视政府消费的力量。特别是在中国。这是由中国特有的社会管理机制决定的,更是由持续多年30%以上的财政收入决定的。

在农民罢工、居民失业的情况下,仍然要通过降息减税等手段让他们“扩大内需”,显然是涸泽而渔、也是不现实的;而企业生存尚且自顾不暇,又何以有钱去消费呢?因此内需消费的主体就是政府以及与政府相关的国有企业与央企。享受自然垄断、政府补贴、价格垄断等优势之上,仍然可以不断地得到银行在资金方面资助的国企,企业采购——特别是国企、央企的采购。这是不仅要规范,而且要监管,更重要的是定期公示的机制。是要讲求良心,顺乎民意的。

当中外商家都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就牵涉到下面的问题。

2、不仅是谁消费的问题,而且是消费给了谁的问题。

中国的商品出口到美国,比如联想收购了IBM之后的PC,美国人以危及国家安全为理由拒之于政府采购的门外,为什么IBM笔记本在出售给了联想之后,美国政府就以危及政府安全的理由而将其从政府采购的选择清单中划掉了?看看我们的政府用车,不是进口的就是合资的,政府采购应该是突出对民族品牌与民族企业的支持,突出实用性而非奢华。

相反中国居然以在第四次中美战略对话中137亿美元进口订单标榜为成就,并大书特书。

——这就是鲜明的对比,也是值得我们深入反思的!

3、政府消费与投资方向的带动意义:

历来朝廷所用的产品都是莫大的荣耀,所有人都以提供“贡品”为荣。

政府采购不仅是那点点的采购经费问题、而且有指向性的作用,更对基层有示范效果。这就是诸如“人民大会堂特供”与鸟巢所采用的设备都成为其资质的注解。

大家都信这个,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在政府投资与消费采购招标中,不朝民族与民营因素倾斜,甚至优先选择进口、三资成分的因素,当我们对外采购的是国外的产品,对内采购的是三资的产品,“贡品”被外资垄断,却去指望自民与民营企业加大消费来扩大内需,并提高经济增长,这不能不说是政府的渎职。

我们爱国家,国家不爱我们怎么办?

我们支持政府,政府不扶助我们怎么办?

在这种条件下,纯粹民族与民营企业又有什么生存的意义?

——每个民营企业家都在这些问题中矛盾着。

 

贾春宝

2008年9月21日星期日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MSN: chunbao70@hotmail.com

   QQ469063961

   E-mailbekings88@yahoo.com.cn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bekings.chinavalue.net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 

 

个人简介
所涉及的领域从公关到广告、从商务活动到旅游会议、从营销到传媒、从教育培训到顾问咨询,从投融资理财到企业管理、从资本市场到产业链、从战略规划到企业文化等多角度全方位的实践。 从1994年起开始接触并持续关注北京的房地…
每日关注 更多
贾春宝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