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警惕外资控制我国粮食领域

余丰慧 原创 | 2009-01-14 02:36 | 收藏 | 投票

     海关总署统计司发出预警,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在加强。在预警报告中,有关撰稿人指出,丰益国际斥巨资进驻东北,企图垄断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的市场。海关总署认为,这是当前我国在粮食生产和出口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去年上半年关于外资企业力图通过渗透中国农业控制粮食领域的消息、预警以及议论不少。高盛养猪、一些外资企业通过入股参股中国肉类企业控制中国饲料进而控制中国粮食的意图非常明显;一些外资企业通过收购粮食企业,控制中国粮食流通的意向非常明确。但是,这些议论只是停留在专家的担心、百姓的忧虑以及媒体的提醒上。真正有权威数据和官方消息几乎没有。海关总署作为直接与外商和进出口贸易打交道的部门,在观察外资企业动向上是具有权威性的。海关总署统计司发出预警: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在加强,必须引起国家、社会各个方面的高度重视。海关总署预警的目的是“以大豆为鉴,在稻谷、小麦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产品上防备外资的大举进入。”

      笔者完全赞同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李国祥研究员的观点。跨国粮商的目的是通过跨国战略谋求高额利润,他们通过影响世界粮食价格和粮食生产的结构来达到这个目的。中国对粮食需求大,跨国公司一旦进入中国粮食市场,就会加大中国粮食市场的波动,同时影响到国内的粮食安全。“海关的预警对于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有很重要的意义。”李国祥说。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比什么都重要。这里面有几个误区必须澄清:首先,不能把粮食问题简单地看成一个经济问题。粮食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国家、人民的安全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政治问题。经济问题自不必说,一旦缺粮、断粮,是要饿死人的,这就涉及国家、百姓的生命安全。从国内看,一旦饿死人,人民饿肚皮,是要闹革命的,社会、政局就会动荡。从国际看,中国一旦粮食短缺、出现饥荒,向国际伸手,一些国家很可能把粮食作为筹码,对中国提出政治上的一些过分要求。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冷战时期,前苏联和美国对峙时,美国曾经利用粮食问题要挟苏联。粮食问题无论国内还是国际都是一个政治问题。

     其次,中国粮食问题决不能依靠国际市场更不能被外资控制。这里面笔者想起了茅于轼老师最近一直在强调,中国不存在粮食安全,如果缺粮可以到国际市场去购买,国际上粮食多的是,他举例说,日本、韩国都是进口粮食的,也没有发生粮食危机。中国与日本、韩国有着本质区别,从人口来说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国,中国缺粮恐怕世界粮仓也很难满足,如果中国大量到世界购买粮食,那么,国际粮食价格将飞涨,不但中国承受不了,而且也会导致世界各国都承受不了,可能引起世界公愤。假如中国向世界祈求粮食,我们撇开世界上某些国家对中国政治体制和人权上的要求不谈,仅某些国家对中国开放市场、资源能源上的贸易要求中国就可能受不了。而日本和韩国的自然状况,一些国家确实没有什么可要求的,况且在政治体制上同属资本主义国家。

     再次,粮食问题决不能用简单的市场经济和所谓的效率来衡量。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粮食生产是弱势的弱势。对农业的保护和粮食生产的保护,不仅中国而且世界各个国家包括欧盟、美国在内都概莫能外。如果像茅于轼老师那样用完全、理想化的市场经济和只讲究效率来对待农业和粮食问题,那么,中国农业和粮食产业可能不久就会消亡。茅于轼老师自己曾经说过,市场经济是富人经济、强势经济,那么,为什么却要把强势经济制度强加到弱势产业上呢?对粮食的保护不仅体现在对生产者的补贴等政策上,更重要的是要对耕地进行保护,包括美国在内对耕地都有严格的保护政策。茅于轼说,中国的18亿亩耕地红线是拍脑袋数字,这还真有点“胡说八道”了。18亿亩,人均一亩三分八,已经少的可怜了,怎么能说是拍脑袋数据呢?现在依靠科技提高单位粮食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了,必须对耕地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政策。

     总之,一方面对于外资进入我国粮食流通领域国家必须进行政策干预,不是非得要外国资金进入。因为粮食流通涉及到国家的命脉问题。另一方面要彻底打消把13亿人口的口粮依托到国际市场的议论、观点以及想法。如果如此,基本上可以说中国粮食无安全可谈。

  

个人简介
一个在金融战线奋斗20余年的资深金融工作者。在从事商业银行管理的同时,酷爱进行金融研究,各经济、金融报刊文章也一直不断。在做好这些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曾经尝试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新闻时评写作,这一尝试可不得了了,竟然苦…
每日关注 更多
余丰慧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